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上午,省委書記彭清華在成都主持召開農民工代表座談會,20名省內外川籍農民工和外省籍在川務工農民工參加座談,其中有5位農民工先後發言。他們中,有在廣東、浙江兩個四川農民工輸出目的地辛苦打拼的代表;有從外省來川務工,為四川發展默默奉獻的代表;有從四川民族地區走出來的少數民族農民工代表;還有在外務工掙錢學經驗學技術後,返鄉創業的農民工代表。
雖然各自經歷不同,但他們都是農民工群體中的優秀代表。與省委書記面對面圍坐一堂,他們在發言中分享著辛勤勞動的收穫、表達著情真意切的感恩、講述著對美好未來的期許。
談經歷
漂泊異鄉辛勤工作,他們一路走來一路收穫
“1998年到廣東佛山打工,燒過鍋爐,做過窯土工,一幹就是6年……”第一位發言者,來自廣安的農民工代表胡小燕開篇就談起自己在廣東打拼的經歷。她從一名普通的工人,靠著鑽研與堅守,一步步走上車間管理崗位,2008年作為在外務工人員被選為全國人大代表,2018年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改革先鋒稱號。
每位農民工代表都在發言中講述了自己的故事。背負著家庭的責任與個人的夢想,他們漂泊異鄉、辛勤工作,一路走來、一路收穫。
來自廣安華鎣的賀剛,1995年以來先後在湖南、浙江等省務工,一直在建築行業一線幹,至今已有24年。他至今都記得1995年剛到溫州時,每天工作起早貪黑,頂著酷暑烈日抬鋼筋,稍不注意就被燙傷。但在辛苦工作之餘,他卻沒有放鬆玩樂,他一直刻苦自學,不僅幹好自己分內的事情,還常常跑到其他工地,學習別人的技能……也正是這種磨礪,讓賀剛先後榮獲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以及技術工人的最高獎項“中華技能大獎”。
來自阿壩州小金縣的藏族漢子袁定斌,因為家庭貧困外出務工。因為沒有文化,最初他四處碰壁,還曾被騙過,但他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從一名保安做起,在工作間歇不斷努力學習、彌補短板。2018年,他被公司提拔為營運部經理。“一路走來,我深知生活的艱辛與不易,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始終堅持不斷地努力學習,把握時間、抓住機會。”袁定斌説。
談感恩
就業創業的成功離不開政府的支援
“見證我成長的,除了時間,就是四川這片異鄉的熱土和熱心的同事們。大家的關懷與幫助,讓我在異鄉有了一個穩定的工作和施展才華的地方。”來自湖南常德,在成都打工10年的李峰説。這位2015年的成都市勞動模範,在發言中向公司的領導和老師傅,向支援安排他深造培訓的政府、高校表達了誠摯的謝意。
農民工代表們在發言中,不斷重復著“感謝”這個詞,感謝黨和政府、感謝領導和同事、感謝每一個關心農民工群體的人。
來自內江市市中區,返鄉創業的農民工代表余千平2010年從深圳回到內江,開始嘗試豪豬養殖創業,從最初投入30萬元養殖30頭豪豬,到現在養殖3000多頭、年銷售500多萬元。“創業的成功離不開政府的支援,特別是得益於省委、省政府出臺的創業扶持政策。”余千平説,近年來,內江市掀起了返鄉創業熱潮,實施返鄉創業“八大回家工程”,在工商登記、稅費減免、貸款扶持、創業指導等方面給予創業者大力扶持。
袁定斌則在發言中感謝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解除了他的後顧之憂,“我們家在2014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2017年家裏新建房屋享受了藏區新居補貼,一家人住進了安全舒適的住房;在幫扶責任人的大力支援下,家裏新安裝了高清電視、冰箱、洗衣機,生活水準和品質明顯提高。”
談期待
加大對留守老人、兒童的關愛力度
除了收穫與感謝,農民工代表們在發言中談得最多的就是希望。特別是近段時間省委、省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關心關愛農民工的政策措施,更讓大家對未來充滿了信心與期待。
“省委、省政府出臺了《加強農民工服務保障十六條措施》和《促進返鄉下鄉創業二十二條措施》,讓我們感受到家鄉黨委、政府對農民工群體的重視和關懷。”胡小燕在發言中説到了她的期待,“希望進一步加大對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的關愛力度,讓我們在外能安心工作,更好地回報家鄉。”
袁定斌也在發言中對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點讚,“這為我們農民工就業創業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天地。”
走在創業路上的余千平則在考慮著回饋社會,“一人致富不算富。我的成功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支援,我也一直在努力回饋社會。”余千平説,他通過帶動特種養殖産業發展,已幫助35戶貧困戶脫貧。
而賀剛在發言最後的話,則代表了每位與會農民工的心聲,“作為一名在外務工者,我一直秉持我們四川人的勤勞、耿直、誠信的做人做事原則,也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話:‘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立足崗位,從最簡單、最普通的事情做起,從勞動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和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