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四川 > 正文
公園怎麼建?樹木怎麼種?成都公園城市規劃建設《導則》來了!
來源:成都商報 時間:2020-01-04 10:20:22 編輯:劉婷婷
比起旅遊景點,很多城市的公園反而更出名:紐約城市公園位於寸土寸金的曼哈頓市中心,是世界各地遊客喜愛的旅遊勝地。而在新加坡,國土近八分之一都是園林,公園成為了城市“標簽”。
成都也提出要打造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公園怎麼建?樹木如何種?日前,成都發佈了《成都市美麗宜居公園城市規劃建設導則(試行版)》(以下簡稱《導則》),一一解讀未來公園城市的具體模樣。
■山地公園模式
“生態保護區+特色鎮+服務節點”
《導則》對山地公園、郊野公園、城市公園綠地、天府綠道四類公園綠地和綠道的設計方向給出了詳細指導。
其中,山地公園將按“生態保護區+特色鎮+服務節點”的模式建設。特色鎮作為服務中心及出入口,並結合服務半徑及交通轉接點設置服務節點,承載基本旅遊服務功能。比如,山地公園在沿龍門山腳、龍泉山腳形成沿山旅遊通道,串連山腳各個特色鎮;將外部高快速路接入沿山旅遊通道或特色鎮,實現周邊區域的快速到達。
《導則》規劃了山地公園的服務中心旅遊設施配套標準,除了800平方米的遊客集散中心、餐飲設施等,還包括可停放至少300輛自行車的自行車租賃點,並要配套露營地、民宿、公共wifi服務站等旅遊設施。
郊野公園則是在保障區域內農業生産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按照“景觀化、景區化、可進入、可參與”的原則打造。《導則》對郊野公園的人口規模控制引導進行説明:園區型特色鎮人口規模宜控制在3萬~5萬人,部分超過5萬人;景區型特色鎮控制在5000~8000人;農村新型社區宜達到5000人以上;林盤聚落控制在100~500人。
《導則》提出,對這類公園,應注重對傳統文化村落的梳理和保護,對有價值的林盤聚落堅持“多改少拆”,植入商務、會議、博覽、度假、雙創、社團組織等多種功能,實現林盤功能提升。
■城市公園綠地
遊人通行區樹下凈空大於2.2米
城市公園綠地的分類則更加明確,包括滿足1000米服務半徑的綜合城市公園、專類公園,以及服務半徑為500米、300米的小區遊園、街頭綠地等形態。
由於更貼近普通市民,這類園區的規定甚至細化到該種什麼樹、樹應多高。比如,兒童活動集中區,宜種植萌發力強、直立生長的中高型灌木或喬木,便於成人對兒童進行看護。而遊人通行區,樹木枝下凈空應大於2.2米。
《導則》還提出,城市公園綠地要增設滿足各年齡人群需求的遊憩設施。具體而言,根據不同人群活動能力在適宜的半徑內增設相應遊憩設施。根據兒童的活動半徑和遊樂需求,以300米為服務半徑,至少增設1處兒童遊憩設施,如兒童滑梯、兒童迷宮、旋轉木馬、沙地等;根據青少年的活動半徑和遊樂需求,以1000米為服務半徑,至少增設1處青少年遊憩設施,如乒乓球桌、羽毛球場、籃球場等;根據中老年的活動半徑和遊樂需求,以500米為服務半徑,至少增設1處老年遊憩設施,如曲藝舞臺、老年健身設施、老年門球場等。
此外,應根據植物的季相特點,打造春夏賞花、秋季觀葉、冬季聞香的四季花卉彩葉城市景觀。按照智慧城市理念,設置通信系統、公共廣播系統和安全防範系統,公共廣播系統宜結合背景音樂系統,安全防範系統宜包括視頻監控系統、周界防範系統、緊急求助報警系統等。
■六類公園社區
新區內要城綠交融、嵌套組群
公園社區是公園城市建設的基本單元,其核心內容是“以人為本”綜合服務功能的提升。公園社區的規劃片區由若干公園社區單元構成,每個單元範圍與15分鐘公服圈範圍一致。《導則》將公園社區分為六類:
構建綠滿蓉城、花重錦官、水潤天府的綠色社區,在舊城公園社區內引綠入城,優化公園佈局;在新區公園社區內形成城綠交融的嵌套式組群化佈局,把城市放在美麗的大自然中。
美麗社區則提出要降低開發強度,優化城市形態,嚴格按照形態分區容積率要求,實現“簇群錯落、透風見綠、疏密有致”。
共用社區則要打造“公共開放、尺度適宜、窄路密網”的設計理念。街區內部公共空間宜鄰近主要街道佈置,沿主要街道的商業商務及公共建築鼓勵採用底層架空式佈局,避免過度封閉。
人文社區則應在小遊園、廣場等開敞空間打造文化小符號,以小微型文化載體進一步突出地域特色,記錄城市符號,傳承城市記憶。
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迴圈高效”的活力社區,積極引進世界知名大學、科研機構等,構建創新産業鏈。
“簡約適度、綠色低碳、健康優雅”的生活社區,社區內公交出行要佔機動化出行70%以上,形成“公交+自行車+步行”出行模式,全面促進低碳出行。(紅星新聞 葉燕 鄒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