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 > 科教人物 > 正文


抗疫保教 知識通行

記成都雙流區東升第一初級中學教師周倩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3-04 14:10:43    編輯:田佳平


  

  十年的時光,讓一位戰戰兢兢、底氣不足的畢業生蛻變成了氣定神閒、胸有成竹的青年教師;十年的歲月,讓一位傳授知識面面俱到,生怕遺漏任何考點的年輕教師磨礪成了懂得培養學生自主能動性,授課重難點分明的教研組長;十年的光陰,讓一位每逢上課必定借助教參這根拐杖的“青苗”成長為轉戰于各大賽課戰場的“鬥士”;最為重要的是十年的春風細雨,讓一位嚴厲的老師演變為恩威並施、包容缺點、聆聽心聲的母親。

  這位集青年教師、教研組長、鬥士、母親稱號于一身的就是成都雙流區東升第一初級中學的周倩老師。

  老師因材施教

  化枯燥為有趣

 

  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學校“停課不停學",實現“真學習”的號召一經發出,作為青年教師的周倩便投身於各種網路授課平臺的摸索中,快速地適應了現代網路教學新模式。她接受新鮮事物快,網路技能熟練。她能利用各種網路資源,將枯燥的知識變得有趣,化不利的條件為有利。

  網課隔著冰冷的螢幕,不利於師生情感交流,於是大多教師會選擇傳統授課法,結果是老師苦口婆心,學生昏昏欲睡,收效甚微。如何扭轉這不良局勢?周倩把眼光轉向網路寶庫。她利用豐富的網路資源,給《桃花源記》配了一段生動形象的皮影動畫視頻;給《詩經》譜了一曲可供吟誦的曲調;利用“梁山泊與祝英臺十八相送”的戲劇片段,給孩子們刻下關於比興手法的深刻記憶;還順手拈來期末試題,小試身手,進行知識反饋。在周倩的課堂上,知識不只是沉睡在課本中,它也可以變得鮮活生動。

  分析問題

  與老教師共同進步


  騰訊課堂平臺無視頻,只有討論區和舉手區。隔著螢幕,平時吝于舉手的內向的孩子,在沒有老師同學投來的關切目光時,發言變得異常積極,周倩趁機肯定、鼓勵,並拿出操行分殺手锏給予獎勵。同時,微信的每日交作業平臺記錄著每個孩子交作業的時間。有好幾次,她都發現有個別孩子由於背誦困難,臨近深夜仍在奮戰。鋻於此種情況,周倩因材施教,背誦功夫厲害的孩子必須在規定時長內完成任務,困難者則分段背誦,減輕其心理負擔。

  經過兩周的網上學習,周倩在各科老師處了解到學生存在上課遲到,完成作業品質差,上課玩手機等多種不良現象。她當機立斷換用有視頻監控功能的釘釘平臺進行授課,有了這雙“電子眼睛”,學生行為大為收斂。

  同時,周倩不忘帶動中老年教師一起進步,她和八年級備課組長吳小莉組織組內教師開展網路視頻教研,提出教學疑點,探討教學思路,並主動承擔起製作課件的任務,和組內教師共用教學資源。(陳榮麒)

∥ 專題活動

微信掃碼
網頁右上角按鈕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