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 正文


不熄燈的實驗室 成都微生物檢驗團隊與病毒“零距離”的勇士

來源:成都商報    時間:2020-02-18 09:29:18    編輯:祝麗思



成都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檢驗黨支部成員正在進行病毒檢驗
 
      2月15日晚上10點過,成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檢驗黨支部書記孟建彤的電話又響了,有疑似病例標本即將送來檢驗,負責檢驗的組員立即著手準備,穿戴連體防護服、防水靴套,戴N95口罩、護目鏡、雙層乳膠手套進入實驗室,開展工作,待檢驗結束時已經淩晨6點過了,又是一個通宵。在疫情期間,實驗室裏的燈光已經許多天沒有熄滅過了,一份又一份標本的檢測結果從他們手中不斷呈現,他們是與病毒“零距離”的勇者。
 
      疫情發生後,成都市疾控預防控制中心組建了以微生物檢驗科為核心的檢驗組進行病毒檢測,檢驗組共30余人,而微生物檢驗黨支部的14名黨員全部加入了檢驗中心最前線。實驗室24小時接受樣品,進行高強度的實驗,投入戰“疫”最前線,確保疫情檢測結果的快速和準確。
 
      衝鋒在前
 
      排除法“揪”標本 確診四川首例病人
 
      “我們每天要檢測大量的標本,可以説是與病毒零距離的人。”孟建彤説,在這次戰“疫”中,微生物檢驗黨支部的14名黨員全部投入到了最前線,進入到實驗室與病毒“零接觸”,好比尖刀中的刀刃,發揮著先鋒作用。
 
      1月中旬,首例疑似病例的標本送達實驗室,當時沒有防控方案、沒有檢測方法、沒有新冠試劑,怎麼辦?“用排除法!”在孟建彤帶領下,大家抽絲剝繭,排除不是流感、不是非典、不是腺病毒、不是支原體,隨著二十余種病原微生物被排除,懷疑圈越來越小,再結合流行病學調查,病人曾在武漢工作過,高度懷疑就是新冠肺炎病例。他們立即把標本送到省疾控中心,1月21日最終確診。
 
      正是由於四川首例確診病例的及時發現,為贏得防控有利局面爭取了時間。“第一例病人發現得越早,準備工作就越充分,促進防控政策的落實。”孟建彤説。
 
      24小時連軸轉
 
      不熄燈的實驗室
 
      與病毒爭分奪秒
 
      “從採集標本到最終出檢測結果,每次要5~7個小時,不敢有半點馬虎。”隨後,標本數量開始迅速增加,實驗室的工作量增大,工作人員全部加班加點做檢測,目的只有一個——確保疫情檢測結果的快速和準確。
 
      微生物檢驗科衛生主管技師陳振華是一名中共黨員,在疫情初期就發來了請戰書,安頓好家人後,陳振華和同事們連續多個通宵加班檢測。每次都需穿戴連體防護服、防水靴套,戴N95口罩、護目鏡、雙層乳膠手套進入實驗室,再到處理性質複雜的鼻咽拭子、痰液、血液、血清標本等樣品,每次要4~5個小時。實驗室24小時接受樣品,經常做完檢測已是淩晨一兩點了。陳振華脫下防護裝備,準備回家休息,剛離開單位,又接到通知,新的標本送到收樣室,他立即折返,又進入到實驗室。等做完檢測,天都亮了。
 
      隨著團隊人員進行了補充,實驗室分成四個小組,輪班進入,大家有了喘息的時間。孟建彤説,陳振華等小組帶頭人無論在實驗室還是辦公室,依然堅守崗位工作,已有一個月了。
 
      疫情期間,實驗室裏的燈光已許多天沒有熄滅過了。“我們都深知,早一分鐘確診,就能讓疑似病人快一步接受治療和隔離,就能盡最大可能減少疫情的進一步傳播。”這是微生物檢驗黨支部全體人員的心聲。
 
      織網防控
 
      搭建全市檢測體系
 
      18家疾控中心實驗室可檢病毒
 
      2月16日下午4點過,孟建彤的電話響了,是區縣檢測工作人員打來的諮詢電話,像這樣的電話,孟建彤每天要接幾十個。疫情期間,微生物檢驗黨支部指導各區(市)縣加強新冠核酸檢測能力建設,推動在全市建立起了高效、高質的檢測體系,目前,全市22個區縣中,具備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能力的區縣疾控中心有18家。
 
      陳恒是黨支部的年輕骨幹,日常負責腸道病毒的工作,接到單位電話的時候正在省外,她立刻訂機票從外省返回。1月25日晚上7點,飛機剛落地,陳恒又接到黨支部安排的新任務,“趕緊收集各個區縣目前核酸檢測的能力”,8點半,她已坐到了電腦前。
 
      為進一步適應防控形勢的需要,黨支部按市政府和市衛健委安排,積極聯動周邊區縣疾控中心及社會檢測機構的力量,摸排這些實驗室如果要開展新冠病毒檢測,還有什麼困難要解決,防護物資是否足夠,人員情況怎樣,核酸檢測能力如何等。支部的黃薇和陳恒組織摸底工作,並立即起草關於啟動相關實驗室進行核酸檢測工作方案。
 
      “在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中生物安全工作也很重要,需要做大量準備工作。”孟建彤立即進行部署,第一步通過視頻會議對實驗室人員進行檢測技術、生物安全培訓;第二步,安排各實驗室檢驗人員分批次到實驗室來培訓;第三步,對所有具備檢測能力的實驗室進行品質控制,發放陽性核酸標本用於比對;第四步,若遇到棘手問題,黨支部則派遣核心人員前往支援。
 
      支部黨員黃薇、黎明、張曉春、陳恒、陳振華在4天內對33家申報參與此項聯動工作的實驗室進行了現場核查,對3家已做好了現場整改的實驗室進行了再次現場核查。
 
      “平時一兩個月準備的工作,一週之內準備到位,大家都非常給力。”孟建彤表示,各區縣疾控中心將疑似病例標本安全轉運至成都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檢測中心收樣室。收樣組對標本的資訊核對登記之後,由檢測組在生物安全實驗室內依次對標本進行預處理、分裝、提取病毒核酸和熒光定量PCR檢測,完成檢測後將此病原學檢測結果第一時間進行反饋。在市區(縣)兩級聯動後防控工作更加有序。
 
      年輕團隊
 
      平均年齡38歲左右
 
      發揮先鋒作用勇挑“大梁”
 
      在孟建彤看來,這個團隊很年輕,平均年齡在38歲左右。在這次戰“疫”中,黨支部年輕同志們經受住了考驗,發揮黨員先鋒作用,挑起了“大梁”。
 
      收到返崗通知,陳振華、黃韋唯在安頓好家人小孩後,通宵加班檢測;袁齊武立即買票大年三十從貴州趕回了成都……大年三十晚上9點,已下班的同事周蕾給科室同事送來親手做的菜,幾人吃了特別的除夕“團圓飯”,同時也給陳振華和張曉春兩位壽星過了一個別樣的生日。而孟建彤和張曉春、黃韋唯儘管淩晨4點才下班,早上9點仍準時出現在辦公室、實驗室。(紅星新聞記 張肇婷 受訪者供圖)

∥ 推薦專題

微信掃碼
網頁右上角按鈕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