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走訪”發現致富路 “老産業”煥發新活力

——雨城區人大代表“雙走訪”做實事 暖民心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7-16 22:58:57編輯:陳廷波
“這裡有1萬公斤老鷹茶茶桿,你們什麼時候來拉?”剛剛吃過午飯的雨城區人大代表、上裏鎮中裏村支部書記何國彬撥通了茶葉收購商的電話。
“老何,我過兩天就來,一定給我留著。”聽到對方的回答,何國彬輕敲了一下桌子,回復:“好,等你!”
1萬公斤老鷹茶茶桿,就是整整1萬元,何國彬臉上的笑意更濃了。
深入走訪覓銷路
重振産業拾信心
何國彬與茶打了幾十年的交道,對茶葉有特殊的感情。“中裏村多雲霧,山勢地形氣溫都為茶葉生長提供了諸多有利條件。”何國彬説。在這樣環境中生長的老鷹茶,品質好、病蟲害也少,是製作成品老鷹茶的優質原料。
然而,這些老鷹茶曾給茶農帶來不少困惑。
早在1997年,當地群眾就有種植老鷹茶的習慣,茶樹特別適合當地氣候,長勢良好。2002年國家退耕還林政策出臺後,中裏鎮在聽取村、組、群眾意見後,根據當地實際,下達退耕還林指標給建強村、張溝村、龍泉村、中裏村4個村,用於種植老鷹茶,種植面積約0.7平方公里,但因無龍頭企業帶動,無自身品牌,未進行市場開拓,社會知曉度不高,僅靠散戶自身銷售為主,未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産業,致使産業效益受阻。
“老鷹茶嫩芽採摘時間前後最多一個月,在這個時間段內沒有收購商收購,那這些老鷹茶基本上就不會有收益。”何國彬説。收購商每年就收半個月左右的老鷹茶,很多茶農來不及採摘,眼睜睜看著銀子化成水。加上收購價也不高,嚴重打擊了茶農的積極性。
何國彬當選人大代表後,走訪成了他的常態。深入轄區群眾,與群眾交心談心,了解群眾所思所想。近年來,中裏村種植獼猴桃因多次遭受病毒侵害,獼猴桃産業逐漸淡出了群眾視線。如何搞好産業結構調整,讓群眾在産業增收方面迎來新的突破?何國彬陷入了沉思。
就在何國彬冥思苦想,到處尋找打通制約中裏村發展瓶頸的路子時,機會來了。不久前,何國彬做綠茶生意時,認識了什邡鎣中白茶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想要收購1000公斤老鷹茶,因為受疫情影響,原來收購的途徑行不通了。何國彬立馬想到了十多年前4個村種植的老鷹茶,但是種植不成規模,且這麼多年都是農戶自行銷售,現狀究竟什麼樣,何國彬心裏也沒底。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何國彬開始了老鷹茶的收購。
聯繫茶農、實地採摘,一個上午,何國彬就收了1500公斤,這個數量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與什邡鎣中白茶有限公司聯繫後,收購價格穩定在14元/公斤。
何國彬成功找到鮮葉的銷售路子後,又輾轉聯繫到了重慶做涼茶、做火鍋底料的公司,很快,上萬公斤老鷹茶的茶桿也成功賣了出去……芽子、鮮葉、茶桿,今年通過何國彬牽頭,中裏村現有的老鷹茶産值已達300余萬元。
“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種了17年的老鷹茶,第一次賣價這麼高。”中裏村村民胥大倫樂開了花。最讓人驚喜的是,老鷹茶茶桿也能賣錢,1元錢1公斤,僅茶桿就賣了1000多元,加上茶葉的銷售收入,一個月時間掙了一萬多元錢。
一鼓作氣探究竟
找準致富奔康路
一株老鷹茶,全身都能賣錢,不少村民心動了。
何國彬敏銳地察覺到村民的這一變化。為了不讓村民失望,何國彬開始行動起來。
考察老鷹茶市場、查閱資料、詢問專家、向茶農了解情況、前往茶企業實地考察……通過深入走訪調研,更加堅定了何國彬帶領群眾發展老鷹茶産業的信心。
何國彬算了一筆賬,按照當前的市價,老鷹茶幹茶平均60元/公斤,一株3年樹齡的老鷹茶能産0.15公斤,8年樹齡的能産1公斤左右,15年樹齡的老鷹茶能産2.5公斤左右,按照現在的種植規模來算,效益遠遠超過其他産業,且這裡有十多年的種植基礎,新栽種難度不大。
何國彬馬不停蹄開始著手成立老鷹茶專業合作社,挨家挨戶動員群眾,已種植的增加面積,規範、集中種植,尚未種植的他不厭其煩地講解、算賬,動員群眾在現有的玉米、綠茶地裏套种老鷹茶,提升附加值。同時積極引進重慶老鷹茶茶業有限公司和什邡鎣中白茶有限公司進行長期合作。
不少村民行動了,在玉米地裏種上了老鷹茶幼苗。中裏村的覃開華就是其中一個。
“今年我種了幾百平方米,我相信何代表,相信老鷹茶有出路。”覃開華説。
如今,走在中裏村的田間地頭,看到的是長勢良好的老鷹茶。
申請品牌、申請地理標誌、做大做強中裏村的老鷹茶産業……這些已經納入何國彬的規劃之中。
上裏鎮中裏村的老鷹茶産業發展紅火,冷落多年的“老産業”正逐步煥發出新活力。
“一家小康不是真正的小康,共同富裕才是。人民選我當代表,我就要為他們幹實事、謀福利,這個代表才沒有白當。”何國彬説。(胡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