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首頁 > 專題 > 增收不增利 新築股份利潤待釋放 > 正文

增收不增利 新築股份利潤待釋放

時間:2018-04-23 11:39:10      編輯:張林

       本報記者 林珂

       2016年實現扭虧的新築股份(002480)在2017年並未延續增長,業績明顯下滑背後,公司盈利能力不足的問題依舊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一季度是公司7年來首次實現盈利,為2018年開了個好頭。

       主營業務繼續虧損

       據新築股份最新發佈的年報顯示,2017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為16.6億元,同比增長9.26%。雖然營業收入出現增長,但凈利潤卻並未跟隨走高。全年公司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45.64萬元,同比下滑33.4%。雖然2017年新築股份實現盈利,但需要提出的是,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新築股份2017年虧損高達1.51億元,僅較2016年出現小幅減虧。不難看出,公司主營業務盈利能力依舊堪憂。同時不足1%的凈利潤率,也反應出公司盈利能力的不足。

       從新築股份營業收入構成來看,新興産業佔比的提升,産業結構調整已開始見成效。具體來看,公司新興轉型産業軌道交通産業、超級電容系統産業銷售規模同比大幅增長,在主營業務中的佔比呈上升趨勢。其中,軌道交通業務本期實現營業收入8.14億元,同比增加22.86%,佔營業收入的比重為49.09%;超級電容系統實現營業收入1.16億元,同比增加62%,佔營業收入的比重為 7.02%。

       2017年,新築股份股權轉讓同樣受到市場明顯關注。2017年6月公司發佈股權轉讓提示性公告,如股權轉讓完成,將涉及到控股股東的變更。但最終公司表示,基於交易流程的複雜性,未能在計劃期限內引進與公司業務具有協同效應的投資者。故股權轉讓一事至今未能成行。新築股份表示,為支援公司充分把握城市軌道交通市場快速發展的機遇,新築投資及其一致行動人將在本次與相關投資者商談的基礎上,積極推動公司與相關合作方的合作,以進一步加大和加快公司在軌道交通等核心領域的業務發展,特別是加快公司多制式城市軌道交通産品在全國的推廣進度,佔領市場發展的先機,為公司的産業轉型升級奠定堅實的基礎。

       2018年開局不錯

       近幾年來看,新築股份2015年開始逐漸剝離低盈利能力傳統工程機械等板塊後,實現對軌交板塊的聚焦。2016年、2017年業績整體有所好轉,但凈利潤水準仍維持在一千余萬元水準,和2014年凈利潤水準相當,卻遠不及2010年前後水準。2018年公司業績能否翻身?就目前來看,公司至少在2018年有了個好的開局。

       在披露年報同時,新築股份還披露了2018年一季度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18年1月至3月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500萬元-1000萬元。可以看到,2017年公司全年凈利潤僅為1245.64萬元,2018年一季度業績將出現明顯回升。

       對於新築股份2018年業績能否回暖,業內人士持樂觀態度。東吳證券指出,2016年11月,成都市完成了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修編工作,遠景推薦線網由46條線路組成,總里程2450公里,是全國規模最大的城市軌道交通網規劃。新築股份享有絕佳的地利優勢,坐鎮成都,輻射西南。2017年10月,成都市規劃管理局官網發佈了《成都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十三五”規劃》,規劃到“十三五”末,力爭實現軌道交通建設總里程達780 公里以上,其中運營里程達500公里,在建里程280公里以上,並且多條線路的開工、竣工及開通時間都已經公佈。整個成都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如火如荼開展,有望從2018年開始,為新築股份帶來營收確認高峰期。

       新築股份表示,公司在“十三五”期間將抓住這一重大的戰略發展機遇,將大力發展軌道交通産業,構建以新一代中低速磁浮系統、電動智慧空中公交系統、現代有軌電車系統等制式為主的新制式軌道交通系統的産品佈局,實現對城市軌道交通市場的全覆蓋。同時,還要將現有基礎較好的傳統産業做到産業高端,形成引領産業發展的龍頭;將積極跟隨國家的“一帶一路”發展 戰略,不斷的拓展國際市場,爭取到“十三五”末公司的年銷售收入達到一百億元以上。

       2017年,新築股份實現營業收入16.6億元,在“十三五”末力爭達到100億元以上。目前來看還有不到三年的時間,新築股份營業收入能否實現數倍增長?只有時間來驗證。

  來源:金融投資報

熱點排行
關於我們 | 國新辦批復文件 | 團隊介紹 | 招賢納才 | 刊登廣告 | 本站地圖 | 聯繫方式 | 法律顧問:四川英特信聯合律師事務所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主管: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主辦: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