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國科普日于9月15日至25日在全國範圍內舉行,主題為“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協力建設科技強國”。此次科普日通過一系列生動豐富的科普活動,弘揚科學家精神,推動科技知識普及,激發全民創新意識,增強社會科技自立自強的信心。包含1274家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在內的遍佈全國各地的近9000家科普教育基地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充分發揮自身設施和資源優勢,面向公眾提供優質科普服務,為公眾獻上了一場多元且豐盛的科普“盛宴”。
多維度展示創新成果,感受科技無窮魅力
早從今年7月開始,在中國科協科普部的指導下,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國科協科普活動中心)就開始組織開展2024年科普教育基地“科創築夢”聯合行動,涵蓋了自信自立的前沿科技體驗、基礎科學之美、生命安全與健康等多個主題,帶領公眾深入探索科技前沿。在本屆科普日期間,各類科普陣地以豐富的互動體驗和新媒體手段展示了我國近年來在科學技術領域取得的顯著成果,增強了公眾對科技創新的理解與興趣。
如何用不斷進步的科技力量為傳統文化賦能?寧波中國港口博物館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絕域蒼茫萬里行——絲綢之路(烏茲別克段)考古成果展”通過圖片、沙盤、視頻、全景展示等先進的數字技術,生動展示了烏茲別克的西天山地區的撒扎幹遺址和拉巴特遺址所發現的遺跡、遺物及研究成果。活動將厚重的歷史與前沿的科技緊密結合,帶給觀眾全新的文化科普體驗。
在上海世博會博物館推出的“WE青年科學攝影——微距攝影體驗活動”中,觀眾可以使用專業的微距設備,捕捉日常生活中難以觀察到的微觀景象。這種將藝術與科學相結合的活動,公眾不僅可以感受到攝影的美學,還能深入了解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基礎科學研究是推動科技發展的基石,在科技創新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廣東省科技圖書館推出的“科創築夢,發現基礎科學之美——FAST射電天文望遠鏡工程探究”活動中,廣大青少年不僅可以了解射電望遠鏡的基本結構組成,理解不同形狀的反射面對電磁波反射效果的差異,還能自己在動手製作模型的過程中了解和掌握射電望遠鏡的結構,于實踐中沉浸式體驗科技之美。
在國家科普教育基地——中南大學人體形態學科技館,來自全國各地的80多名秋冬季常見疾病專項研修班學員開展了一場集教學、學習與科普于一體的精彩活動。通過精心保存的人體標本、詳盡的解剖圖譜,以及現代科技手段構建的互動體驗,學員們在寓教于樂的學習中深化了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全國科普日期間,該館還精心策劃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包括面向公眾的科普參觀及講座、人體解剖學第一課、陳列展覽等,激發公眾對科學的興趣,提升全民健康素養。
發揮科普陣地優勢,讓科技走進生活
各類科普陣地的活動不僅有效傳播了科學知識,還通過貼近生活的科普體驗,將科技融入大眾生活,讓科學知識的普及多了一份“煙火氣”。例如,
在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膜分離技術科普教育基地,“凈水護源——水的凈化膜法”演示活動吸引了眾多青年觀眾,讓觀眾充分了解水的自然凈化、工業水處理知識,並通過科普小實驗加深觀眾對水資源保護的認知。
天氣預報“雨雪陰晴”的背後有何秘密?江西省贛州市瑞金市科學技術協會利用科普教育基地,面向青少年開展探索氣象主題活動,由志願者帶領孩子們參觀降水量檢測器、風速感測器等氣象設備,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孩子們介紹天氣預報的相關知識及重要性,直觀展現天氣預報中蘊含的科技元素。
科技的迅猛發展,不僅關乎未來,更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南京中通服研究院科協舉辦“人工智慧”系列科技講座,結合基礎研究與實際應用,為青年科技工作者與廣大群眾了解科技發展、拓展應用場景提供幫助。南京積體電路創新館通過展示晶片樣品、光刻機刻蝕機模型、高速運轉的倣真加速器等展品,可以觀測晶片微觀複雜的內部構造,了解晶片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晶片的發展歷史,讓青少年感受科技魅力。
消防安全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昌都市應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在科普日期間開展特色體驗活動,通過消防安全常識科普、火災案例警示、滅火VR體驗、模擬火災逃生、地質災害逃生體驗等寓教于樂的形式,使公眾提高防範火災意識,掌握髮現和整改火災隱患的能力、撲救初起火災的能力和應急疏散逃生的能力。
從智慧製造、航空科技到生物醫藥,武漢市科協在全國科普日期間發佈“江城科普一張圖研學線路”,共推出13條特色科普研學遊線路,將武漢市科創平臺、科技企業、科普場館、文旅景點串珠成鏈,為公眾特別是青少年提供全方位、高品質的研學體驗。
隨著科普活動的持續開展,科技已經不再只是少數人的領域,而成為了每個人都可以觸及、體驗並參與的日常組成部分。科普陣地作為全民科普的重要平臺,通過創新的活動和展示,激發了公眾對科技的好奇與興趣,也為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目標提供了有力支撐。(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