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簡陽市:提升城鄉融合創新發展水準 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縱深發展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11-12 10:26:49編輯:陳姝悅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成都簡陽市委十五屆十三次全會提出,統籌推動城鄉協調發展,塑優鄉村形態,促進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短板,增強農業農村發展動能,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將提升城鄉融合發展水準作為加快建設成都東部區域中心城市的發展路徑,簡陽市圍繞“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立足地域特點,積極探索、創新作為,打好“特色”牌、抓好人才培育、創好“四合一”模式、搞好人居環境,努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禾豐鎮安全村百畝桃基地(圖 谷成斌)
打好“特色”牌 夯實鄉村振興支撐
今年8月6日,“香彌田野·美簡于形”2020年簡陽水蜜桃採摘節開幕式在禾豐鎮連山村“中國桃花源”舉行。遊客們比採摘,拼食量,玩得不亦樂乎。玩累了,走進桃園,桃香撲鼻而來,不少遊客全家總動員一起動手摘桃,感受採摘的樂趣。簡陽市立足區位優勢和産業基礎,堅持政府主導、市場導向原則,集中力量大力發展水蜜桃産業。目前,全市有以簡陽晚白桃為代表的水蜜桃種植面積約5萬畝、年總産量2.6萬噸、年産值1.4億元。
産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簡陽市高舉“生態旗”、打好“特色牌”,念好“優、綠、特、強、新、實”六字經,以現代農業産業園區為引領,突出重點示範、連片發展,推動6大優勢特色産業全産業鏈融合發展,夯實3大先導性産業支撐,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經營體系。
聚焦優質糧油、優質生豬、簡州大耳羊、簡陽晚白桃等特色優勢産業發展,加快實施農産品品牌建設工程,集中優勢資源,大力發展“三品一標”農産品,創響簡陽農業金字招牌。堅持“一園一主業、園園有特色”,加快構建“10+22”現代農業園區發展格局,科學佈局、梯次推進國家、省、市和縣級園區建設。堅持“全産業鏈”思維,大力發展種養迴圈、農産品精深加工、冷鏈物流等上下游産業,提升農業發展效益。
探索“産業功能區+特色鎮+特色林盤”發展模式,沿成安渝高速、金簡路等交通幹道規劃佈局現代農業産業發展帶,串點成線、連線成片打造鄉村振興示範組團,推動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和城鄉空間形態重塑,打造鄉村振興示範區2.0版本,交出一張亮麗的鄉村振興“簡陽答卷”。
深入實施鄉村旅遊精品工程,探索“特色鎮+園區+林盤+景區”模式,全面加強場景營造,深度挖掘農業景觀、商業增值、文化創意、消費場景等經濟價值,加快構建大地景觀和大田景觀,植入民風民俗、生態康養、文旅聚居、戶外健身等新型業態,增強體驗元素和場景感受,加快推進桃花源、天府田園候機廳等重點項目建設。創新運用“旅遊+”“生態+”“網際網路+”等模式,做優做強桃花節、羊肉美食旅遊節等節會,不斷提升簡陽旅遊品牌知名度。
産業的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的支撐,簡陽市以強弱項、補短板為重點,優化配置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不斷加固産業根基。實施農村“884”工程,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高品質發展,加快打通與雁江、樂至、仁壽等交界地帶“斷頭路”“瓶頸路”;統籌推進農村供水、供氣、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農村土坯房改造;堅持“依託産業、集中連片,優先在兩區(糧食生産功能區、重要農産品保護區)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佈局”的原則,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機械化收割水稻(圖 谷成斌)
打好“人才”牌 培育鄉村振興新動能
這幾天,石鐘鎮黃連社區黨委副書記周魯很忙,一方面忙社區人口普查,一方面忙著對小龍蝦養殖基地進行幹塘、消毒、放水,準備明年養殖。“家鄉的土地就是我的生命,我深深愛著家鄉的土地。”周魯表示,2014年,他辭去成都鐵路局工作回鄉創業,之後通過多次參加簡陽市委組織部開展的青年骨幹農民培訓,能力不斷提升。“我要把所看到、所聽到、所學到的先進經驗和知識帶回自己的家鄉,把自己的事業發展得更好,帶領大家共同致富。”周魯還表示,“我是糧農,沒忘初心,我會繼續在這片土地上‘折騰’自己,將自己的青春淋漓盡致地燃燒透。”2018年,周魯帶領村民成立簡陽市鑫聯創稻蝦養殖專業合作社。合作社不僅提供就業崗位,還把種植的水稻全部免費送給當地村民收割,帶領大家一起奔小康。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簡陽市在認真總結青年骨幹農民“三向遞進培養”(從青年骨幹農民中培養一批入黨積極分子、發展一批黨員、儲備選用一批村“兩委”幹部)基礎上,進一步創新推進“深化青年骨幹農民培養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改革計劃(即:“三向遞進培養”計劃2.0版本),充分吸引各類優秀人才隊伍參與鄉村建設,著力培育打造“紅色”黨建人才、“綠色”創業人才、“藍色”産業人才的“三色”人才隊伍,培養青年骨幹農民3000余人,成為鄉村振興的“希望種子”。
鼓勵支援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就業,做好農村人才回引工作,培育一批農村經營管理能手、專業技能強手、創業致富帶頭人。建立“市委黨校集訓+駐外商會實踐培訓+高校培訓機構外訓+市級部門專業培訓+鄉鎮(街道)分期培訓+村級跟蹤培訓”“六位一體”教育培訓體系,搭建創業網上交流平臺,組織開展新青年座談會、青年聯誼會、青年先鋒論壇等活動。
為加速人才聚集,簡陽市搭建素養提昇平臺、就業創業平臺、實踐歷練平臺,依託在外流動黨支部、駐外辦事機構、服務機構或商會、行業協會等,發現和回引一批外出優秀青年和農民工。創業有成的青年骨幹農民積極帶動周邊農戶發展,目前,涌現出鑫聯食用菌、碑埡口黃金柚專合社等一批産值過千萬的農業産業項目,帶動周邊4000余戶農戶“跟著幹”,為當地村民提供就業崗位500余個。

平武鎮尤安村風貌(圖 谷成斌)
創新“四合一”模式 激發鄉村振興動力活力
2018年,尤安村率先開展農村集體經濟“四合一”改革試點,探索形成了“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土地股份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集體農業開發公司”的集體經濟“四合一”發展模式,2019年村集體經濟實現收入800余萬元,村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2萬元,集體經濟分紅達1200元/人。目前,尤安村集體資産總值達到1.55億元。建檔立卡貧困戶王超群在合作社務工年收入就達3萬餘元,説起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她高興地表示:“村裏有了合作社就是安逸,鼓了我的錢包,也富了大家。”
集體經濟是農村發展的內生動力,沒有集體經濟的壯大,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就很難實現。簡陽市圍繞致富增收的目標,利用産權制度改革和集體資産股份制改革成果,積極搭建“集體經濟股份聯合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社”村集體經濟“四合一”發展平臺,探索構建“3+N”創收模式,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豐富群眾收入來源,激發鄉村振興動力活力,真正讓農民“富”起來。
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農村産業化和現代化的要求下,家庭經營規模小、生産效率低的局限日益凸顯,“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已成為發展農村經濟的必然要求,為創新發展機制,充分激活集體經濟內生動力,簡陽市積極搭建“四合一”平臺,增強集體經濟發展合力,實現集體資産保值增值、農民增收,讓農村集體組織、農民與經營企業結成共建共用的利益共同體。
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對農村經濟尤其重要,其發展水準的高低直接關係到農業産業化發展水準,關係到農民收入高低。有了“四合一”平臺,如何在平臺上舞出集體經濟增收的新境界,實現“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産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呢?簡陽市創新舉措,利用現有土地資源、集體經營性資産、産業發展基金建立“3”條穩定增收渠道,根據自身發展優勢,因地制宜多渠道探索“N”條增收路徑,實現農村資源變資産、資産變資金、村民變股民的轉變。同時,抓好統籌協調,推進河東河西協同發展。支援毗鄰天府國際機場和東部新區的鎮街實施大地景觀再造工程,借勢借力提升綜合配套服務能力,承接産業人群和空港人流居住生活。全面加強河東片區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打造一批産業強鎮、旅遊名鎮、康養小鎮。(曹禮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