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頭條 > 正文 more>>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力 實體經濟活力迸發——2017年四川經濟發展專稿(二)

時間:2017-12-26 08:48:28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張林

  □本報記者 朱雪黎 李淼

  對鋼鐵企業來説,“扭虧為盈”是2017年最亮眼的關鍵詞。

  “目前,每天都盈利頗豐。”12月25日,談及近期行情,四川德勝集團釩鈦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麥吉昌難掩內心喜悅。在他看來,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了這一輪鋼鐵産業發展的“春天”。

  去除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經濟運作品質的提高讓實體經濟迎來“春天”。

  2017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之年”。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省委省政府以提振實體經濟為著力點,以提高供給體系品質為主攻方向,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全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顯著。

  定思路把握主線堅定推進落實

  四川經濟工作的主線是什麼?堅定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是一年前,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給出的鮮明回答。

  省委書記王東明強調,要牢牢把握經濟工作主線,堅定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紮實做好推進“三去一降一補”、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振興實體經濟、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等重點工作。

  “今年攀鋼預計盈利有望突破5億元,終結連續6年的虧損。”歲末年終,攀鋼集團運作部部長劉奇帶來好消息。更讓攀鋼人高興的是,12月初,攀鋼集團西昌鋼釩有限公司冶煉DP1180汽車用高強鋼成功,成為國內第二家生産該鋼種的企業。這種鋼主要用於高檔汽車外板、結構用板以及汽車防撞等部件,將成為企業開拓市場提高效益“新利器”。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體現在微觀個體的運作上,更體現在四川經濟的方方面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之年”,四川牢牢把握經濟工作主線,堅定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關政策措施密集出臺——

  繼去年6月,省委、省政府聯合印發《四川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之後,今年2月,省委、省政府《關於以綠色發展理念引領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切實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新動力的意見》正式印發,為各地在新形勢下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發展質效指明瞭主攻方向和著力重點;4月,《四川省2017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方案》審議通過,從9個方面提出36項重點任務;6月,《四川省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實施細則》印發,推出了所有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的具體措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再部署、再深化。

  堅定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四川結合實際彰顯特色——

  在貫徹中央部署,系統落實“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外,四川結合實際,創新提出“一提一創一培”,即提品質、創品牌、培育新動能新動力。“這實際就是去除無效供給,增加有效供給,提高供給品質的具體措施。”省委政研室相關負責人表示。

  四川農業大省這塊金字招牌不能丟,我省堅持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突出市場需求導向,主攻農業供給品質,優化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經營體系,著力抓好建基地、創品牌、搞加工等重點任務,實施“十大行動”,建設“四區四基地”,推動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省委副書記、省長尹力強調,要在保障糧食生産安全的基礎上,持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加快推動農業實現由大向強的轉變。

  堅定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四川立足當下、兼顧長遠——

  在去産能等目標任務提前完成後,我省結合實際,提前謀劃未來。一個細節值得關注:在《四川省2017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方案》中,9大領域36項重點工作任務也將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增長新動能、提升增長品質效益等放在了“三去一降一補”之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事關長遠發展、極具全局意義的重大戰略部署,四川踩得準。”業內人士如此評價。

  明路徑破除“藩籬”提供更強支撐

  今年前11月,四川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4%,增速比全國平均水準高1.8個百分點。41個大類行業中有34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增長。“今年以來,四川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月度累計)一直保持在8.2%以上,而去年一直運作在7.4%-7.9%的區間內。”在省統計局相關負責人看來,實體經濟的亮眼表現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密不可分。

  在省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曾吉明看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轉型發展,背後最根本的支撐是制度改革創新,最終目的是要建立一套與高品質發展相適應的制度供給體系。我省明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梳理一年來四川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歷程,“改革”二字的分量沉甸甸的。

  四川是全國率先印發實施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實施細則的省份之一。通過減稅降費、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用能成本、用工成本、融資成本和物流成本等多措並舉,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已為企業減負530.8億元,全年有望達700億元。僅通過落實電力價格改革十項措施,全省全年有望降低社會用電成本100億元以上。落實涉企收費“緩、減、免”政策,四川是全國少數省定政府性基金和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均實現“零收費”的省份。

  破除“政策藩籬”,為供給品質躍升提供有力支撐,四川的改革更圍繞激發實體經濟活力展開。

  我省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全面清理規範省市縣三級行政許可事項。省市縣三級行政許可事項精簡規範為685項,“多證合一、一照一碼”全面實施。通過商事制度改革,近兩年新增市場主體相當於此前市場主體總量的50%。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四川出臺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指導意見,39.5%的省屬一級及下屬法人公司轉型為混合所有制企業。“向改革要動力,新的空間已經打開。”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勇表示,今年,長虹授權經營改革試點方案獲批,長虹在幹部人事、投資、資産處置等30項事項獲得授權,可自主決策。

  深入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我省發佈2017年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省級核準項目累計減少70%。在全國率先實行企業投資的備案項目“線上告知性備案”而“不再審批”的管理模式,超九成的企業項目可以備案方式實現“不跑路、網上辦”。

  擦亮農業金字招牌,四川一年來緊緊圍繞“優、綠、特、強、新、實”六字訣,全面奏響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四川樂章。“建基地、創品牌、搞加工”,截至目前,全省“三品一標”農産品達4951個,穩居全國前列;天府龍芽、四川泡菜等區域品牌,竹葉青、郫縣豆瓣等企業品牌知名度、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蓄動能“一減一增”提高供給品質

  從攻堅之年邁入深化之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全省“三去一降一補”在即將過去的2017年按下“快進鍵”,更深刻的變化也逐漸顯現。

  去産能:在去年提前完成粗鋼“去産能”420萬噸的5年目標後,2017年,四川又自加壓力全面完成新增77萬噸粗鋼“去産能”任務;積極推進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産能,截至目前,全省已關閉煤礦88處,退出煤炭産能1333萬噸。

  去庫存:加大對農民工進城購房支援力度,持續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加強住房和用地分類供應管理等多措並舉,截至10月底,全省商品住房庫存消化週期降至7.5個月,比去年底縮短1.2個月。

  去杠桿:全省規上工業企業資産負債率降至58.04%,較去年同期下降1.01個百分點。

  降成本:前三季度全省已為企業減負530.8億元。其中,通過減稅降費為企業減負347億元,通過降低用能成本為企業減負66.36億元。通過落實電力價格改革十項措施,全年有望降低社會用電成本100億元以上。

  補短板:西成客專建成並投入運營後,全省鐵路運營里程已達約4800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6642公里。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雙流機場擴能改造項目加快推進,川渝電網第三通道全面建成……

  存量資源優化配置的同時,不少專家學者注意到,新增長點逐步培育,四川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正加速蓄積。

  不久前,中國航發四川燃氣渦輪研究院研發總部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不但肩負著做強做優航空發動機“中國心”的使命,更將進一步完善四川航空發動機“全産業鏈”主線。一個項目帶動一個産業。早在項目開工之日,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相關負責人就展望:這個“高精尖”的新項目將帶動四川成為全國航空與燃機産業的重要一極。

  這樣的案例,在今年的全省工業經濟運作中早有體現。前11月,全省新項目新企業新産業等新動能對工業增長貢獻率超過50%。“全年佔比還有望進一步提升。”省經濟和資訊化委主任陳新有介紹,預計全年我省戰略性新興産業增長16%以上,比規上工業增速快一倍左右。

  不僅僅是工業,“農字號”文章同樣精彩。

  12月17日,200頭優秀“洋種豬”漂洋過海從加拿大“落戶”四川,拉開我省首次大規模引進種豬的大幕。我省將借力“洋基因”加盟,重振川豬雄風。引“外援”的同時,關鍵還靠自我變革。僅僅10多天后,四川省第五屆“稻香杯”優質米評選結果出爐,這是我省時隔11年後重啟這項以遴選優質稻種為導向的評選,目的清晰:重塑川米形象,加速終結“蜀中無好米”歷史。

  去産能成效顯著、房地産市場高庫存風險緩解、每年為企業減負超500億元、去杠桿為經濟守好“底線”、補短板提供有力支撐……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力,活力迸發的實體經濟重重標注2017!

圖片新聞
一週圖集精選 | 圖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