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寶支付助力2024年北京數字經濟體驗周暨數字消費節 | 龍騰灣區,光繪未來!佛山照明點亮國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 | 推進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深度融合的路徑思考 | 無法拒絕安徽文達資訊工程學院的十大理由! | 《光明的傳承》 | 2024品牌零售企業出海巡講首站在滬舉辦,百勝軟體助力品牌出海揚帆 | 一體化、業務化、數智化、安全化 360發佈新一代智慧協同工作平臺 | 龍華區工業軟體賦能製造業創新發展思享會成功舉辦! | 2024年荒野亂鬥中國錦標賽于滬收官,官方合作夥伴鬥魚助力賽事發展 | 咕咕狗受邀亮相建築業盛會展風采 加強業界交流共促行業發展 |
 
當前位置: 新聞>滾動>

推進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深度融合的路徑思考

發佈時間:2024-07-02 09:47:53  |  來源:中國網科學  |  作者:張鐘靈  |  責任編輯:科學頻道

齊步走,向中國式現代化目標前進

——推進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深度融合的路徑思考

當今世界,科技與産業之爭是一場全方位的博弈,科技和生産力水準反映著一個國家的“硬實力”,深刻影響著綜合國力。因此,各國早已將推進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深度融合提升到戰略高度。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就像人的左右腿,二者不可拆分、相互依存。在新時代和新一輪技術革命背景下,如何深化二者融合,“邁好步”、“走好路”,已然成為了這個時代繞不過的課題。

腳踏實地、仰望未來,“守陣地”、“拓版圖”、“佔高地”

推進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深度融合,既要用新技術改造提升現有産業,又要放眼未來産業。二者融合要助力守住傳統産業“陣地”。以汽車産業為例,西方國家由於率先掌握了內燃機技術,製造出了現代汽車的雛形,並不斷提高技術、創新功能、實現規模化生産,近一個多世紀以來,始終佔據汽車産業的領先地位,其發展也反哺了經濟,為西方國家帶去了經濟的繁榮。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國的汽車産業發展都處於遠落後於西方國家,但近年來,隨著我國動力電池技術的迅速發展,帶動了新能源汽車産業的興起,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製造産業領跑世界,産銷量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實現了汽車産業的“彎道超車”。二者融合要助力開拓新興産業“版圖”。近20多年來,全球科技創新進入一個空前活躍的時期,這些技術的發展和融合正在推動産業變革,重塑全球創新版圖。在這樣的背景下,要積極探索以前沿技術突破引領新興産業、未來産業發展,創造更多“從0到1”的新突破,如以雲計算、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帶動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以新藥創制、基因治療、細胞治療、免疫治療等技術的革新推動生物産業,以環保技術、節能減排技術、廢物處理和回收利用技術的進步助力綠色環保産業等,實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高品質發展。二者融合要助力佔領尖端産業“高地”。近年來,某些西方國家忌憚我國的科技實力迅速增強,不惜採取“斷供”、加徵關稅等手段,企圖在高精尖技術領域對我國進行壓制。要化解尖端技術“卡脖子”難題,就要發揮國家戰略力量,以國家實驗室為抓手,匯聚各方科研力量組成攻關團隊,形成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體系,加強基礎技術的研究,在光刻機、作業系統、核心演算法等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實現技術自主可控,助推晶片、工業機器人等尖端産業高速發展,粉碎西方國家技術封鎖的陰謀。

立足當下、行穩致遠,“優制度”、“育人才”、“夯基建”

推進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深度融合,既要著眼當前實際,又要在制度、人才、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長遠的佈局。二者融合呼籲完善、領先的制度保障。近年來,我國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例如深化財政科技經費分配使用機制改革、出臺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等。未來還需進一步推動科技政策與産業政策協調互補,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政策體系,積極推出稅收優惠、財政補貼、政府採購等支援措施;強化創新鏈與産業鏈對接,促進産業鏈上下游緊密合作,加強創新鏈與産業鏈的對接;完善投融資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助力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如設立科技銀行、發展風投等。二者融合需要充足、專業的人才保障。要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推動科技人才與産業人才交流互通,培養跨界複合型人才;優化人才發展環境,為其提供必要的資源支援、政策激勵和諸如創新實驗室、孵化器等發展平臺;強化人才激勵機制,通過股權激勵、獎金、榮譽等多種形式引進高品質人才,激發創新動力;推動産學研用結合,加強高校、研究機構與企業之間的合作,促進技術的交流轉化。二者融合要求完備、強大的基礎設施保障。要積極搭建公共研究與實驗平臺,提供先進的實驗設備和測試環境,為研發提供必要的空間和條件;加強資訊基礎設施建設,發展高速網際網路、雲計算等資訊基礎設施,為數據的收集、存儲、處理和分析提供強大支援;建設高新技術産業園區,集聚創新資源,形成産業集群效應;提供技術諮詢、市場分析等公共服務,助力傳統産業的升級和新興産業的發展。

走遍天下、回歸故里,“抓實際”、“強集聚”、“重激勵”

當前,探索福建科技與産業融合發展道路,既要在全球範圍內學習和引進先進的技術經驗,又要聚焦福建特色,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二者融合要考慮區域發展實際。福建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資源,在産業佈局時,應率先考慮各地的區位優勢,在人口稠密地區發展人口密集型産業,在高校聚集地發展技術密集型産業,在土地資源豐富地區發展資源密集型産業。如在沿海一線發展海洋生物醫藥、海洋工程,在閩南地區發展電子資訊産業、石化工業,在閩西、閩北地區發展鋰電池産業、裝備製造業等。二者融合要發揮産業集聚優勢。要充分調動地方資源,大力發展既有優勢産業及其上下游、大力培育本地龍頭企業,延長産業鏈條。以福建寧德為例,寧德時代作為當地全球領先的新能源科技公司,推動了寧德市鋰電新能源産業的發展,帶動了上下游産業鏈的完善,吸引了更多企業在當地投資建廠,形成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産業集群和良好的産業生態,同時也為寧德市GDP的增長提供了強大動力,甚至在百強城市中位次上升最快,為當地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促進了居民收入增長和社會穩定。二者融合要加強地方政策激勵。福建省政府于2023年11月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科技創新發展的通知》,包括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建設高能級研發創新平臺、推動企業加強技術創新、深化科研管理機制創新和培育引進高層次科技人才的五個方面的重點任務和20條具體政策措施,展現了福建省對加快科技創新及其轉化利用的重視。未來,還需進一步加強政策引導與激勵,積極出臺相關政策,提供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激勵措施,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加大對高校、科研機構的創新研發資金支援,加大基礎研發力度,鼓勵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實施人才引進計劃,吸引更多高端科技人才在閩落地生根,構建多層次的人才體系。

若把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比作人的左右腿,要走得快、走得好,就必須步調一致,齊頭並進。未來,還需加把勁,把步子邁得更大,邁得更穩,一步一個腳印,雄姿英發向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前進!(張鐘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