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普通人的生活注入文學的光亮
發佈時間:2024-12-17 09:09:56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劉雁翎 | 責任編輯:孫靈萱作者:劉雁翎(浙江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張映姝的詩集《她·們》(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4年5月出版),以組詩的形式完成一次對女性群像的書寫和描摹。作品描繪出一個個鮮活的女性形象,娓娓道來的講述、溫情的描寫、留白的敘事,極盡事理又滿懷深情,我在詩句中看到了不同時代背景下獨特、生動且豐盈的一個個“她”。詩人不僅是創作者,也是記錄者,透過“她們”,記錄普通人的生活,關心普通人的命運,為普通人的生活注入文學的光亮。時光流轉中的生命能量和精神力量,在一句句新詩裏生長出來,成為詩集的詩意底色。
張映姝在《〈她·們〉是一件意外又珍貴的禮物》中講:“靈感是曇花一現,持久的芬芳源自深刻而持久的挖掘和思考。”詩人以生活之眼、閱讀之眼、心靈之眼,發現、觀察和描摹女性。從身邊熟悉的人到偶遇的人,從書本人物到新聞報道中的人,從紅色經典故事“半條棉被”裏的徐解秀老人到“四道壩村的女支部書記”,都是詩人創作的源頭。書中的大部分女性形像是詩人運用人類學的田野方法,深入實地訪談呈現出來的。2023年,她被單位派往新疆喀什麥蓋提縣參加駐村工作,在此期間,她奔波于烏魯木齊、吐魯番、鄯善、昌吉、伊犁等地,採訪了許多普通女性,捕捉她們被生活的瑣碎細細打磨後煥發的動人光輝。在詩人的筆下,有巴扎上賣貨的女人、女服裝設計師、女非遺傳承人、企業女創始人、田間勞作的婦女等。她以文學的形式記錄下努力生活的一個個普通女性,記錄不同行業、不同時期的女性生活,讓讀者透過詩人的筆真切地觸摸歷史。
詩人是通過觀察、感知、想像來理解世界的,然後借助藝術思維加以呈現。生命與情感經驗的厚度是由不斷累積的瞬間體驗所決定的,細節是無數個瞬間體驗的凝聚。張映姝正是使用這種敘事性的細節來建構詩歌情境。她的創作視角聚焦于女性群體的不同面向,以富有表現力的細節,描寫了“她們的優秀,不僅僅是事業、理想達成的成功,更有面對生活厄運、人生挫折、歷史波瀾所歷練出的豁達通透、百折不撓、笑看風雲的精神之美”。
張映姝在《庫木塔格沙漠看日出的女人》中寫道,“她早已確定,光的起點/太陽露出了頭。不是雲層後的淩空一躍/太陽在奔跑,向南/她揉揉眼睛。露頭的太陽/還在奔跑,向南,向南/奔跑中,露出臂膀、腹部/舒展四肢,長出雙腳”。在這首詩裏,細節豐富了抒情主體的形象,動作、語言等多種細節營造出強烈的現場感。“太陽”這個生動的意象被賦予多層次的情感空間,平常的生活變得鮮活起來,有了跌宕的層次,變得靈動而有詩意。由於文字充滿力量感和無限生機,詩歌也就有了美學的意義。
寫生活,寫時代,以詩學的筆觸描寫生活,可以更好地抵達生活的真相,增強詩歌的共鳴度和感受力。詩人由一個人看到一群人,看到她們命運的相通性。詩人與她、她們的情感共鳴,轉換為讀者與作者的情感共振。張映姝常常將抒情對象個人的情感與時代融為一體,與其説她是詩人,不如説她是她們的捎話者,透過“詩歌”,重新理解她們與世界的關係,重新審視文學與生命的關係。
寫她們實際上是詩人在展現一種自覺,詩人通過對她們的觀察與交談,來完成一次次自我潛意識的書寫,以及對生活世界與生命存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