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全力打造無障礙急救報警標準建設標桿省份 | 為助力拔尖人才培養,猿輔導投入億元設立“青少年科學探索基金” | 一起教育科技亮相2023全球智慧教育大會,展示區域教育數字化轉型優秀案例 | 首個零碳樣板!海爾智慧樓宇在雄安新區打造新地標 | 現代鋼之城 建功增長極 黃石成立鋼鐵産業鏈協會 | 以創新破局 AMIRO覓光入選2023中國消費年度飛躍品牌榜 | AMIRO覓光舉辦黃褐斑肌膚科學抗衰圓桌會 “儀器+成分”掀起精準護膚新風向 | 威海臨港區:搭建特色黨建聯盟平臺 激發工業重鎮發展新動能 | 威海臨港區打造“一部三站”式黨建綜合體 | 民泰銀行紹興分行開展35週年行慶系列活動 |
 
當前位置: 應用生活>科學醫療>

我科學家研製出全球首個用於核醫學SPECT/CT顯像診斷的廣譜腫瘤顯像劑

發佈時間:2023-08-16 14:42:01  |  來源:光明日報客戶端  |  作者:田雅婷  |  責任編輯:科學頻道

當前,癌症已成為嚴重威脅人民生命健康的公敵。國家癌症中心發佈最新統計數據,目前我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約為406萬,每年癌症死亡約241萬,相當於每分鐘約有8個人會得癌症。

我國高度重視癌症防治工作,並對癌症等四類重大慢性病發起了攻堅戰。目前,我國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已經從10年前的30.9%,上升到目前的40.5%,但遺憾的是,我國整體癌症粗發病率仍持續上升,癌症粗死亡率也仍然呈現上升趨勢,癌症實際負擔沉重,防控形勢嚴峻。

對於凶險的癌症,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至關重要。而現代醫學影像學已成為臨床醫師的眼睛,使多種疾病的診斷更準確、更及時。

分子影像是精準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腫瘤等重大疾病的早期診斷、分期、預後評價、個體化治療以及療效監測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各種分子影像模態當中,核醫學PET/SPECT顯像率先進入臨床應用,其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國發明的18F-FDG PET/CT,是目前多種惡性腫瘤臨床影像診斷與分期的標準之一。然而近年來,PET顯像臨床應用並不盡如人意,主要原因在於相關藥物製備相對複雜,臨床檢查費用高,影響其在我國推廣普及。

據了解,PET/CT設備價格高昂,一般在千萬至數千萬元級別;而對於患者來説,單次檢查價格基本都在6000到10000元,且絕大多數區域不在醫保支付範圍。而與PET技術相比,核醫學分子影像技術SPECT的設備及藥物成本較低,在臨床中的普及程度更高。但因為缺少類似18F-FDG這樣有效的SPECT腫瘤顯像劑,限制了SPECT技術在腫瘤診斷和療效評價方面的應用。可喜的是,我國已有首個自主研發的用於腫瘤SPECT/CT顯像診斷的1類創新藥99mTc-3PRGD2,其已完成三期臨床試驗,即將申報上市。這是國際上第一個用於SPECT顯像診斷的廣譜腫瘤顯像劑,該藥物的研製成功,將改變核醫學SPECT/CT影像技術不能用於腫瘤診斷、分期和療效評價的現狀,同時顯著降低核醫學腫瘤臨床檢查費用,使更多中國患者受益。

這一藥物是由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分子影像學分會主任委員王凡領銜研製。在研製過程中,王凡研究團隊提出“間隔基團修飾”策略,提高了腫瘤對顯像藥物的攝取,同時也改善了藥物的體內藥代動力學性質,對今後其他放射性靶向診療藥物的研製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研究團隊還建立了一套高效、穩定的99mTc標記體系,為今後其他99mTc藥物的研製奠定了基礎。今年7月,教育部頒發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王凡團隊獲得了技術發明特等獎。

99mTc-3PRGD2臨床試驗首席專家、北京協和醫院醫學科學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朱朝暉教授在臨床III期試驗結果發佈時介紹説,99mTc-3PRGD2安全性良好,在肺部病灶的良惡性鑒別方面,以99mTc-3PRGD2為顯像劑的SPECT/CT與18F-FDG PET/CT沒有顯著性差異。在肺部腫瘤淋巴結轉移判斷方面,99mTc-3PRGD2 SPECT/CT的特異性和準確性均優於18F-FDG PET/CT。這也意味著,它除了對肺部腫瘤良惡鑒別診斷的準確性同18F-FDG一致,還可能彌補增強CT對肺部腫瘤淋巴結轉移灶的漏診以及18F-FDG PET/CT對肺部腫瘤淋巴結轉移灶的誤診。

更值得關注的是,與PET影像技術相比,SPECT設備普及率高、藥物製備簡單、臨床檢查費用低,99mTc-3PRGDSPECT/CT在臨床上的應用價值不言而喻。

中國醫學裝備協會核醫學裝備與技術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協和醫院李方教授也曾表示,該成果是我國顯像劑的重要原始創新,99mTc-3PRGD2用於SPECT/CT顯像,其臨床診斷費用一定比PET/CT便宜,對於我們國家特別是對於基層醫院,這將是一個福音。

據悉,在我國,核醫學走過了60餘年的發展歷程,已經實現了從進口依賴到國産化替代,這是一個飛躍。接下來,如何從國産化替代到自主創新,將是我國核醫學未來的發展重點。

另據悉,我國放射性藥物研製進展緩慢,自主原創性放射性藥物缺乏。臨床使用的放射性藥物大部分為國外仿製藥物。國家原⼦能機構、科技部、公安部、⽣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衛⽣健康委、國家醫療保障局、國家藥監局等八部門于2021年聯合發佈的《醫用同位素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中曾指出,中國的核醫學市場以仿製藥為主,創新性稀缺。從這個角度來看,99mTc-3PRGD2的研製成功無疑是一個飛躍,也是中國核醫學自主創新的一大突破。但從整體角度來看,我國核醫學發展水準與國際相比還是有較大差距的,主要原因涉及人才供給不足、藥品管理政策限制、學科建設滯後、刻板觀念影響如談“核”色變等各個方面。專家認為,《規劃》的出臺,也正顯示出我國加速推進核醫學高品質發展的決心。《規劃》中要求,2025年國家要實現三級綜合醫院核醫學科全覆蓋,到2035年實現核醫學科“一縣一科”;並將核醫學診療類醫療服務價格納入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中統籌考慮;同時加快醫用同位素、放射性藥物及核醫學特色學科建設,培養一批技術人才及管理人才。可以預見,屬於核醫學的春天即將到來。(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田雅婷)

C:UsersaaaDesktop40288777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