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穩暖”的事業
2016年,初入社會的白鐘選擇進入房産經紀行業,在外仲介公司工作4年之後,白鐘在一次朋友聚會上認識了現在的店東-鏈家金地鉑悅西門店的沈涵,當時他對鏈家非常好奇,於是便和沈涵交談起來,二人聊得很投機。“沈涵給我講解了企業的價值觀,還有業務體系、經紀人培訓賦能等,我特別感興趣,當時就有了加入的想法。”白鐘笑著説。
2020年6月,白鐘加入了沈涵所在的鏈家金地鉑悅西門店,選擇成為一名貝殼合作新經紀品牌經紀人。4年時間,白鐘用實力交上了一份滿分答卷。2021年以百萬業績榮獲品牌新房TOP1,22年市場不好的情況下以60多萬業績榮獲城市新房TOP1。
(白鐘獲得的榮譽)
在夥伴們眼中,白鐘從來都是店裏最“穩”的那個人,性格穩、步伐穩、業績穩。店東沈涵評價他道:“白鐘是我見過自驅力最強的人,他對目標和榮譽的渴望程度極強。而且非常自律,店裏每週一休息,白鐘四年來每個週一都在店裏上班,邀約、復盤客戶。他也非常樂於助人,對於新人會主動給予很多幫助。”
(白鐘在熟悉區域)
白鐘認為,沒有難成交的客戶,只要找對了那個“點”,成交只是時間問題。最開始,白鐘只把房産經紀人當成一份工作,但是隨著服務的客戶越來越多,白鐘逐漸把這份工作當做事業來做,對這個行業的感觸也更深:“一套房子不只是一筆交易,背後是每一位客戶的‘人生百態’,見的越多,心裏的責任也就越重。”白鐘把每一筆單子當做一個故事,他想做一個讓“故事”更有溫度的經紀人。
開始想“成交”,後來想“成全”
很多人認為,銷冠都是成交為王。但是賣了那麼多房子,白鐘心裏有自己的堅持。
去年12月份,白鐘接到客戶甘先生購房需求,考慮學區現房,客戶有個親戚也是經紀人,但客戶折服於白鐘的專業和服務態度,跟著白鐘購買了東三環的現房樓盤。客戶順利交完首付,正常等待網簽。後來,項目開發商因需要資金週轉,臨時將那一批次的房源抵押給銀行,以備週轉之需。但是因為房源被抵押,導致房子遲遲未能網簽(孩子上學需要網簽後落戶),客戶的特殊情況是:即將到達6月份入學季,孩子要在這之前完成入學條件的辦理。得知情況後,白鐘第一時間找到項目經理溝通,對方表示已經跟學校溝通好,可以憑項目的購房合同正常入學,不影響後續的網簽流程,並且再三保證沒問題。但是,白鐘心裏卻沒有底,客戶買房子就是為了孩子能上個好學校,如果承諾成空,耽誤的將是孩子寶貴的求學時間。他再次主動找到項目方嘗試溝通,希望把“入學承諾”變成白紙黑字的協議,對方表示不行。
白鐘把溝通結果告知客戶,客戶表示願意等等。3月份,白鍾經過多方打探得知房源仍處在抵押狀態,隨著入學時間的臨近,白鐘也陷入深深的自責和懊惱,他心中仔細思量:孩子上學,不能出一點差錯。於是,白鐘決定幫客戶退房!白鐘一邊安撫客戶,一邊説明瞭自己的擔心和想法,客戶也覺得白鐘考慮的很全面,於是同意退房。整整一個月,白鐘數次奔波售樓部溝通解決,置業顧問給白鐘開玩笑説:“別的經紀人都是來訂房的,只有你是來退房!”後來,在白鐘的努力下,售樓部最終同意退房退款。白鐘又立馬為客戶匹配新的項目現房,不僅要滿足客戶孩子的上學需求,還努力和置業顧問溝通房源底價,就在一切都談妥的時候,客戶卻猶豫起來,他和白鐘吐露了心裏話,原來客戶之前沒有跟著親戚買房,親戚很不滿,現在客戶退了房又能重新買房了,親戚找了客戶家人抱怨,客戶也陷入兩難。白鐘聽了心裏雖然難受,但想到孩子入學要緊,於是主動寬慰客戶讓其跟著親戚買房,白鐘告訴客戶:“大哥,只要孩子能如期入學,其他都是小事。”客戶聽後很感動,也感謝了白鐘的理解。後來,白鐘提前幫助客戶溝通好了一切,客戶跟著親戚成交了。欣慰的是,白鐘的“舍”也給他帶來了“得”。因為對白鐘專業和服務的認可,客戶又介紹了好幾個朋友給白鐘,有4個已經成功購房。
(白鐘認真工作)
白鐘説道:“賣的是房子,交的是真心。”客戶的一次購房不只是一張單子,那可能是他人生重大的一次消費支出,是父母雙親的含辛茹苦、省吃儉用,是全家人對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面對每一份深沉的託付,白鐘用專業、真誠、赤忱,鄭重的托起每一位客戶沉甸甸的信任。
方法可以模倣,真誠不可複製
白鐘的新房業績一直十分亮眼,很多經紀人都想向白鐘“取經”。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白鐘的客戶其中有50%都是轉介紹,因為白鐘真誠專業的服務,很多客戶都願意把朋友介紹給他。還有很多人相中了樓盤,想找白鐘去買房,但是面對唾手可得的業績,白鐘首先是拒絕,因為他從專業角度分析,認為客戶相中的房子不適合客戶,他會先為客戶詳細分析後讓客戶自己選擇。
四年中,白鐘見過太多“故事”,對他來説,所交易的不是房子,更是每一位客戶的“家”。不管單子大小,他把每一單購房委託都放在心中,這背後是專業、是責任、更是一顆真誠赤忱的心。就像店東沈涵説的:“方法論是可以複製的,它不是最稀缺的,但是一顆向善向上、真誠服務客戶的心卻不可複製。我更願意把我們稱為‘美好生活服務者’,我們的存在是為了帶給客戶對於美好生活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