2381萬——這是我省農民工的總數。放到全國看,山東的農民工佔全國近十分之一。
10萬——這是去年全省辦理城鎮落戶手續的農民工數量,還有260萬人領取了居住證。
到2020年,全省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要達到56.5%。以當前速度,要實現這一目標還需再加一把力。去年9月份,山東省就已出臺文件全面放開中小城市戶籍遷移限制,新規實施近一年,農民工對此如何選擇?落戶城鎮還有哪些顧慮?記者進行了調查。
“流而不遷”主要怕失地
高青縣木李鎮侯家村是遠近聞名的“藍領村”,全村有65戶不到300口人,青壯年勞力長年在外打工的佔90%。
今年48歲的侯喜亮是村裏外出打工的“領頭雁”,與妻子長年在淄博當建築工,他一個月大約能幹20來天,收入4000元左右。雖然在城裏打工時間已有20多年,侯喜亮並不想將戶口遷到城市。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不想扔掉家裏的地。”侯喜亮一家五口人,有不到8畝地,打工在外很少回家,農忙時回家處理一下農活。他告訴記者,地裏種著小麥、玉米,就算不種地,可以把地承包給鄰居或流轉給合作社。現在農戶間承包費用一般為300元/畝,合作社流轉1000元/畝。而一旦將戶口遷出,沒了土地,這些實惠同時也就沒了。
抱有這種想法的人不在少數,在50後、60後、70後等傳統農民工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濟南天橋區大橋鎮一位50歲的農民工高楊認為,在城市生活成本太高,在農村,家裏還有一畝三分地托著,心裏有底。高楊的女兒現在在城市工作,但沒有讓她轉戶口,就是想保有農村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