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 > 科研成果 > 正文


産學研合作加速疫苗和藥品研發進程

來源:科技日報    時間:2020-03-06 10:05:45    編輯:陳姝悅


  “要推進疫苗研發和産業化鏈條有機銜接,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産學研相結合的疫苗研發和産業化體系。”3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科研攻關一線的軍事醫學研究院、清華大學醫學院考察,他在肯定産學研各方緊密配合的同時提出新要求。
 
  疫情發生一個多月以來,科研院所、高校、企業各方面反應迅速,持續深度合作,加大藥品和疫苗研發力度,形成了一環扣一環、高效海量、有序並行的“有機”銜接鏈條。
 
  一環扣一環,爭分奪秒領跑疫苗研發
 
  “1月16日,我們開始與中國疾控中心聯繫,希望合作開展新冠病毒mRNA疫苗的研發工作。”斯微生物創始人兼CEO李航文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這不是一時興起,在傳染病防控領域,斯微與各科研院所一直保持著緊密的合作,在MERS(中東呼吸綜合徵)、流感疫苗甚至結核病疫苗的攻關過程中逐步建立起疫苗研發和生産的平臺。
 
  “當新冠病毒出現時,出於傳染病防控的職業習慣,雙方很快達成合作。”碩士畢業于中國疾控中心的李航文回憶,春節的前幾天,李航文的合作者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譚文傑將期望産生的抗原發給他,根據對病毒序列的專業分析,疾控中心的研究人員認為這些序列可能會激發生命體産生免疫能力。
 
  “他們根據在SARS期間的經驗,不僅選取了人們熟知的S蛋白,還分析了N蛋白、E蛋白等,更有可能産生有效抗原的部分序列。”李航文認為,國家隊的寶貴經驗和前沿的分析技術開了一個好頭。
 
  猶如工程師拿到了“藍圖”,斯微公司的研發人員開啟了假日無休的緊張工作。“我們對序列做了優化,開始進行mRNA疫苗小樣的合成。”李航文回憶,當時正是年節,酶、質粒等原材料供應緊張,他發動了所有的合作夥伴和供應商,一聽説是對新冠病毒的攻關,大家都傾囊相助,研發得以順利進行。
 
  2月7日,經過緊張的合成和製備,12個高純度mRNA疫苗小樣在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進行了動物實驗驗證。他們是國內最先完成小樣製備的團隊之一。
 
  經過幾天的動物實驗,一個最好的結果在2月18日23時讓整個團隊毫無睡意,候選mRNA疫苗中的一個激發出的抗體顯現出了更高的滴度,這意味著漫長的疫苗研發路程中他們又前進了一步。
 
  “最近我們在進行臨床前的必要實驗,如果一切順利的話,4月15日將申報臨床。”李航文説,安全、有效、可供是疫苗研發上市的準則。
 
  “新的疫苗研發技術可以繞開依靠細菌合成疫苗的步驟,將週期從幾年縮短到幾個月甚至幾天,例如使用連接酶進行的DNA疫苗合成甚至可以不用細菌培養步驟,就能實現高純度的需要DNA片段合成,進而在體內産生免疫。”上海比昂生物創始人楊光華認為,新技術在保障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對於研發週期可持續挖潛。
 
  廈門大學與長春百克等單位合作研發鼻噴新冠疫苗,中科院微生物所與重慶智飛生物製品公司合作研發重組蛋白疫苗,軍事醫學研究院與康希諾生物公司合作研發腺病毒載體疫苗……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新的疫苗研發技術通過産學研合力攻關正逐步進入領跑“無人區”。
 
  高效海量,以資訊合力“挖掘”有效藥物
 
  在藥物篩選和製備方面,海量處理的高通量技術通過産學研合作大顯身手。
 
  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BIOPIC)聯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北京義翹神州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用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找到了新冠肺炎多種全人源抗體。
 
  據介紹,佑安醫院2月9日起共收集了12位康復期病人的血液樣本,北京大學團隊在14.3萬個免疫細胞(B細胞)中檢測出1.5萬個IgG抗體序列,並從其中挑選出138個富集度最高的IgG抗體。這些抗體已由北京義翹神州科技有限公司進行體外抗體表達生産。目前合作團隊正致力於將篩選出的抗體用於治療,經後續動物實驗與臨床驗證後有望成為更為安全且針對性強的治療方案。
 
  2月3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等團隊聯合華為雲,基於中科院饒子和院士團隊提供的新冠病毒相關蛋白晶體結構,通過超大規模電腦輔助藥物篩選,對8506種上市或者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的藥物中進行篩選,一週內找到5種可能有效的藥物,後期將繼續推進相關實驗研究。
 
  有序並行,高效支撐藥物和疫苗研發
 
  無論是藥物篩選還是疫苗研發,要進入臨床試驗,都必須先在動物上“過關”。這就要求動物模型的構建必須有序並行。動物模型成功了,科技攻關的許多關鍵舉措才能正常運轉。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等單位合作,率先完成了轉基因小鼠模型和恒河猴肺炎感染模型兩種動物模型的構建,2月18日通過了科技部的鑒定,突破了疫苗和藥物從實驗室走向臨床應用的技術瓶頸之一。
 
  不久後,這些轉基因小鼠和恒河猴模型成為疫苗或藥物最先試用的“病人”,也是藥物和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試金石”。
 
  “通過分析每種藥物的靶點和作用機理,每種疫苗不同的免疫特徵,我們就可以精準地選擇動物模型和指標。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與研發單位就疾病特徵、藥物靶點和機制、動物模型特徵等進行細緻地溝通。”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所長秦川教授介紹,目前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完成了5種成藥的評價,正在進行6種疫苗和4種成藥的動物實驗評價。(張佳星)

∥ 專題活動

微信掃碼
網頁右上角按鈕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