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綜合報道】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4日報道,來自比利時根特大學的大學生利用3D列印技術、鐳射切割技術和電腦數控技術製作了一個名為六足蝎子(Scorpion Hexapod)的機器人,這只蝎子體型巨大,可以感應前方“敵情”,並在攻擊者手上留下標記。
據外媒報道,美國華盛頓大學的電腦科學家和工程師宣佈,已找到一種方式,使WiFi信號傳輸的功耗降低至傳統方式的萬分之一。而另一個感測器陣列則通過反射和接收信號去産生WiFi數據包,而所使用的數字開關幾乎沒有任何功耗。
出於光纖的走線和大規模部署時的成本考慮,業內通常採用FTT+LAN的方式,但光銅轉換又會導致速率難以提升上去。為了改善這種情況,UCL團隊打造了一款在大規模部署時足夠便宜的新型光接收器,從而將FTTH的速率提升到10Gbps。
研究者獲取的密鑰來自一台運作了GnuPG的筆記型電腦,如上圖中所示,受害者為一台在隔壁房間的
俄媒稱,烏拉爾聯邦大學稱,第一顆由中俄大學生研發的衛星應在2020年前被送上太空。據南韓未來創造科學部11日消息,南韓多功能實用衛星“阿裏郎3A號”將於當地時間26日淩晨3時8分在俄羅斯亞斯內發射基地發射。
北京時間2月1日上午消息,哈佛大學材料學家珍妮佛·劉易斯(Jennifer Lewis)帶領的一支團隊開發了“4D”列印技術。劉易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基於半導體量子點的高效率和高全同性的單光子源,綜合性能達到國際最優。
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如今正著手解決這一問題。他們希望能弄清,是怎樣的大腦活動過程賦予了人類識別圖形的出色能力。
記者26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陸朝陽研究團隊近日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基於半導體量子點的高效率和高全同性的單光子源,綜合性能達到國際最優,為實現基於固態體系的大規模光子糾纏和量子資訊技術奠定了科學基礎。2013年,潘建偉、陸朝陽等首創量子點脈衝共振激發,實現了當時國際上全同性最好的單光子源,但熒光提取效率較低。
大阪大學于2016年1月7日宣佈,“有與醫療器械同等的測量精度”(該大學)的片狀腦波感測器開發成功。片式腦波感測器為手掌大小,厚6mm,僅重24g,與大型醫療器械具有同等的測量精度,只要緊貼額頭,就可以實時監測大腦。
據外媒報道,來自麻省理工(MIT)的科研人員正在研發一種,可以將人類在行走中産生的機械能轉變成電能的技術。該實驗室表示,開發這種機器人是想要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讓機器人代替我們的手機、檯燈等一系列移動設備。
沒有滑鼠和鍵盤,徐曉強在腦袋裏想著“向左”或“向右”,發射出腦電波,這是他和達爾文唯一的交流“語言”。其實,剛剛研製成功的達爾文還只是這個課題組的試驗品,幼小的它還不會主動學習,只能靠開發板灌輸腦電波資訊。
液晶彈性體(LCE),本質上是具有液晶性質的橡膠,當暴露于光、熱、氣體和其他刺激物時,它們可以彎曲、起皺或伸展。研究人員在試驗中發現,當其他們研發的膽甾液晶彈性體被拉伸時,具備不使用腔鏡而精確發射鐳射的性能。
無論你喜歡與否,我們都已經徹底進入了網際網路時代,在不久的將來你家中的所有設備都會徹徹底底的智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