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至10月,就進入了小龍蝦“捕撈季”,而當下正屬旺季。在成都簡陽市禾豐鎮結合村,養殖戶朱世偉正拉起一個個地籠,只見一隻只背部紅亮、活蹦亂跳的小龍蝦迅速出籠。在朱世偉嫺熟的操作下,三四個地籠裏收取的小龍蝦已經將水桶裝得滿滿的,收穫的小龍蝦再經過工人們的嚴格比對分揀,被裝入不同的包裝箱,然後迅速送至成都,當天晚上便能成為一道餐桌美食。
小龍蝦,2015年開始大面積進入簡陽,2017年在簡陽各鎮(街道)全面養殖,截至2020年,簡陽市小龍蝦養殖規模已經達到1.5萬餘畝,産值5000元/畝。小龍蝦的大量繁殖,不僅成為簡陽市居民餐桌上的又一道美食,應運而生的還有小龍蝦協會,同時也形成一種專屬於自己的節慶文化——小龍蝦垂釣節,從而帶動美食、産業、旅遊等多方面發展。
應運而生的小龍蝦協會
毛凱,簡陽市小龍蝦協會會長,本是建築工人的他,2015年率先在簡陽市開始進行小龍蝦養殖,卻由於技術不足、缺乏經驗等原因,首次嘗試便讓他血本無歸。也許是建築工人越挫越勇的精神讓毛凱決定要在小龍蝦養殖市場闖出一片天地,他先後到重慶、湖北等地,學習小龍蝦養殖技術,並總結了前期的教訓,“要把小龍蝦養好不認真學習技術是不行的,不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光是照搬別人的養殖方法也是不行的。”他説。
學習了成熟的養殖技術後,毛凱結合簡陽的養殖環境、市場需求終於摸索出了自己的養殖方式。功夫不負有心人,2017年毛凱賣了6000多斤蝦苗,在他的悉心照料下,小龍蝦的年産量也大幅提高。
在小龍蝦養殖這條道路上,毛凱跌跌撞撞走了不少彎路。為此,他開始思考如何帶動更多人養殖小龍蝦,如何讓其他養殖戶不重蹈自己的覆轍,如何把小龍蝦産業形成規模效應,把簡陽小龍蝦的名氣打出去,把市場做起來。
2017年,從事小龍蝦養殖的人越來越多,毛凱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摸索出來的技術向他們介紹養殖方法和技巧。看著日益繁榮的小龍蝦市場,2017年,毛凱成立了小龍蝦聯盟,養殖戶從200多戶發展到400多戶,2018年,簡陽市小龍蝦協會也應運而生。
目前,簡陽市小龍蝦協會現有協會會員127戶,養殖面積約1.5萬畝,每年協會會為養殖戶集中舉行2次技術培訓。“每個月,我們養殖戶都會舉行簡單的交流活動,彼此分享自己的養殖經驗和技術、銷售難題等問題。”青龍鎮養殖戶李陽介紹。
隨之而來的新場景
小龍蝦産業的發展,不僅帶動了村民的致富,也催生出更多消費模式。
2017年11月,簡陽市涌泉鎮涼塘村小龍蝦養殖基地舉行了該鎮首屆小龍蝦垂釣節,吸引了來自簡陽周邊各地600余人參加,免費品嘗、免費垂釣,垂釣結果還評出獎項。
近年來,簡陽市青龍鎮依託當地美麗的自然環境,積極探索“以稻養蝦、生態環保”的稻蝦養殖模式,連續舉辦三屆小龍蝦美食節,在簡陽市及周邊地區具有一定的知名度,闖出了一條綠色、高效的産業發展路。
面對龐大的供求市場,簡陽市各地小龍蝦養殖戶、合作社也已不再局限養殖,青龍鎮聯合村積極招引業主入駐,將閒置村資産股份量化,開始謀劃建設“稻蝦香裏生態農莊”,打造“旅遊+農業”特色品牌。
聯合村有關負責人介紹,此項目打造以龍蝦主題為先導,逐漸發展“龍蝦+”的主題生態系統。打造“釣蝦、戲蝦、品蝦”主題,根據季節變換規律和農業資源,設計“小龍蝦+”系列主題活動,主要設置有美食餐飲、休閒垂釣、觀光娛樂、兒童遊樂、戶外體驗、競技娛樂、親子有機種養體驗、佛係禪修、鄉土民俗文化9大主題樂園。
探索稻魚共生發展模式
為加快推進簡陽市生態農業建設,促進簡陽市農業綠色、可持續、高品質發展,簡陽市水産技術服務中心積極探索稻魚共生發展模式,引進市場熱銷的小龍蝦、泥鰍等適合稻田養殖的品種,將發展稻魚綜合種養列入重點工作來抓。簡陽市水産技術服務中心印發了《2020年水産業發展專項資金項目申報指南》,指導符合條件的養殖戶、合作社申請專項發展資金,擴大養殖規模、提升養殖技術。
同時,簡陽市水産技術服務中心創新技術服務方式,組織有關專家通過現場指導、線上一對一指導等模式,開展技術服務,確保技術指導落地見效。“去年,通過協會的技術培訓,我將學到的卵囊藻、光合細菌技術應用到小龍蝦養殖中來,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産量,今年畝産最高可達300斤。”朱世偉滿足地介紹。
通過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主體、部門服務、農戶參與,目前,簡陽市水産養殖總面積1.5萬餘畝,在平武、踏水、青龍、禾豐、平泉、涌泉等鎮(街道)創建了稻漁綜合種養萬畝核心示範區,産值5000元/畝,提升農業經濟效益,提高農民收入。(唐玉林 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