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承辦全省産業扶貧現場會和農村土坯房整治現場會、成功創建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區、成功創建國家級出口食用農産品品質安全示範區、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全省“三農”工作先進縣(區)……這是船山區在“三農領域”獲得的一系列榮譽。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船山區以現代都市農業為發展方向,以全域化園區建設為路徑,以農村改革為動力,以新型經營主體為紐帶,輔以産銷對接、龍頭培育、機制創新、技術幫扶、人才培養、品牌打造等多點發力,帶動貧困村貧困群眾實現脫貧,助力鄉村振興。
位於船山區永興鎮元寶村的四川菌綠生態農業是一家專業集食用菌研發、生産和銷售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生産企業,這裡新鮮採摘的海鮮菇通過物流貨運,僅2小時就可到達成渝等地超市。
船山區充分發揮自身區位優勢,以中環線、繞城高速、農業大環線及快捷通道為支點,因地制宜制定各貧困村的農業産業扶貧規劃,確保每個貧困村有1—2項主導産業,統籌推進農業産業扶貧。
船山緊抓長江經濟帶、成渝雙城經濟圈、遂潼一體化等戰略機遇,推進農業主體培育,緊盯涪江流域綠色産業發展帶這一軸心,建設唐桂“生豬+柑橘”、永河“柑橘+三産融合”、龍老仁“蔬菜+康養”三大優勢産業集中區及周邊13個特色現代都市農業園區,現代農業産業體系已初步形成。
抓好農業産業扶貧,船山著眼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這一核心,大力發展健康養殖、特色果蔬、道地藥材、優質糧油等優勢特色産業,融合發展觀光體驗、民宿康養、農村電商等新興業態,成功打造“十里荷畫”“巴蜀紅提園”等鄉村旅遊景區景點100余個。船山突出“綠色生態、標準生産、品牌塑造”,強化産前産中産後品質安全檢測和監管。依託“遂寧鮮”,船山實施“區域品牌+企業品牌”計劃,重振國家農産品地理標誌“中國白芷之鄉”等品牌,全區擁有“三品一標”農産品達37個、鄉土特色品牌26個。
今年,船山區級財政投入資金204萬元,在老池鎮福龍村,永興鎮花果村、錦秀村,河沙鎮梓桐村,龍鳳鎮定寶村等貧困村發展優質水果、苗木、蓮藕等經作産業項目7個共計1000畝。目前,這些項目已全部完成建設。
一場大雨之後,種植業主曾祥祿帶著工人走進她的紅提産業園,一邊組織採摘,一邊查看成熟的紅提是否受災。紅提盛産期,曾祥祿的紅提産業園,每天用工近50人,其中,不少是附近的貧困戶。
脫貧攻堅行動中,船山區大力推進貧困村特色産業提質增效、提檔升級,實施“農業+電商”“農業+旅遊”“貧困戶+合作社+龍頭企業+園區”等模式,著力搭建産銷對接平臺、壯大新型經營主體、強化科技精準幫扶,促進三産融合發展,拓寬貧困群眾致富路徑。
2014年,老池鎮芋禾村被評定為貧困村。從2015年開始,村裏陸續引進9家業主,流轉土地2100畝,發展桃子、李子、葡萄、柑橘等特色水果,通過興産業促脫貧,2018年,芋禾村集體經濟達到了4.48萬元,並順利脫貧摘帽。現如今,芋禾村已成立了9個專業合作社,既有傳統的種植業,也有現代的種養結合的迴圈農業,今年集體經濟收入可望突破12萬元。
農業産業扶貧,貴在精準,重在長遠。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正是實現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的堅實保障。
按照《遂寧市船山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促進貧困村增加集體經濟收入的實施意見》,船山區逐村制定《貧困村發展集體經濟扶貧專項實施方案》,把發展貧困村村級集體經濟情況納入貧困村退出的重要考核指標,層層壓實責任,嚴格獎懲問責,確保工作有序推進並取得實效。
盤活集體經濟,船山探索創新財政投資股權量化機制,實施財政資金“撥改投”改革試點,在貧困村全面實施財政投入資金股權量化改革,將財政投入貧困村産業業主的資金按40%的比例量化為村集體投資股權,實行前三年按4%/年、三年後按8%/年固定分紅,促進了集體經濟與産業發展、集體收入與業主增收的“有機聯動”。
船山區産業扶持基金總規模1300萬元,累計借款金額1557.85萬元,其中通過直接發展集體産業、入股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集體經濟,累計用款351.8萬元,惠及貧困戶1096戶。船山用好用活一筆筆産業扶持基金,切實增加集體投資收入。
集體有收入,才能更好地為群眾辦實事。為解決好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組織機構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資産資源整合能力不強等問題,船山區積極推進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現已全部完成集體資産清産核資、成員身份確認、資産股權量化等相關工作,並有57個村建立了集體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同時,船山區深化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出臺了《關於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實施意見》《農村流轉土地經營權證管理辦法》《農村土地流轉資格審查及鑒證、備案、監測管理辦法(試行)》等管理制度,進一步規範土地流轉行為,積極推進貧困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卜凱 冉偉 侯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