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頭條 > 正文 more>>

我們對美好生活更加充滿信心——習近平總書記春節前夕赴四川看望慰問回訪記

時間:2018-02-16 08:39:52 來源:新華網 編輯:張林

  新華社成都2月15日電 題:我們對美好生活更加充滿信心——習近平總書記春節前夕赴四川看望慰問回訪記

  新華社記者

  新春佳節來臨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四川調研,看望慰問各族幹部群眾。從巍巍大涼山到青青映秀鎮,從車間到村頭,總書記的殷殷關切讓各族幹部群眾感到家人般的溫暖,對美好生活更加充滿信心。

  與貧困群眾最貼心

  作為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涼山州從奴隸社會“一步跨千年”,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但由於歷史和自然環境等原因,這裡還有不少群眾仍處於深度貧困之中。彝族群眾的生産生活問題,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牽掛。

  昭覺是涼山州貧困程度最深的縣之一。從西昌到昭覺縣,距離只有60多公里,但地勢卻要抬升逾千米。11日大雪初霽的午後,記者沿著蜿蜒的山道來到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這裡貧困人口789人,貧困發生率超46%。

  村民吉好也求回憶説:“總書記就像長輩走親戚一樣和藹可親,他握著我的手,很溫暖。他牽著我的孩子走進我家的夯土房,打開衣櫃看我們衣服夠不夠穿,還摸著家裏的被褥問‘這樣睡冷不冷?’,看到蕎麥粑粑和臘肉問‘吃的夠不夠?’他還問孩子們都上學沒有?牙刷牙膏用不用?最後離開時,還和我們一家合了影,我很激動、很幸福。”

  吉好也求告訴記者,當地實施精準扶貧後,他靠無息扶貧貸款發展養殖,去年家裏農業收入1.3萬元、打工收入1.8萬元,全家每人平均收入有4300多元。

  住上好房子,才算好日子。為滿足老百姓的強烈意願,“十三五”以來,涼山州重點對居住在海拔2500米以上高寒山區的30萬貧困群眾實施了易地扶貧搬遷,並將此作為脫貧攻堅戰的“頭號工程”。目前三河村正計劃建設易地扶貧搬遷住房。“自己出1萬元,就能搬進新村住上100平方米的新房。”吉好也求對未來充滿期待。

  在火普村,村民吉地爾子告訴記者,總書記把他家裏裏外外看了個遍,在儲藏室,他用右手輕輕揭開裝滿馬鈴薯的倉蓋,問這是“青薯一號”嗎,吉地爾子告訴總書記,這是扶貧幹部引進的優良品種,畝産可以增加一千多斤呢。

  “我代表我們村向總書記獻上吉祥的‘查爾瓦’,總書記一直把‘查爾瓦’披在身上,彝家兒女倍感光榮。”火普村黨支部書記吉色次哈説,“感謝總書記的關懷,讓彝家兒女過上了好日子。這幾年村民增收十多萬,村路也好了,也買了摩托車。”

  2017年,涼山州近14萬人脫貧,跨越千年的彝家正在形成新風:“洗臉、洗手、洗腳、洗澡、洗衣服”“不坐地上坐板凳,不睡地上睡床舖”,點點滴滴的細微變化,正在匯聚成脫貧奔小康的巨變。

  始終牽掛著災區

  汶川縣映秀鎮漩口中學遺址,汶川大地震中最讓人心痛的記憶之一,數十位師生教職工在此遇難。2月12日,和煦的陽光灑向汶川縣映秀鎮,總書記剛到映秀鎮就徑直前往遺址,向汶川特大地震罹難同胞和在抗震救災中捐軀的英雄敬獻花籃。

  這個汶川大地震的震中小鎮,10年來始終是他心中的牽掛。2008年6月底,他冒著余震來到這裡指揮抗震救災,慰問受災群眾和各方救災人員。

  53歲的楊雲剛提起總書記在自己飯館現場炸酥肉、推石磨,顯得十分興奮:“總書記幹活的動作一看就是有生活經歷的,他居然認識‘響皮’這種地方美食。”

  “一晃就10年了。”楊雲剛仍在感嘆自己當年的幸運,家裏除了房子被地震摧毀,他和愛人及三個孩子都平安無事。“我愛人現在每個月能領到1100元養老金,基本生活不用愁了。村裏還以集體收入為所有村民購買了醫療保險。再加上我們自己做點小生意,現在生活過得還是很滿意的。”楊雲剛説。

  楊雲剛回憶起10年前在“帳篷黨支部”外與習近平初次相遇的情景:“那時家園盡毀,但是有黨和國家做後盾,我相信沒有邁不過去的坎。今天我有了新生活,自家的飯館取名‘博愛’,就是想表達感恩之心,感恩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感恩全國人民幫助了映秀。”

  重生的映秀再現綠水青山,從過去的工業小鎮成功轉型為旅遊小鎮。2017年,全鎮經濟總收入達2.56億元,第三産業收入1.74億元。

  在映秀鎮東村聚居點,一排排震後新居錯落有致,發展成了以非物質文化遺産為特色的文化産業主題創意園區,吸引著四方遊客。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參觀的“茶祥子”制茶坊就是一家非遺傳習所。

  “茶祥子”老闆蔣維明2012年舉家來到這裡創業,茶原料都是從映秀鄉親手中收來的。“總書記很關心映秀茶産業品質和帶動群眾致富的作用。當他得知制茶坊可以帶動170多戶群眾種茶增收百萬元時,很高興。”

  “就像我們的家人”

  節日的成都郫都區唐昌街道戰旗村,氣氛格外喜慶。這個村因53年前在興修水利、改土改田活動中成為一面旗幟而得名“戰旗”。

  2月12日中午,村民們正在村裏的“春節一條街”上拍攝全家福、寫福字、做湯圓的時候,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他們中間。

  村裏小學的美術老師歐可洪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我正在給鄉親們寫春聯,總書記走了過來,誇我會用篆書寫‘福’字。”

  郫都區早在1986年就有了農家樂。2015年,郫都區被確定為全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戰旗村抓住機遇,敲響了四川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的“第一槌”。如今,一個集特色農産品生産加工、旅遊、酒店、餐飲、休閒于一體的鄉村特色景觀帶正在戰旗村形成。

  戰旗村黨支部書記高德敏代表全村向總書記彙報了戰旗村的土地面積、人口、黨支部和黨員情況。

  “總書記真關心我們農村啊,我的彙報,他都記得很清楚。總書記這麼重視鄉村振興,我們一定要抓住機遇,讓村民腰包更鼓。”高德敏説。

  “從總書記走進來的那一刻開始,大家就像是見到自家親人。”人人耘“網際網路+共用農業”互動種養平臺負責人秦強回憶。這家去年8月才上線的線上農場已經有了2萬多用戶,城裏人可以在農場中認領菜地,並且通過手機APP實時關注蔬菜生長。

  “總書記很關心平臺如何串聯城鄉、幫助貧困群眾,這讓我們創業者充滿動力。”秦強説,“十九大報告和中央一號文件都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需要更多青年人貢獻力量。”

  60歲的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唐昌布鞋”傳承人賴淑芳,這幾天格外激動的是總書記掏錢在她的攤上買了一雙布鞋。

  “看到我的布鞋,總書記就説他在陜北插隊的時候穿過老鄉做的布鞋,很舒服透氣。我鼓足勇氣對總書記説,老百姓很感謝您,我想送您一雙布鞋。”賴淑芳回憶道,“總書記説不能送,要拿錢買。”

  記者了解到,賴淑芳的父親是鞋廠工人,耳濡目染下的她10多歲就開始學習製鞋了。當年的鞋廠解體,割捨不下這門技藝的賴淑芳,召集鞋廠工人自己幹。如今賴淑芳的兒子也辭職跟著母親做布鞋,還專門組建了團隊,一年銷售額七八十萬元,許多城裏人專門跑到她這裡買鞋。(采寫記者蔣作平、江毅、肖林、楊迪、葉含勇、李倩薇、許茹)

 

圖片新聞
一週圖集精選 | 圖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