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侯衝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農業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帶頭做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篇大文章,推進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的要求,四川在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因地制宜發展精細農業、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嘗試。
四川省糧食生産功能區、重要農産品保護區劃定暨都江堰灌區百日行動啟動儀式8月3日在眉山舉行,正是從那一天開始,四川省“兩區”劃定進入快車道。經過2個多月的努力,“兩區”劃定雛形初現。
開展“兩區”劃定試點
年底完成1756萬畝劃定任務
10月9日,忙碌了一整個國慶長假的眉山市東坡區農技站站長余東海終於有時間歇歇了。
為完成東坡區糧食生産功能區、重要農産品保護區“兩區”劃定,長假期間,他和測繪人員跑了50多個村子。“截至10月9日,外業工作基本完成。”余東海透露。“從目前來看,推行效果不錯。”省農業廳糧油處負責人告訴記者,截至9月底,四川省已有崇州、大邑、邛崍等13個縣市區確定了作業單位;旌陽、青白江等6個縣市區招投標已挂網,即將開標。
經費方面,四川省有25個縣市區落實配套經費。其中都江堰灌區“兩區”劃定試點縣市區累計落實經費4863.6萬元,眉山市4個試點縣市區落實經費918萬元,德陽市5個試點縣市區落實經費965萬元等。
在推進“兩區”劃定中,內業是前提。只有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成果、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等內業工作完成後,才能開展外業工作。省農業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邛崍市、大邑縣已完成內業工作,廣漢市、羅江縣也正抓緊開展。
聽説自己種糧區域將被劃定“兩區”,廣漢市蓮山鎮錦花村種糧大戶楊萍點讚,“有了固定種糧的土地,心裏特別踏實!”與楊萍同樣興奮的還有“全國種糧售糧大戶”、眉山市好味稻合作社理事長李相德,他告訴記者,“兩區”劃定給他吃了“定心丸”,“以後可以放開手腳種糧了!”
今年7月四川正式全面啟動“兩區”的劃定工作,計劃在19個市州選擇42個縣市區開展“兩區”劃定試點,年底完成1756萬畝劃定任務。3年內,我省將在90個糧食生産重點縣、46個産油大縣完成5334萬畝糧食生産功能區和800萬畝重要農産品生産保護區劃定地塊任務。
今年4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建立糧食生産功能區和重要農産品生産保護區的指導意見》,全面部署“兩區”劃定和建設工作,要求力爭用3年時間完成10.58億畝“兩區”地塊的劃定任務,力爭用5年時間基本完成“兩區”建設任務,成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穩定重要農産品自給水準的基本支撐。
四川被寄予厚望
力爭為全國提供經驗、樹立標桿
外業工作結束後,還有更多工作在等著余東海。
按照計劃,眉山市東坡區今年“兩區”劃定任務是39萬畝,但在實際勘測過程中,余東海他們一共查看了44萬畝土地,涉及20個鄉鎮,191個村。“土地是否流轉、種了什麼作物、有無新建道路等等,都可能影響到最終的劃定。”他表示,多出來的面積正是為後續工作留出調整余量。
余東海介紹,“兩區”劃定面積確定後,將進行圖件編制,預計10月20日之前可以建好數據庫,然後將工作成果在村裏公示。如果村民對公示結果無異議的話,就可以簽訂管護責任書了。當這些工作全部完成後,農業部門會在劃定區域設置標誌牌,“兩區”就此劃定。
根據安排,四川省“兩區”劃定百日行動有望在本月底結束。接下來,四川省將建立健全跟蹤督導機制,加強“兩區”劃定的動態監管、過程監督;協調農業部儘快發佈“兩區”劃定的數據庫標準,明確相關技術規程,解決“兩區”劃定的技術壁壘;及時下發《四川省“兩區”劃定技術細則(試行)》,為縣市區提供指導,避免走彎路。
百日行動結束後,四川省“兩區”劃定並未止步。事實上,四川已經走在全國前列,試水闖關。農業部對四川“兩區”劃定工作寄予厚望,希望我省力爭為全國“兩區”劃定工作提供經驗、樹立標桿。
“率先完成‘兩區’劃定,是對‘天府糧倉’的有力保護,有利於夯實全省糧食綜合産能基礎,保障糧食産品有效供給,確保口糧絕對安全。”省農業廳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探索不同區域類型劃定經驗,為四川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現代糧油産業發展樹立新標桿。
職業農民
新型職業農民將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本報記者 李淼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今年全國兩會四川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就地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
憑著一張農業職業經理人資格證,崇州涌泉土地股份合作社職業經理人王茂君不僅在購買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時能享受政府補貼,到銀行還能申請數十萬元信用貸款,這讓他下定決心將“農民”這個職業進行到底。
農業職業經理人模式,正在四川多地生根發芽。10月10日,記者從省農業和農村體制改革專項小組辦公室獲悉,該辦日前印發《新型職業農民制度試點方案》,已在全省正式啟動試點,旨在推動新型農民職業化,培育四川未來現代農業發展的主導力量。
此次試點單位包括成都市,廣漢市、德陽羅江區、榮縣、西充縣、宜賓翠屏區、資中縣、武勝縣、宜賓縣、南部縣、丹棱縣10個縣市區,四川農業大學、成都農業職業科技職業學院、眉山職業技術學院3所農業院校。
據了解,我省將在試點地區探索培養經營型和從業型兩大類新型職業農民的制度安排,把經營型職業農民培養成從事農業經營的家庭農場主、專業大戶或農民合作社帶頭人,把從業型職業農民培養成為在農業領域從業的專業人員。
省農業和農村體制改革專項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制度試點是我省加快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十大行動方案部署的一項重要任務,關係農業農村長遠發展,將於2018年底開展試點工作中期評估,2019年底開展試點工作總結,並視情況研究制定下一步工作方案。
節約資源
小沼氣大能源脫貧奔康有了財氣和底氣
□本報記者 李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綠色發展,就是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設備正快馬加鞭運往榮縣,工程安裝和項目投資已完成逾8成,今年12月就能試運作,産氣啦!”10月10日,自貢佳禾新能源科技公司負責人曹禮銘將這一好消息告訴給記者。
曹禮銘激動的,正是首批國家補助的、由佳禾新能源公司實施的有機廢棄物處理生物天然氣試點項目。該項目總投資7200萬元,建成後可日處理畜禽糞便380噸、農作物秸稈50噸,日産生物氣12000立方米、有機肥料65噸、液態充施肥20噸。
不僅是佳禾,距該項目幾十公里外的富順縣城西南部晨光工業園區,12個巨大發酵罐也已安裝完畢。由四川鑫宇資源開發公司實施的有機廢棄物綜合利用年産1000萬立方米生物天然氣試點項目,也已完成投資80%以上。兩大工程的加速推進,意味著我省規模最大的沼氣工程項目即將建成投産。
這背後,是四川沼氣發展的全面轉型升級。我省是國內最早開發利用沼氣的省份,經過幾十年發展,目前還有607萬口戶用沼氣池,佔全國1/7,農村沼氣規模和數量均為全國第一,是名副其實的領軍大省。
近年來,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保護農村生態環境的新時代背景下,四川沼氣積極走上轉型發展之路。
201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部在全國首次開展特大型生物天然氣工程試點,我省2個項目進入試點。2個項目建成投運後,每年可處理58萬頭豬約27萬噸糞污,減少10多萬噸二氧化碳排放,年産生物天然氣總量可達1438萬立方米。同時,可年生産12萬噸固體有機肥、56萬噸沼液,為周邊10萬畝農田提供優質有機肥料。僅生物天然氣和有機肥生産,每年可直接帶來1.36億元收益。
省農能辦負責人表示,相比傳統沼氣工程,特大型生物天然氣工程對推動迴圈農業發展、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農村人居環境改善、農村節能減排和三産融合都具有重要作用。2個項目建成投運後,標誌著我省農村能源從戶用沼氣為主、沼氣工程為輔的建設方向,向規模化大型沼氣工程和規模化天然氣工程轉向的轉型升級探索邁出關鍵步伐。
今年,省委省政府首次把農村能源建設列為四川省22個扶貧專項之一,今年將新建規模化大型沼氣工程23處、新村集中供氣工程75處供氣6131戶、新建民族地區戶用沼氣200口。“據測算,一口8立方米沼氣池每年可為農戶增收節支1000元左右,多元效益顯著。”省農能辦負責人表示,農村能源建設正將沼氣變為貧困戶脫貧奔康的財氣和底氣。
土地承包
土地托給合作社當起“蹺腳老闆”
□本報記者 侯衝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主線仍然是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係。要抓緊落實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制度,真正讓農民吃上“定心丸”。
10月10日,梓潼縣青安村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超市裏,村民楊芬蕓又簽了一份新合同,將自己的一畝土地託管給合作社。“我年齡大了,種地身體吃不消,將土地託管出去,省心省力。”楊芬蕓説,去年她已託管了3畝土地。
該超市負責人魏強告訴記者,如果農民自己種地,一年收入幾百塊錢,託管之後,每畝地年收益在700到800元之間,“土地託管讓農民當起了‘蹺腳老闆’!”
有關專家表示,土地託管模式很好地服務了我國小農生産。它所提供的代種代耕、加工銷售等服務,都是小農自己幹不了或者幹了不划算的。所以,土地託管不僅與農戶家庭經營不矛盾,還實現了互補,確保將小農生産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更重要的是,託管後,土地所有權還是農民的,種什麼農民説了算,收成也歸農民。避免了土地‘非糧化’‘非農化’問題,這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意義重大。”省委農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