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好水好風情,美麗鄉村看丹棱。5月8日,剛送走了一批外地參觀考察的客人後,丹棱縣仁美鎮小橋村村民魏朝倫趕緊拿起手中的尺子到屋外空地打量,他想趁著不知火下市後的“空檔期”,將自家屋外環境進行再提升。
兩年前,魏朝倫家及周邊5戶人家的環境衛生問題曾是村內的“老大難”問題。衛生“臟亂差”,彩鋼棚亂搭亂建,廁所臭氣熏天,生活污水亂排,屋外墻壁上更是貼滿了各種廣告,不僅成為村內的“敗筆”,魏朝倫也十分沒有“面子”。
痛定思痛,去年村上集中精力整治這6戶人家,從廁所、垃圾、污水等多個方面進行全方位整治,讓魏朝倫家迎來了脫胎換骨“大變樣”。靠近魏朝倫家,門前鵝卵石鋪道,一條清澈的小溪流經門前,時而小鳥在水面上飛掠而過,留下陣陣漣漪。而屋內無害化衛生廁所乾淨整潔,一體化的凈化設備正常運轉,垃圾分類收集桶有序擺放,配上墻壁上醒目的精美圖案,不由得讓人心生愛意。
“現在家裏的廁所都是無害化水衝式,房前屋後也非常乾淨,跟城裏沒什麼兩樣。”談到如今環境的改變,魏朝倫也難掩興奮和自豪,自從他家與周邊15戶人家,聯戶安裝農村生活污水一體化凈化設備,生活污水全部得到有效處理。農村人居環境變好了,村民的生活才會更舒心。隨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不斷推進,丹棱百姓也在不斷收穫著幸福。
當天在丹棱縣古井村內,村民李安森嚮往常一樣,每天早上8點準時將家中垃圾按照“可回收”、“不可回收”和“其他垃圾”進行分類後放入村裏的垃圾池中。不久後,該村的垃圾清運人羅國金就會開著三輪車,把垃圾池內的垃圾全部清理收集乾淨。
從垃圾圍城的偏遠村,到精緻秀麗的生態旅遊村,見證了古井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帶來巨變的李安森深有感觸。垃圾滿地堆放曾是古井村村民的“心頭病”,如何讓這些“無處安放”的垃圾找到“家”,一直是該村思考的問題。
借力於丹棱農村垃圾治理“一元錢”模式,該村也採取“因地制宜、分類收集、村民自治、市場運作”的方式,讓村內的生活垃圾找到了“家”,真正實現了“垃圾不落地、村莊更美麗”的鄉村新圖景,村莊顏值不斷刷新。
有了“顏值”,該村又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將美麗顏值變換成“美麗經濟”,創新在村上實施3D墻繪項目,以文帶旅、以旅促農、以農興旅,將古井村打造成“有個性、有活力、舒適宜居、宜業宜遊”的丹棱美麗鄉村典範。
一邊做農村環境整治基礎設施的“加法”,一邊做污水、垃圾處理的“減法”。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實現“農村美”的應有之意。丹棱堅決不搞“一刀切”,而是因地制宜,重點以農村廁所、垃圾、污水、農業廢棄物、村容村貌、鄉風文明為突破口,全域整縣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從頂層設計全面規劃了未來農村發展的願景,表達了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真正讓農村成為人居環境整治的“主戰場”,獲得了全國首個農村生態文明家園建設試點縣、全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試點縣、全國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等榮譽稱號。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事關長遠的系統工程,丹棱一以貫之堅持內外兼修,不僅注重解決‘面子’問題,還把鄉村治理、鄉風文明建設等‘裏子’工作擺在突出位置。
丹棱縣張場鎮萬年村“道德超市”是該縣鄉風文明對外輸出的“金字招牌”。該超市以“好人好事、道德模範、家庭整潔、建言獻策、産業興旺、志願服務”等方面的行為準則作為積分兌換的標準,以“德”換“得”,不僅成為首批全國村級“鄉風文明建設”優秀典型案例,更是成為改變當地百姓行為習慣的“秘籍”,被百姓津津樂道。
“這個塑膠袋子、飲料瓶子、有機肥袋子……都可以換錢,垃圾還能變現貼補家用,我非常支援。”萬年村2組的村民陳明太拿著剛兌換的洗衣粉,不禁發出讚嘆,以前垃圾“不吃香”到處亂扔,現在還成了“香餑餑”,爭相撿拾積存,兌換生活用品,改變了幾十年來的“老思想”。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參與的主體是農民,關鍵在於如何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丹棱通過積極營造向上向好的氛圍,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硬體”和“軟體”同步推進,讓群眾全力參與、效果讓群眾檢驗、成效讓群眾受益,不斷提升獲得感、幸福感。
舉全縣之力,聚全民之心。如今,在丹棱這片沃土上,越來越多集發展之美、生活之美、生態之美、人文之美于一體的中國美麗鄉村典範正在興起,丹棱正成為人們嚮往的“詩和遠方”。(王琴 李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