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全國人大代表、江安縣底蓬鎮文武村(社區)黨支部書記趙思學講了一個發生在本村的故事:剛滿20歲的在校大學生,因生活費不夠花,通過網路貸款,一次借幾百元,到期還不上,就找其他借貸平臺借錢還貸。短短一年間,從68家貸款平臺借了錢,欠款金額高達13.6萬元,而本人實際開銷不超過2萬元。
這個故事,直接推動她在全國兩會上建言:進一步規範校園網貸行業,加大對非法平臺的打擊力度。全國人大代表、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水輪機分廠裝配工段工段長崔興國,也提出了類似建議。□川報集團特派記者熊筱偉
普通在校生為何能借到十幾萬元?
有誤導欺詐,
也有“制度缺位”
對這個故事,趙思學提出一個疑問——缺乏還款能力的學生,為啥能從網貸拿到這麼多錢?
在崔興國看來,一個重要原因是“制度缺位”。他認為,目前不同平臺間個人借貸資訊並未共用,導致不理性的多頭借貸行為發生。“一名在校生在一個平臺借幾千元,找幾十個平臺就能借出十幾萬元甚至更多,遠遠超出他的還貸能力。”這隱藏有金融風險。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部分網貸平臺故意“過量”貸款給年輕人,再找有償還能力的親屬要賬。
同時也涉嫌誤導和欺詐。趙思學認為,一些平臺隱瞞借款的真實風險,以“零首付”“零利率”等低門檻、低成本進行欺騙誘導,故意回避手續費、宣傳費、資料費等額外支出,導致部分年輕人誤判貸款成本,“網貸便捷、易獲得,對消費能力強而經濟能力弱的青年人誘惑極強”。崔興國表示,部分宣傳故意誘導大學生過度消費,造成自製力較差的年輕人超出自身償還能力貸款。
截至去年11月,全國共有網路小貸牌照249張,其中已完成工商註冊的有229張。“不少校園網貸平臺,根本就是沒拿到國家牌照、沒註冊的非法機構。”趙思學認為,非法機構的存在,會導致高利貸、暴力催收等種種問題。
如何滿足在校生的小額貸款需求?
規範校園貸平臺,
加強金融信用安全教育
去年底,央行和銀監會已陸續開展對網路小額貸款的清理整頓工作。趙思學建議,對非法校園貸平臺加大懲處力度,對涉嫌違規的限期整改或直接關停。
除了打擊,還要監管。崔興國建議,相關部門建立跨平臺的資訊管理系統,讓各個網貸平臺可以查詢到每個學生的借貸情況,以便判斷是否超出還貸能力、金融風險如何等,避免多頭借貸“一人借款十幾萬”;建議規定網貸平臺在借貸給在校學生前,應徵求實際還貸人的意見,如父母,以保護學生和家庭。
趙思學表示,要正視在校學生的小額貸款需求,應引導有相應資質和牌照的機構,進一步探索完善符合校園特點的助學貸款模式,完善産品配置、金融服務、流程制度等配套機制,在貸款利率、還款方式、貸款期限、風險控制方面加大創新力度。
“不能忽視金融信用安全教育。”崔興國表示,要引導在校生評估自身還款能力、貸款風險;拒絕過度消費,量力而行;選擇正規的網貸機構,警惕消費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