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開彬
11月23日,杭州。
這天召開的第二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吸引了國內乃至全球關注數據産業的業界人士。
因為在這天的“數據要素治理與市場化論壇”上,新成立的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首次公開對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進行了詳細介紹。
“據業界初步估算,數據基礎設施每年將吸引直接投資約4000億元,帶動未來五年投資規模約2萬億元。”
“數據基礎設施的建設不僅需要全社會的參與,也將為全社會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這個10月25日剛剛掛牌、籌備了7個多月的國家數據局掌門人對未來市場的預判,一下子讓很多人將目光再次聚焦到了數據産品和服務産業的發展,一下子又點燃起了數據行業有識之士對數據技術、數據産品創新的熊熊烈火。
科傑科技的創始人、CEO于洋就是其中的一個。
特別的數據行者
當我第一次見到于洋的時候,他並不像我想像中的“網際網路公司CEO”。
他身上沒有那種“盛氣淩人的氣場“,也沒有“矽谷式的瘋狂”。相反,他給人的感覺更像是一位心態平和,但頗具執著力、洞察力、穿透力的年輕的“大師”。
這位曾擔任京東集團“數據底座”建設核心領導的創業者,渾身上下散發著一種“數據的味道”。第一次和他深入交流,便能感受到他對數據的熱愛,能體會到他對數據價值的追求。
在他眼裏,數據不是冰冷的數字。它的背後是活生生的故事,它的前面是走向遠方的燈塔。數據擁有了足夠的“能力”,便會“真正化身成石油”,便擁有了“真正的靈性”,驅動企業智慧地運營,業務創新。
這就是他的理想,他要讓企業具備“數據能力”,他要把企業的數據基礎設施建好,為國家的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添磚加瓦;他要為國家數據局的使命“促進數據合規高效流通使用、賦能實體經濟”貢獻一份力量。
短短的一次會面,他給我一個強烈的感受就是,這是一個“特別的數據行者”。
壓在胸口的數據霧霾
不知你是否感覺到,其實數據領域太需要一個‘孫行者’這樣的角色了。
現在,企業裏各種各樣的數據變得異常龐大,並且還正在飛速地持續增長。根據海比研究院調查發現,高達93%的CEO表示,他們沒有按時找到自己決策時想要的有效數據,甚至曾因數據亂象而導致決策失誤。
在某種程度上,很多企業正在形成“數據霧霾”。
我曾在採訪與研究過程中發現了兩個令人遺憾的“數據”故事。
有一個電商公司在分析銷售數據時發現,某個時間段內的銷售額突然激增。於是,他們決定在這段時間內加大廣告投放力度。然而,經過一段時間後,他們發現銷售額並沒有持續增長,反而有所下降。原來,那次銷售額的激增是因為一次偶然事件引起的,而非廣告投放的結果。
另一故事的主角是一家家電製造企業。
他們在進行生産計劃制定時,依賴於過去幾年的銷售數據來進行預測。依據過往數據該企業在一年中的某個季度增加了産量,以為可以迎合預期的銷售高峰。由於缺乏對數據的有效分析和解讀,他們忽視了一些影響銷量的關鍵因素,比如季節性變化、市場競爭態勢以及原材料價格波動等。結果由於競爭對手的價格戰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實際銷量並未達到預期。這導致了大量的庫存積壓,造成了嚴重的財務壓力。
在我看來,這就是典型的數據霧霾現象。
于洋則一針見血地指出,雖然很多企業坐擁大量的數據,但由於他們缺乏對數據能力體系建設,因此沒有形成科學、準確的數據洞察力。這往往會導致錯誤利用數據,並給出錯誤的數據分析、決策依據,從而出現對市場發展趨勢的誤判,做出錯誤決策,帶來巨大損失。
更進一步,作為擁有超數據能力、並曾經擁有多年數據能力體系構建實踐的于洋認為,在數據成為生産要素的數智時代,數據能力和財務能力、人力資源能力等一樣,是企業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
相較于資訊化,數字化的內涵和實施過程確實更為錯綜複雜。數字化以數據為引擎,以數據價值為核心理念,致力於激發業務變革,推動企業實現全場景的數據智慧與業務創新。數字化不僅注重全局性、統一性、標準化和可持續發展,更加強調頂層設計與深度融合。為了滿足未來5至10年的發展需求,企業必須構建一套系統化的數據能力,以數據底座為工具、為支撐,用數據賦能業務場景創新、賦能業務效益持續增長,最終實現企業的高品質發展。
他深知,只要也只有企業真正擁有了自己的數據能力體系,這些問題才能徹底迎刃而解。
但同時他對此深感憂慮:“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企業將面臨巨大損失。而國內絕大多數的央國企,甚至很多全球領先的500強巨頭、跨國公司,都沒有完善地、科學地構建自身的數據能力體系。”
從他的眼神、從他的聲音中我能感受到,他滿懷著一種“時不我待”的激情,他認為整個産業界需要一批“數據行者”,需要一批“數據能力布道師”。
唯有這樣,才能吹散壓在企業胸口的“數據霧霾”,才能真正發揮數據作為“第五生産要素”的巨大價值。
而他自己,願意帶個頭,在國家大力發展數據基礎設施時,乘著政策的東風,做一個“數據能力首席布道師”。
尋找數據燈塔
為此,疫情爆發的前一年,2019年于洋創立了科傑科技,躬身入局成了一名真正的“數據行者”,一個為數據基礎設施建設而日益忙碌的創業者。
他給科傑科技的戰略定位是,這是一家致力於為行業用戶構建“數據底座”、推動企業數據基礎設施、全球數據服務能力建設的專業公司。
在他看來,數據能力就像一座燈塔,通過數據為企業在未來的遠航中指引前進的方向。
歷時兩年,在疫情期間的2021年,于洋瞄準世界的數據前沿技術,帶領科傑科技團隊推出了湖倉一體數據智慧平臺KeenData Lakehouse。
該平臺一經推出,便在競爭激烈的湖倉一體領域引起了廣泛關注。它採用了基於大數據的全新技術架構,融合了湖倉一體、流批一體、存算分離、多架構納管、多模融合能力、Data Fabric、DataOps等先進技術。其全球領先的架構和突出特點被全球著名的研究與諮詢公司 Gartner多次選入技術研究報告。該平臺的産品線非常全面,覆蓋數據全生命週期,提供數據治理與數據工程相融合、數據虛擬化、數據開放賦能等一站式端到端的數據服務能力。
隨後,他們的産品和解決方案,又在數十家大型客戶的不斷實踐下,經過不斷調整與完善,逐步形成了科傑科技的數據能力體系。
于洋認為,企業建設數據能力體系,一般要包括三大核心能力:
首先是大數據技術工程和AI基礎設施能力。要有主流大數據技術工程和AI基礎設施能力,並且融合DataOps方法論,支援大規模團隊協同協作,具有“存算分離、湖倉一體、批流一體”的企業級大數據底座軟體。面向多業態、複雜的業務場景,能持續高效的生産高品質、可復用的數據資産。
其次是全域數據資産管理與運營能力。企業要搭建包括數據治理、數據運營管理、數據匯聚、數據處理、數據價值挖掘、數據共用交換、數據服務、數據應用支撐等應用系統,構建企業全域數據價值鏈,實現企業數據集中化、數據標準化、數據資産化、數據價值化、數據服務化等一系列數據能力體系。
最後是組織性數據共用與規模化協作能力。企業要以多元化的數據共用交換和數據服務方式,為不同業務應用和人員提供按需的數據消費途徑,持續支撐多業態、多人員共用協同開發,打造業務沉降數據,數據反哺業務的閉環模式,實現企業數據應用層面的降本增效。
在於洋看來,數據能力體系的“技術工具+方法規範+組織架構”構成了企業堅實的“數據底座”。
在完成這些佈局之後,2023年,于洋開始帶領科傑科技逆勢飛揚。海比研究院《2024中國企業數智服務市場趨勢洞察報告》中的數據表明,2023有80%以上的IT廠商都面臨業績下滑的壓力,都在準備或已經進行裁員。但科傑科技卻逆勢增長,並且擴招了100名數據能力構建專項人才。
讓數據閃出智慧之光
當然,于洋深知,理論上的數據能力體系建設固然重要,但只有真正落地實施,才能讓數據真正“閃出智慧之光”。
他告訴我,從創業的第一天起,他就特別重視産品在客戶中的落地與實踐。從2020年開始,他的“數據能力布道”開始不斷地“讓數據閃出智慧之光”。
中金公司、中國一汽、中國聯通、中石化、國家電網、泰康養老、三一重工、上汽集團、海螺型材等企業開始和科傑科技深入合作,共同建設“數據底座”,構建數據能力體系。
其中極有創新意義的是和國內某世界500強車企的合作。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汽車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變革,在這場變革中汽車數據的管理與應用成為關注的焦點。
作為世界500強的車企,他們正在規劃以未來汽車産品形態為核心,打造“一體化、少件化、軟體化”産品和技術平臺,核心目的是實現智慧網聯汽車數據的高效賦能,優質高效地支撐業務部門在數據應用層的業務創新。
經過嚴謹細緻的考察和深入研究後,該車企集團選擇與科傑科技攜手,共同構建堅實、可靠的數據底座。
或許是受“數據能力布道師”的影響,他們決定進行數據能力體系化建設,在整個集團構建統一的數據體系規範和數據標準,建立統一管理口徑的統一指標和標準化的模型;對各個數據源端的數據進行統一,打破數據孤島,建立統一的大數據中心;構建全鏈路全域數據資産,對數據進行治理和數據資産化管理,建立統一數據共用交換中心。在數據安全管控機制下,面向各個體系進行開放賦能。
于洋介紹説,在經過與國內雲計算大廠的專業硬核選型比拼之後,科傑科技以其出眾的數據底座産品以及其獨特的數據能力實施方法論,最終走進了該集團大門。
科傑科技的數據底座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平臺,更是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它將大型組織內外部的各類數據源進行整合,構建起一個統一、高效的數據生態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每一台設備、每一道工序、每一次品質檢測都成為數據的一部分,形成一幅生動詳實的生産全景圖。
在與車企集團的合作過程中,科傑科技的數據底座展現出了不一樣的價值。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幫助車企集團實現了企業級數據全生命週期管理,搭建整個集團的數據底座。由此,它能實現一站式數據開發能力,各種業務場景的智慧應用,如實現機器人客服功能,24小時人工客服的替代或業務緩衝;基於AI的業務場景應用,如驗證實地、雷達感知、智慧標簽、智慧推薦;基於實時數據的數字孿生能力,如車輛、應用的最新狀態資訊等。
可以説,科傑科技的數據底座為車企集團帶來了明顯的變化,幫助其在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也讓數據為車企業務運營閃出越來越多的“智慧之光”。
讓中國軟體在世界閃光
當然,“數據能力首席布道師”的故事並沒有結束。面對2萬億的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他的高光時刻剛剛開始。
曾幾何時,中國軟體業一直是追趕者,黯然失色于那些熠熠生輝的國際巨頭之下。
然而,在數智時代,一股像于洋這樣的、來自中國的新生技術力量正在悄然崛起,他們以其獨特的光芒開始點亮這片星空。
于洋認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是一個較長期的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是以數據驅動全鏈條經營提效,數據智慧激發全場景業務創新為主線的。夯實‘數據底座’能力對數字化轉型的整體推進有極為深遠的意義。
在他看來,在資訊化到數字化的技術變革面前,中國科技企業與國際企業處於同一起跑線,擁有同樣跨時代的市場機遇。
他希望,科傑科技能成為全球領先的、最好的數據全生命週期管理軟體,並幫助各行業最優秀的企業在數字化時代保持領先並實現飛躍。
讓他和整個團隊自豪的是,科傑科技已經在某些領域做到了。
半年前,亞洲最大的跨國零售集團啟動了一項重要的“數據底座”項目招標。經過嚴格的評估,選型小組最終選定了三家公司作為入圍者,其中兩家是全球大數據技術的領軍企業:Databricks和Snowflakes。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另一家入圍的公司竟然是來自中國的大數據技術創新企業Keen Tech(科傑科技)。這家中國公司在與全球頂級大數據技術公司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展現了中國在大數據領域的實力和創新能力。
面對全球大數據技術領域的頂級公司,科傑科技展現出了兩項被甲方客戶充分認可的能力。首先,科傑科技具備應對大型組織多業態複雜場景的成熟産品能。科傑的産品不僅是最先進的Lakehouse技術,同時實現了對傳統數據庫、數據倉庫、數據湖等陳舊産品的相容,而且支援大型組織的協同式開發以及全面規模化的數據開展,依託于科傑科技的産品,可以讓總部到全球數十個板塊的千人數據團隊有條不紊的協作,既可以實現自上而下“集中式管控”又可以賦能各業務板塊自主的創新,從而實現一家大型集團公司規模化數據智慧的落地。這一點與傳統的Data DaaS小團隊數據工具産品有著顯著的區別。其次,科傑科技的産品擁有一套完善的數據能力方法論建設體系和落地計劃。這套計劃為大型跨國集團的全面數據智慧提供了堅實的保障,確保了數據工作長期高效、穩定、體系化的開展。
最終,科傑科技以其更實用於大型集團的産品與落地方法論贏得了客戶的信賴,拿下了這個世界500強的總部數據底座建設項目!
這個結果,可能連客戶自己最初都沒有想到!但于洋相信,這次成功不是偶然的好運氣。在數智時代,擁有全球最發達數字經濟、最多數據應用場景的中國,必將涌現更多的擁有前沿技術、領先産品的全球領先軟體企業。他們的目標,不僅是中國市場,而是全球市場。于洋認為,在未來五年,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大型軟體産品,開始為全球500強企業的海外總部提供領先的數智化産品和服務。
這才是他所追求的“高光時刻“。“它既是我們每個科傑人的追求,也是我們這代科技人、軟體人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