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昕鯤鵬為國家防疫工作貢獻技術力量 | 助力跨越數字鴻溝,讓更多“老朋友”邁入數字世界 | 同心守望助力抗疫,青石幻城《我們的免疫屏障》數字藏品5月上線 | Style3D X Lever Style:上市公司商業價值鏈攀升的奧秘 | IDC:天翼雲2021年下半年公有雲IaaS第一梯隊增速第一 | 冰雪運動余溫未降,什麼值得買陸地沖浪GMV同比提升17倍 | NewLink RPA系列通用型産品 有望助推信創應用側深化發展 | 江陵:積極開展“世界計量日”宣傳服務活動 | 江陵:啟動“你點我檢”進校園活動 | 江西信豐:“三步法”助推營商環境再優化、再提升 |
 
當前位置: 前沿科技>生命醫學>

醫藥學的瑰寶 走進神奇的藏藥

發佈時間:2022-05-18 06:49:03  |  來源:中國網科學  |  作者: 李啟恩 胡月  |  責任編輯:科學頻道

文/李啟恩 胡月

神奇的藏藥並不神秘,它有一套嚴謹而系統的理論體系,用於指導藥物生産和臨床用藥,其中最具代表的當屬藏藥藥理學。藏藥藥理學是一門邏輯性和辯證性很強的自然學科,其以“五源”為哲學思想和物質基礎,通過辯證分析藥物的“六味”“三化味”“八性”和“十七效”等藥性理論,靈活應用每味藥材的“味效”和“質效”,科學指導炮製加工和方劑配伍,以達到提高臨床療效和降低不良反應的目的。

李啟恩博士(青年岐黃學者,現任青海大學藏醫藥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從事藏藥資源與藥理研究)認為,藏藥藥理學是一門認識藥材性味功效,指導藥材炮製加工、方劑配伍和臨床用藥的傳統學科。它以藏族傳統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為基礎,在“機體-疾病-藥物”三者本質一致性內在關聯哲學思維指導下,基於“五源”理論,解釋藥物的性味功效、炮製加工、方劑配伍及治病原理。

圖片1.png

高原瀕危道地藥材打箭菊(Pyrethrum tatsienense)人工育苗研究

傳承國醫國藥 誦讀藏藥炮製歌訣

藏藥炮製是在藏藥藥理學理論指導下,綜合藏醫治療學和病機學理論,採用單純的煅、燒、煮等物理學方法,發酵等生物學手段,輔料或藥物炮製等化學手段及聯合採用物理學、生物學和化學手段,改變某味藥材的“五源”組成,從而改變其“六味”“八性”“十七效”,以達到提高臨床療效和降低藥物不良反應的目的。

“五源”是構成藥材及其味、性、效的物質基礎。在藥材的形成過程中由於“土源”“水源”“火源”和“風源”的不同比例組合,形成不同的藥材以及依賴於藥材的藥味、藥性和藥效。然而,在現實生活和臨床實踐中,立即確定某一藥材為“土藥”還是“水藥”顯得相當困難,但通過味覺品嘗來確定某種藥材為“六味”中的甜味藥還是酸味藥,則顯得相對簡單和可行,因此,便有了“六味”理論,基於“六味”理論推理演繹出“八性”“十七效”,且為滿足臨床辯證用藥提出了“味效”和“質效”理論,最終形成了系統的藏藥藥理學理論體系,以指導藏藥炮製加工、配伍生産和臨床用藥。

圖片2.png

青藏高原典型高寒道地藏藥材尼泊爾黃堇(Corydalis hendersonii)

藏藥性味歸屬指導綠色健康

藏藥的“味效”是指基於“六味”理論的“八性”和“十七效”,其意義在於在藏藥藥理學和病機學之間築起一座橋梁,將藥性和疾病屬性有機銜接,以指導藥物生産和臨床用藥。藏藥的“質效”是強調每一種藥材功效的差異性。根據藏醫藥學理論,由於各類藥材都由“五源”組成,藥物之間必有一定的共性和規律可循,比如“六味”“八性”“十七效”等,在實現實踐中根據實際需要可以靈活歸納和演繹,以做到個性化應用;同時,在每一種藥材的形成過程中,由於“五源”的“土、水、火、風、空”等各源素所佔比例不同,不同藥材雖然有相同的藥味,但性質和功能卻各不相同,這些差異性就是藏藥的“質效”。簡而言之,“味效”是指具有相同藥味的一類藥材之共有功效,“質效”是每一種藥材特有的具體功效,二者之間是共性與個性的關係。

藏醫臨床用藥中雖然有單味藥材直接煎湯服用的習慣,但畢竟是少數,因為藏醫學認為組成方劑的藥味越小其藥效越快越烈,但不良反應也越大。因此,通常藏醫臨床用藥都由兩味及以上的藥材進行配伍後方可用藥,這一指導原則便是藏藥配伍理論。藏藥配伍理論涉及很廣,但基於藏藥藥性理論的配伍理論主要有三種:分別是“藥味配伍”“藥性配伍”和“化味配伍”。

其中“藥味配伍”是以“六味”理論為指導進行的配伍,目的是使配伍方劑的功效發揮遵循“味效”理論,用於治療相應的疾病;“藥性配伍”是指根據藥材的“質效”進行配伍,配伍的方劑主要發揮基於“質效”理論的作用;“化味配伍”是指根據每一味藥材被消化後的味及基於該味的藥性進行的相應配伍。

圖片3.png

青藏高原高寒道地藏藥材烏奴龍膽(Gentiana urnula)

藏藥有「八性」屬性各不同

根據藏醫藥學“五源”理論,每一種藥材的組成中都有“土、水、火、風、空”這五種源素,只是在不同的藥材中各源素所佔比例不同而已。因此,藏藥藥理學以組成藥材的主要源素為依據,將藥物分成“土藥”“水藥”“火藥”和“風藥”,其中“土藥”具有“重、穩、鈍、潤、膩、幹”6種屬性;“水藥”具有“稀、涼、沉、鈍、膩、柔”等6種屬性;“火藥”具有“熱、銳、幹、糙、輕、膩、晃”等7種屬性;“風藥”具有“輕、晃、涼、糙、清、幹”等6種屬性。而作為“五源”之一的“空源”,以“共有源素”角色分佈于“四源”藥物之中,提供所有藥物形成和發展所需空間。

藏藥藥理學根據“土藥”“水藥”“火藥”和“風藥”所具有的基本屬性和藏醫“隆”“赤巴”“培根”三種基本疾病的典型屬性,從“土藥”“水藥”“火藥”和“風藥”這“五源”藥屬性中概括出了“重、膩、涼、鈍、輕、糙、熱、銳”8種藥性,稱為“八性”,主要針對藏醫“隆”“赤巴”“培根”三種疾病的主要屬性,具體為“八性”中的“重、膩”二性主治“隆”病,“涼、鈍”二性主治“赤巴”病,“輕、糙、熱、銳”四性主治“培根”病。

藏醫學根據疾病的“五源”基礎,將“隆”“赤巴”“培根”三病的屬性細分為20種,即“隆”病具有“糙、輕、寒、細、硬、晃”6種屬性,“赤巴”病具有“較膩、銳、熱、輕、臭、瀉、濕”7種屬性,“培根”病具有“膩、涼、沉、鈍、潤、穩、粘”7種屬性。為主治上述“隆”“赤巴”“培根”三種疾病的20種屬性,藏藥藥理學從藥物“八性”中推理演繹出“潤、沉、溫、膩、穩、寒、鈍、涼、柔、稀、幹、清、熱、輕、銳、糙、晃”等17種功效,簡稱“十七效”,作為認識藥物功效和指導臨床用藥的理論基礎。

圖片4.png

青藏高原高寒道地藏藥材苞葉雪蓮(Saussurea obvallata)

藏藥有「六味」各自有韆鞦

藏醫學認為,包括藥物在內的所有物質都由“土、水、火、風、空”五種源素即“五源”構成。“五源”是藥材及依賴於藥材的藥味和藥效的物質基礎,即任何一種藥物的形成都依賴於“五源”,由“五源”通過不同比例組合形成形形色色的藥物。

雖然每一種藥物的形成都離不開“五源”中的每一種源素,例如,在任何一種藥物的形成過程中,“五源”中的“土源”提供固化作用、“水源”提供濕潤作用、“火源”提供溫熱作用、“風源”提供動能作用、“空源”提供形成和發展所需空間。但由於每種藥物的生成過程中“五源”中的“土、水、火、風”等“四源”所佔比例不同,導致藥味的差異,産生藥味的多樣性和藥性的多樣化現象。

為了便於認識和應用,藏醫學在藥味理論中只強調藥材的主要味(顯味),忽略次要味(隱味)。認為“五源”中以“土水”“火土”“水火”“水風”“火風”和“土風”兩兩為主組成的藥材,分別主顯甘、酸、鹹、苦、辛和澀味,這六種藥味在藏藥藥理學中被稱為“六味”。在“四源”形成“六味”的這一過程中,“空源”作為“共有源”,在各藥材及其藥味的形成中呈總體分佈,為各類藥材的形成提供空間作用。

圖片5.png

作為“青海省藏醫藥文化交流代表團”成員在比利時(皇家科學院)推介藏醫藥

領航藏藥 凝聚愛與力量

過去,藏醫藥學為青藏高原人民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偉大貢獻,完成了光榮使命,未來,藏醫藥要勇挑“健康中國”建設和“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構建重任。因此,當下及今後的藏醫學發展中,我們要錨定“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思想航標,堅持“遵古學古、參今用今”發展理念。一方面要尊重藏醫藥特色理論,認真闡釋“五源”和“三因”在生命、疾病和藥物認識中的內涵意義,發揮好“六味”“八性”等藥性理論在實際臨床實踐中的指導作用;另一方面要靈活運用高科技手段和現代語言解讀藏醫理論,揭開藏醫藥的神秘面紗,多維度展示藏醫藥的真實世界,並結合社會發展趨勢和行業需求,培養出既能遵循藏醫藥基本規律和藏醫藥原創思維模式,又能多學科交叉融合應用的新時代藏醫藥人才,全力推動藏醫藥事業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