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好聲音》第二季亞軍張恒被‘黑色素瘤’奪走了年僅37歲的生命”的新聞,讓“如何區分痣和黑色素瘤”這一疑問再一次達到鼎峰!
網友紛紛説出自己身上各種“奇形怪狀”的痣,以求在痣和黑素瘤之間,能辨出一二,甚至有人直接去醫院皮膚科查看,導致醫院就診量明顯增加!
痣與黑色素瘤,如何區分?
在我們每個人體內都存在黑素細胞,它若良性增生便是色素痣,反之惡性增生則是黑色素瘤。
色素痣,可出現于身體任何部位,一般不需要治療,有惡性傾向才需手術切除,日常需謹慎點痣,避免不良刺激使其癌變。
黑色素瘤,最常見的原發部位為肢端,如,手指末端、甲下、足底、足趾等,易向淋巴結、肺、肝、骨、腦等部位轉移。
最常用的是ABCDE規則去識別黑色素瘤:
皮損不對稱(asymmetry):痣不對稱;
邊緣不規則(border irregularity):邊緣不規則或有切跡、鋸齒;
顏色多樣(colour variegation):顏色也比較豐富,黑色、棕色和棕黃色、白色、粉色、藍黑色等多種顏色;
直徑(diameter):直徑大於5~6mm,注意突然迅速增大或逐漸增大;
隆起(evolving):黑色素瘤的位置通常有所升高,表面不均勻。
“對號入座”,有相似痣者應提高警惕,及時就醫檢查。
黑色素瘤,發病率低,病死率高!
與其他惡性腫瘤相比,黑色素瘤發病率並不高0.9/10萬,但是近年來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每年新增長的患者數量約2萬人。
雖然黑色素瘤是少見的惡性腫瘤,但是病死率高,危害大。據《中國黑色素瘤患者行為現狀調研白皮書》顯示,超八成患者因對疾病認知不足往往會錯失治療良機,而晚期黑色素瘤患者5年生存率僅5%~10%。
黑色素瘤,大於多見於30歲以上成年人,且男性比女性多發。黑色素瘤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認為與身上痣多、常被紫外線照射、皮膚白皙人、美黑、遺傳因素、年齡、免疫因素等相關。
注意!位置多見於足底、足趾、手指末端及甲下等肢端部位的黑色素瘤,和日曬的關聯相對較小,更可能和反覆摩擦、化學刺激等相關。
身體已存在的痣會發展為黑色素瘤嗎?大部分普通痣一般是不會發展成黑色素瘤的,只有10%-20%的黑色素瘤與痣的惡變有關,其他黑色素瘤皆是新發的。
早期發現的黑色素瘤,大部分經手術完整切除後,就能獲得較長的無病生存期,甚至可以完全治愈;但到了晚期,不僅生存率低,還易復發和轉移。
黑色素瘤如何防治?免疫細胞療法新突破
由於紫外線會增加黑色素瘤的風險,所以日常生活中主要的預防方法之一便是防曬,物理防曬(防曬服、墨鏡、遮陽帽等等)和化學防曬(防曬霜)皆可。
不輕易美黑及點痣,這些都會增加黑色素瘤的風險。如因美觀等需求,要切痣或點痣,應前往正規醫院諮詢醫生後,方可進行。
對於早期黑色素瘤,主要以局部皮膚外科手術切除+組織病理檢查為主,一般預期良好,長期隨訪觀察即可。
對於晚期黑色素瘤,傳統療法(手術、放療以及化療等)見效不大,黑色素瘤遠處轉移的十年生存率低於10%。
不過,科學家們並未放棄,從分子藥物到靶向治療再到免疫治療,黑色素瘤治療方案一直在更新。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曾嘗試將NK細胞(免疫細胞的一種)療法用於治療黑色素瘤。
研究發現,細胞因子誘導的記憶樣分化增強了NK細胞對黑色素瘤的反應,可以作為黑色素瘤的治療策略之一,相關研究結果于6月29日發表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期刊上。
研究發現,與普通的NK細胞相比,“進化”後的NK細胞在面對人類黑色素瘤細胞DM6和M14時,表現出持續增強的細胞毒性,這表明記憶樣NK細胞在體外控制黑色素瘤靶點的能力顯著增強。
隨著免疫治療被逐漸應用到臨床試驗中,相信未來將有更多黑色素瘤患者因此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