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上午,原北京軍區司令員、上將李來柱在北京親切接見了自貢市富順縣紀念徵糧剿匪70週年尋親組成員。
“西南剿匪鬥爭是新中國歷史上一段波瀾壯闊、曲折複雜、可歌可泣的歷史,值得後人永遠銘記。”李來柱説,“我曾在四川戰鬥過,四川就是我的第二故鄉。”
對此次富順尋親組的到訪,李來柱作了充分準備,對當年在川南地區戰鬥和生活情況進行了梳理總結,甄選出多篇資料供尋親組參考。同時,李來柱還非常關心富順的經濟社會發展,尤其關注農民收入問題,詳細了解了農民收入來源、脫貧攻堅工作、水利設施建設等情況。
李來柱回憶,渡江戰役勝利後,針對國民黨軍隊割據西南的戰略企圖和作戰計劃,中央軍委決定,採取大迂迴、大包圍、大殲滅的舉措,進軍大西南。第十軍從桐城誓師出征,向湖南桃源開進,繼而挺進鳳凰、同仁、石阡、思南,並攻佔黔北重鎮遵義,切斷敵軍由川南向貴陽逃竄的退路。
李來柱所屬的第十軍二十八師于1949年12月1日解放赤水,打開入川大門,並先後解放納溪、瀘縣。12月4日,部隊兵分兩路迂迴鄧井關,“追到沱江河邊,發現逃敵正乘船渡河,部隊當即一陣猛打,全殲一個建制團。”隨後,先遣隊從東街渡河進城,解放富順。
此時,偵察員報告,國民黨宋希濂殘部向自貢方向逃竄,部隊于12月5日急行軍至自流井,順利解放自貢。隨後,部隊乘勝追擊,至成佳、雙石殲敵一千余人,並於12月6日下午行至榮縣城外,經過激戰,榮縣獲得解放。此後,李來柱所屬部隊英勇作戰,至成都戰役結束,圓滿完成了進軍大西南的光榮任務。
李來柱説:“此次進軍具有速度快、時間長、險路多等特點,解放軍通過精細組織偵察情報、靈活運用戰略戰術、科學使用兵力兵器等措施,有效確保了戰鬥勝利、橫掃了殘余敵軍,解放了苦難的川南人民。”
李來柱回憶,成都戰役結束後,第十軍進駐川南地區。1950年1月春節剛過,川南陰雲籠罩,匪患四起。李來柱所部奉命配合友軍對兜山叛匪進行清剿,經過激烈戰鬥,將其大部殲滅,並生俘敵軍的副師長。至此,長江以北形勢好轉,部隊轉入江南。聲勢浩大的“紅五月”運動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有千余土匪悔過自新,加速了敵人的土崩瓦解,隨“川滇黔反共遊擊隊”的覆滅,江南最大的一股頑匪被消滅。
李來柱記得,集中運糧是土匪重點襲擊的目標,一次,將板橋徵集的公糧運往江安,為達到殲滅土匪有生力量的目標,部隊主力埋伏在沿江地段待機殲敵。那天,久未露面的太陽鑽出雲層,驅散了淡淡的薄霧,天氣格外清爽。當糧船緩慢靠近,埋伏在側的土匪叫囂,“‘登子’給咱們送糧來了,兄弟們,給我上。”土匪一窩蜂擁到江邊大叫,“把船靠過來,不然就開槍。”此時,高處觀望的李來柱發出“咕咕”鳥叫聲,接到信號的解放軍戰士端起槍就是一陣掃射,土匪在江邊沒有遮蔽物可利用,轉眼就倒下一大片……
據悉,李來柱上將所屬的二十八師在宜賓地區執行徵糧剿匪建政任務一年多時間,進行較大戰鬥519次,犧牲294人,殲匪10萬餘人,實現了槍換肩、印換手的目標,鞏固了新生政權,確保了川南社會生産、生活秩序穩定,人民真正成了新中國的主人。
李來柱介紹,自己有寫日記的習慣,所以有些記憶仍很清晰,年近九旬的他至今仍記得沱江從富順縣城穿城而過,“徵糧剿匪建政這段歷史,值得後人紀念。”隨後,李來柱向富順贈送了親手書寫的“風調雨順富城鄉,日照沱江萬年春”的書法作品,並委託尋親組將自己珍藏《李來柱上將日記》《李來柱詩記選》《戎州征戰記》等數百套書籍轉贈給富順縣黨史館、圖書館及富順縣新灣小學、觀音寺小學、白果小學等部分鄉村學校。(林柯 黃鴻 曾凡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