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必須是發展與治理同步,政府要劃定邊界,特別要在國際上加強規則的同步。”
“我認為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年初會有一輪大模型的大洗牌,其核心的考驗就是落地能力。”
“大模型跟媒體結合的未來是變革性的,它不只是作為媒體工具的支撐,而是重塑媒體形態。”
大膽的預測、獨到的觀點、精彩的對話,都在黃浦江西岸的一處會議廳內高能上演。7月5日,“加速‘人工智慧+’構築新質生産力”主題活動在上海徐匯舉行。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研究院自6月揭牌以來牽頭主辦的第一場落地活動。
作為2024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的官方活動之一,本場活動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和上海人工智慧實驗室共同主辦,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超高清視音頻制播呈現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上海總站、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慧學院和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聯合承辦。
“政産學研”會合點
共謀共建“AI+”
七月初的黃埔江畔多了一些思想碰撞的“熱辣滾燙”。浦江西岸,總臺研究院拍了拍你,併發起“AI+”邀請~
關於“人工智慧+”,各界代表有何思考?活動現場,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丁奎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編務會議成員姜文波,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方世忠,上海市徐匯區委副書記、代理區長王華,國家網信辦資訊化發展局副局長李穎新,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等嘉賓發表了現場致辭或演講,為後續更深入的觀點討論錨定方向。
圖説:從左到右依次查看丁奎嶺、姜文波、方世忠、王華、李穎新、薛瀾現場致辭、演講照
促對話!讓專業的人閃耀思想“模”力。技術快速迭代的同時,思維更要快速迭代。精深的思想,離不開最前沿的觀察。本次活動邀請來自政、産、學、研各領域的專家代表各抒己見,在觀點的交鋒中淬煉智慧的結晶。政府關切什麼?企業需要什麼?學界怎麼判斷?研究機構有何看法?大家從各自的領域出發,帶來最新鮮的觀察與思考,思想的“模”力不斷釋放……
圖説:主題對話一:大模型構築新質生産力
圖説:主題對話二:人工智慧安全治理的中國實踐與全球合作
圖説:主題對話三:優質視聽語料推動“AI+媒體”産業發展
搭平臺!用務實的合作釋放技術紅利。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面對人工智慧這一革命性生産力,團結與合作更應成為發展道路上的“進行曲”。此次主題活動不僅邀請各界大咖代表共話現實與未來,更為大家搭建了一個“手拉手”的平臺。
現場不僅有《人工智慧安全作為公共産品》這一研究報告的發佈,也有“西岸對話:人工智慧安全與治理對話網路”這一常態化交流對話機制的發起,還有多家大模型企業與當地政府集中簽約——合作的號角吹響了,共建的信念拉齊了!
圖説:《人工智慧安全作為全球公共産品》研究報告發佈
圖説:西岸對話倡議發起儀式照片
圖説:徐匯大模型企業集中簽約儀式
打個樣!“媒體+人工智慧”朝哪兒看?總臺研究院牽頭主辦活動,討論“AI+”議題,不如先用媒體打個樣。自帶“數字化基因”的媒體入局人工智慧賽道,衝刺的“燃料”怎麼提取?發展與治理問題如何並駕齊驅?“媒體+AI”如何助力“AI+”賦能千行百業?……
本次活動中,總臺作為媒體代表誠意滿滿。現場舉行了AIGC動畫電影《團圓令》的開機儀式,這是總臺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又一實踐應用;還有來自總臺各業務條線的負責人分享“總臺經驗”與“總臺思考”,大家談發展的動能,也談治理的紅線,確保“媒體+人工智慧”行穩又致遠。
圖説:AIGC動畫電影《團圓令》開機儀式
提升“AI+媒體”加速度
從“優質視聽語料”説起
“語料庫好比教材,訓練大模型就像是教育孩子。孩子讀一本好的教材,遠比讀10本沒那麼好的教材收穫更深、積累更多。”
“作為總編輯,向客戶做滿意交付,就像是廚師為顧客端上一盤好菜。他不僅要對這道‘菜’的品質負責,也要對作為‘原料’的語料全程把關。”
“以前講‘六邊形戰士’,未來的模型至少是‘五邊形模型’——有德、有趣、有序、有品、有用。”
“總臺作為傳媒領域的旗艦機構,它沉澱的人的專業能力和對價值觀的傳承,是高品質語料不可或缺的一個方面。”
一個個生動的比喻,一種種貼切的形容,都在向現場道來“優質語料”,尤其是“優質視聽語料”的重要性。
那麼,“優質語料”有何特性?現場,來自研究機構、媒體業界、科創企業的代表們給出了不同的定義,但多半離不開這樣幾個特點:數量要多、品質要優、價值觀要健康。
圖説:主題對話:優質視聽語料推動“AI+媒體”産業發展
理想很美滿,現實中卻不免挑戰重重。事實上,語料品質參差不齊已成為制約大模型産業發展的一大問題,從全球來看,中文語料短缺的問題也日益凸顯——此前的一份報告顯示,全球通用的50億大模型數據訓練集裏,中文語料的佔比僅為1.3%。優質中文語料的開發迫在眉睫!
這樣的背景下,總臺研究院專門設置“優質視聽語料推動‘AI+媒體’産業發展”主題對話,期待從多元的視角解鎖“媒體新質生産力”的動力源泉。總臺入局探討“優質語料”,既是推動大模型産業健康發展的責任擔當,也是總臺作為“優質視聽語料”大寶庫的優勢所在。
海量的數據、可觀的品質、多樣的模態、便捷的溯源方式……這些“總臺數據”特性讓總臺媒體資源自帶“優質視聽語料”的基因。更重要的是,作為當今世界體量規模最大、業務形態最多、覆蓋範圍最廣的綜合性國際傳媒航母,“總臺數據”所沿襲的“中國主流價值觀”也更加讓人放心。
不僅如此,總臺還為人工智慧大模型提供了廣闊的應用空間——今年2月以來,總臺已陸續推出國內首部文生視頻AI系列動畫片、首部AI全流程微短劇、首部AI全流程賦能譯製的英文版微紀錄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人工智慧使用規範(試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人工智慧發展白皮書》等“總臺方案”的出臺也不斷校準著媒體人工智慧發展與治理“雙輪驅動”的駕駛路線。
可以期待,隨著政策引領、科技探索的不斷深入,這些“總臺優勢”對“AI+媒體”産業的賦能不可限量……
@研究搭子速來!
一起構築新質生産力
非常感謝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上海交通大學、上海人工智慧實驗室共同搭建了今天的交流平臺,讓我們在行業的研討和思想的碰撞中,共同探索“人工智慧+”的新路徑、新業態、新模式,為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為實現中國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方世忠
人工智慧的發展對媒體這一新聞傳播領域的影響非常大。總臺作為行業領軍機構,能掌握第一手資料、感受最前沿的動態,通過加強研究,可以為相關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建議;另外,總臺積極探索人工智慧領域新的産品和服務,也是其責任擔當的體現。
——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
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
這次活動促進了跨界交流與合作、推動政策與實踐對接、提升公眾認知與參與,也展示了中國的AI實力。阿裏研究院期待與總臺研究院攜手,共同推進人工智慧領域的創新發展,為中國乃至全球的科技與社會進步貢獻力量。
——阿裏研究院執行院長袁媛
大約一個月前,總臺研究院正式揭牌,以“立足總臺,面向業內,瞄準國際高端智庫機構”為核心定位;一個月後,研究院首場線下活動正式開啟,瞄準“人工智慧+”這一熱點議題。
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是“人工智慧”?開局落子這一議題,正是總臺順應“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這一國家戰略、回應媒體産業提質增效這一行業需求、貢獻自身積累的數據、技術、人才等全方位“總臺優勢”的體現。
總臺領導多次強調,“創新關乎命運,科技引領未來”“堅持科技強臺,向科技創新要生産力”“以開放的思路努力實現與全球科技發展同頻共振”……關心、參與“人工智慧+”議題的討論,反映的是總臺研究院敏銳的“科技嗅覺”、引領行業發展的“責任擔當”。
活動現場的“研究搭子會合點”,不少與會代表在這裡欣然打卡,“加速‘人工智慧+’ 構築新質生産力”的主題也在他們的打卡背景中格外顯眼。這不僅是一個簡單的紀念,更是一種決心的體現——人工智慧呼嘯演進,唯有攜手並進、共擔責任,才能穿越那一片“無人區”,迎來高品質發展的廣袤宇宙。
關於技術與人的關係,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曾這樣描述:“技術是時代的座駕,然而能夠駕馭技術從而影響時代進程的,永遠是有主體意識的人。”人心的潮頭所向何方,技術的浪潮便會涌向何處。
匯集各界代表,共話“人工智慧+”,也正呼應著本屆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的主題“以共商促共用,以善治促善智”。在這一次與總臺研究院“見面”的過程中,智慧之潮涌動,科技之光閃耀;下一次,還有哪些領域的“思想産品”等待開啟?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