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頭條 > 正文 more>>

在川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代表們熱議應如何發力?

時間:2018-03-19 09:14:11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張林

  代表們建言,以成都科學城為核心承載體,以軍民深度融合創新為抓手——

  繼國家在上海張江、安徽合肥、北京懷柔佈局三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後,下一個中心將佈局哪?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學術副所長崔鵬認為,以天府新區成都科學城為核心承載體,在四川佈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有利於促進國家科技創新資源的均衡發展。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被業內稱作“科研皇冠上的明珠”,是國家科技領域競爭的重要平臺和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基礎平臺。2018年,成都市已明確把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作為重點工作進行推進。

  在川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應如何發力?代表們展開熱議。□川報集團特派記者張守帥

  科技創新資源加速向天府新區聚集

  為爭創提供了良好條件

  以成都科學城為核心承載體佈局科學中心,崔鵬認為,具有較好的爭創條件。

  四川把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作為引領發展的“一號工程”,這些年,崔鵬也參與和見證了科技創新資源加速向天府新區聚集的歷程——2016年10月底,中國科學院成都科學研究中心項目啟動建設,建成後,包括高能物理研究所、光電技術研究所、成都生物研究所、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在內,中科院7個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將整體遷入興隆湖畔。

  如今,位於天府新區的成都科學城已成為四川創新版圖中的一塊高地。這裡,不僅聚集了北航西部國際創新港、國家農業産業科技創新中心、清華四川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電子科技大學協同創新中心等國內外知名的科研機構、院所,還簽約落戶了紫光集團、啟明星辰、亞信安全、諾基亞等一批全球領先的科技領軍型企業。

  “還應看到,成都科學城能夠依託四川雄厚的科研實力,如四川有8所高校入選國家‘雙一流’高校和學科建設名單,這些高校許多在興隆湖畔進行了研發佈局。”崔鵬認為,四川在國家軍工研發體系中優勢特別突出,科教資源富集,創新驅動實力雄厚,具備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基本條件。

  數據顯示:僅成都就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0家,部級重點實驗室52家;2017年,科技型企業數量逾2萬家,同比增長55%;根據國家智慧財産權局的專題分析報告,成都創新研發活躍度居同類城市首位,創新發展競爭力指數在同類城市中排名第二。

  全國人大代表、省發展改革委主任范波則認為,全力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有益之舉,有助於天府新區進一步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加快佈局建設支撐高水準創新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交叉學科研究平臺,全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這是推動四川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新動能。”

  突出軍民深度融合創新特色

  建議成都與綿陽“聯手”爭創

  “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要突出軍民融合特色。”全國人大代表、成都市政協副主席楊建德詳解戰略構想:面向全球前沿科技、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面向經濟主戰場,依託軍工資源優勢,以源頭創新與知識創造為核心,以軍民深度融合創新為抓手,以成都科學城為核心承載體,聚集整合國內外創新創業資源,爭創以軍民融合為特色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為什麼突出“軍民融合”?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憲庚認為,四川是我國重要的核、航太、航空、兵器、軍工電子等科研生産基地,在軍工經濟規模、承擔軍品任務等方面,長期以來位居全國前列,與國內其他地區相比,具有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獨特優勢和良好基礎。

  作為全國8個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之一,四川最鮮明的特色和任務同樣是加速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四川第二大城市綿陽確立了把綿陽科技城打造成創新驅動發展的試驗田、軍民融合創新的排頭兵和西部地區發展的增長極的目標。

  楊建德建議成都與綿陽“聯手”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即按成都、綿陽“一主一副”兩中心規劃佈局,形成開放、協同、創新的發展態勢。“力爭到2020年,綜合性科學中心大科學裝置集群基本形成,重大領域原始創新領域取得突破,科技支撐新興産業發展堅實有力。”

圖片新聞
一週圖集精選 | 圖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