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肝病基數大,負擔重,B型肝炎和丙肝分別影響9000萬和1000萬人,有多達700萬人患有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影響1.73億~3.38億人口,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liverdisease,ALD)至少影響6200萬人。NAFLD相關的肝細胞肝癌的發生率和病死率的增長率分別達1.95%和1.41%。
肝臟疾病的病程大體經歷肝臟損傷、肝臟纖維化、肝硬化,最終進展為肝癌,被稱為“肝病三部曲”。我國原發性肝細胞肝癌病人較大比例存在有慢B型肝炎肝炎病史。如何最大限度的長期抑制HBV的複製,減輕肝細胞炎症壞死及肝臟纖維組織增生,延緩和減少肝硬化失代償、肝癌以及並發癥發生是關鍵。在肝病全病程中開展精準、靈敏的實驗室檢測也是肝病防治的重中之重。
·高靈敏病毒定量檢測,助力隱匿性肝炎發現和抗病毒治療監測
-B型肝炎核酸檢測
HBV DNA定量檢測主要用於評估HBV感染者病毒複製水準,是抗病毒治療適應證選擇及療效判斷的重要指標,更高的B型肝炎DNA檢測靈敏度可以幫助臨床早期評價療效以及發現隱匿性B型肝炎。近年來國內外診治指南均對HBV DNA檢測靈敏度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見表1。其中,中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推薦對HBsAg陽性者,包括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療的慢B型肝炎患者,應盡可能採用高靈敏且檢測線性範圍大的HBV DNA檢測方法(定量下限為10~20 IU/ml),有助於檢出低病毒載量的患者,以便儘早開始抗病毒治療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建議接受抗病毒治療的慢性B型肝炎患者每3~6個月檢測1次HBV DNA。
超敏B型肝炎DNA定量檢測,“敏”而穩健
為了滿足臨床實驗室對高靈敏HBV DNA的檢測需求,以提高精準檢測能力,檢出低病毒載量的患者,優化B型肝炎診療,復星診斷超高敏B型肝炎定量檢測試劑檢測靈敏度高達5 IU/mL,線性範圍更大,且使用更方便,可全面滿足臨床檢測需求。
·操作更方便:試劑採用預混處理,無需再配液,節省試劑準備時間。
·檢測更靈敏:檢測下限達到5 IU/mL,有助於低病毒載量患者精準診治。
·線性範圍大:定量範圍20 IU/mL~1.0×109 IU/mL,更有效指導慢B型肝炎診療。
-丙肝核酸檢測
2021年8月31日,為降低丙肝流行水準,助力實現世界衛生組織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危害的目標,國家衛健委等九部委聯合印發《消除丙型肝炎公共衛生危害行動工作方案(2021-2030年)》,要求加大檢測力度,提高檢測發現率,實施抗體陽性者“核酸檢測全覆蓋”策略。《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推薦丙型肝炎患者在進行抗病毒治療前,評估肝臟疾病的嚴重程度、腎臟功能、HCV RNA定量檢測、HBsAg、合併疾病以及合併用藥情況,必要時可進行HCV基因型檢測。採用基因型特異性DAAs方案的感染者,需要先檢測基因型;採用泛基因型DAAs方案的感染者,在當地基因3b型流行率超過5%的地區,也需要檢測基因型。
兩肝核酸定量和分型二合一,““敏”而全面
·高敏定量:靈敏度15 IU/mL,線性範圍更大,可更有效指導療效監測,判讀治療終點。
·快速分型:兼具定量和分型功能,一管同時檢測定量和常見基因型。
·內參監控:採用非競爭性內參,監控假陰性結果。
·降低污染:採用UNG酶有效減少擴增産物污染。
·實驗室新標誌物檢測,助力肝臟損傷診斷
肝臟反覆的損傷是肝纖維發生的基礎,如何及早、靈敏發現肝臟損傷極其重要。目前實驗室檢測多使用的肝臟生化指標,比如AST、ALT等,變化不夠敏感。在B型肝炎傳染性肝炎、急性肝炎的初始階段、肝硬化及涉及肝臟轉移的惡性病變中,谷胱甘肽還原酶(GR)顯著升高,且GR的水準變化早于轉氨酶 (ALT、AST)達到峰值,可填補肝功損傷早期篩查空白。
谷胱甘肽還原酶,敏準且“穩”
復星診斷谷胱甘肽還原酶測定試劑的研發從原材料篩選、配方工藝摸索、關鍵工藝標準化、企業內部標準檢測都確保量值傳遞,有完整的計量溯源鏈;更擁有全國獨家的校準質控雙液體試劑,可為客戶提供穩定、無需復溶、沒有瓶間差的優質實驗室服務。
·獨家,雙液體校準質控試劑(穩定;無需復溶;沒有瓶間差;方便操作)。
·線性範圍寬,最高到350U/L(無需稀釋;覆蓋檢測範圍寬)。
·靈敏度高,抗干擾強(抗干擾能力:膽紅素濃度<20mg/dL、血紅蛋白濃度<5mg/dL、血脂濃度<1500mg/dL)。
·結果溯源可靠(試劑可溯源,結果穩定可靠)。
·復星診斷新檢測,助力肝纖維-肝硬化評估
HBV感染者從無症狀的 HBV攜帶者到嚴重的重型肝炎,最終形成肝硬化和肝癌其實質就是肝纖維不斷累積、發展並破壞肝臟正常結構的過程[2]。肝纖維化是肝硬化的前期病變,是可逆轉的,肝硬化是肝纖維化進一步發展的結果,是不可逆的。為了預防肝硬化的形成,就要在肝纖維化發展的過程中及時診斷並給予相應的干預措施[3]。
肝纖維五項血清透明質酸(HA)、Ⅲ型前膠原N端肽(PIIINP)、Ⅳ型膠原(CⅣ)、層粘連蛋白(LN)、甘膽酸(CG)可反映肝纖維化程度,特別是HA和PCIII對早期肝纖維化的價值最高,同時也受肝臟炎症程度的影響。宋晨等[4]探究血清肝纖四項與肝功能聯合檢測評估慢性B型肝炎患者肝纖維化程度的價值,發現血清HA、Ⅳ-C、LN、PC-Ⅲ水準和ALT、AST、TBIL、TBA水準與慢性B型肝炎合併肝纖維化患者肝纖維化程度呈正相關(P<0.05),慢性B型肝炎患者予血清肝纖四項與肝功能聯合檢測對其肝纖維化發生及進展情況具有一定評估作用,有利於肝纖維化早期診斷治療,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肝纖維化五項檢測,抗“纖”有我
獨家肝纖維診斷試劑,抗“纖”新勢力
儘管血清肝纖維五項指標在臨床已經應用一段時間,但是這些指標敏感性仍不能較好滿足臨床的需要,更靈敏、準確的肝纖維檢測血清學指標是臨床的迫切需求。研究發現低分子量激肽原是肝臟分泌的一種與炎症和應激相關的急性期蛋白,低分子量激肽原核心岩藻糖含量水準在健康人中較低,在肝纖維化和肝硬化人群體中顯著升高。臨床上通過檢測人體中核心岩藻糖基化低分子量激肽原核心岩藻糖含量水準,可用於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的輔助診斷。
基於以上發現,復星診斷與美國Glycotest公司合作開發了獨有血清標誌物-低分子激肽原的核心岩藻糖含量檢測試劑。
·檢測新技術,助力肝細胞肝癌早期篩查和診斷
肝癌( 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指肝細胞或肝內膽管細胞發生的惡性腫瘤,是目前我國第四位的常見惡性腫瘤及第三位的腫瘤致死病因。GLOBOCAN數據庫顯示:原發性肝癌全球每年新發病例85.4萬例,中國46.6萬例,約佔全球的55%;每年因原發性肝癌死亡81萬例,中國為42.2萬,約佔全球的45%-50%。肝癌最好的防治方法: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肝癌檢測,早診無憂
肝癌血清標誌物檢測主要有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異質體3(AFP-L3)、異常凝血酶原(DCP/ PIVKA-Ⅱ )、高爾基體蛋白73(GP73)、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3(GPC-3)、血清miRNA、迴圈腫瘤細胞(CTCs)等,其中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是當前診斷肝癌常用而又重要的方法。肝癌診斷標準:持續血清AFP點400μg/L,排除慢性或活動性肝炎、肝硬化、睪丸或卵巢胚胎源性腫瘤以及懷孕等,可以考慮為肝癌[5]。如今肝癌檢測新的檢測技術也在發展,如糖組學檢測技術,分子檢測技術等,在腫瘤早期診斷和療效評價等方面展現出重要價值。
潔太司檢測(糖組學)
糖組學檢測與早期肝癌發生的密切相關性研究文章最早于2007年報道于肝病研究領域權威《Hepatology》肝病學雜誌。該項研究[6]表明血清聚糖鏈分析可用於肝硬化患者中肝癌的輔助診斷,是一個非侵入性並有著巨大應用前景的檢測方法。
糖鏈的變化與肝癌的發生發展有著密切的關聯,潔太司寡糖鏈肝癌檢測基於糖組學與疾病密切相關的原理,運用糖鏈圖譜區分疾病狀態,起到肝癌早期輔助診斷的目的,對肝癌的早期診斷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
·從“組學”層面基於糖鏈圖譜區分肝病狀態及肝相關疾病,提高準確性;
·慢B型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等肝癌高風險人群的早期肝癌輔助診斷;
·通過大量臨床研究數據取證,在AFP陰性肝癌中能提高85%左右的檢出率。
復星診斷Glycotest HCC Panel*
復星診斷Glycotest HCC Panel*正在開發中,該肝癌檢測組合基於不同標誌物核心岩藻糖化水準檢測並聯合其他標誌物進行肝癌風險評分計算,研究數據顯示Glycotest HCC Panel可以極大提高肝癌檢測靈敏度和特異度。
·復星診斷提供全套肝病檢測方案
中國消除肝炎威脅任重道遠,儘早發現感染,儘早發現肝臟損傷以及肝纖維的發生,積極採取干預措施,可以有效的扭轉肝病進展的結局,這是肝病防治的關鍵所在。復星診斷致力於為中國肝病防治貢獻復星診斷力量,為促進實現“健康中國2030”作出最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