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鏡頭、用愛戀之心與故宮對話——李少白鏡頭定格的歷史風華

發佈時間:2024-12-16 09:13:16 | 來源:北京日報 | 作者:鄭欣淼 | 責任編輯:孫靈萱

鄭欣淼

對廣大故宮愛好者而言,李少白先生的大名可謂如雷貫耳。他的故宮系列攝影作品,不僅成為故宮攝影的一個符號標簽,也是中國傳統建築題材的傑出藝術作品,在中國攝影界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故宮,即紫禁城,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有24位皇帝相繼在此登基執政。故宮歷經六個世紀的風霜洗禮,承載厚重的年代變革,六百年仍然完整巍峨屹立於世人眼前,金碧輝煌,紅墻黃瓦,殿宇樓臺,壯觀雄偉,令世人驚嘆。故宮的整體建築無論是空間佈局,還是外觀形制,都是中國古建築中無與倫比的傑作,是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結晶,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築群之一。

李少白選擇故宮作為一生的創作對象,可謂慧心獨具,他潛心拍攝近四十年,用精湛的影像,表達出攝影藝術家對故宮的理解和詮釋。他通過豐富的鏡頭語言,將故宮紅漆剝落的宮門、銹跡斑斑的鎖頭、歲月累痕的銅缸、峻冷威武的石獅、高墻夾峙的甬道、長滿苔蘚的臺階等等,一一展示在人們面前。李少白的攝影作品感動了很多人,顯示出不凡的藝術成就。他用獨特的攝影視角和靈動的光影語言,展示出氣勢磅薄的故宮建築之美。他用自己的理解,用心靈的感悟,表達出故宮影像充滿詩意的宏大境界。

故宮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是世界文化遺産。2003年,中央電視臺和故宮博物院合作,拍攝百集《故宮》大型紀錄片,我們特邀李少白作為唯一的攝影師全程參與。他用藝術的眼光和手法,給我們展現出一個有別於他人眼裏和鏡頭裏的“看不見的故宮”。在李少白的鏡頭中,故宮並不僅僅是建築的物質形態,更是蘊藏恢弘歷史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載體。他懷揣著一顆虔誠之心,利用幾十年磨礪出的精湛技藝和對藝術創造孜孜不倦的探求,把自己加到故宮的拍攝畫面中去,用獨有的理解來表現故宮的歷史滄桑,拍到許多獨一無二的故宮攝影藝術佳品。至今,我們都為當年的決定感到慶倖。

我和少白先生曾經多次一起拍攝故宮,也看過他的故宮攝影展,他的獨到眼光和創作手法總帶給我許多意外和驚喜。透過李少白攝影鏡頭下的一幅幅深宮景致,那些被歲月塵封的宮廷舊事,逐漸變得鮮活、生動起來。在每一個沉靜物象的後面,李少白都看到了活生生的人。我們仿佛能觸摸到數百年來的故宮往事,人與人之間的愛恨情仇、宮墻內外的刀光劍影、君臣之間的矛盾衝突……那些掩藏在雕欄玉砌間的帝王氣象,撲面而來;流落在衰草碎瓦間的歷史碎片,不期而至;回蕩在古井亭閣間的深宮幽怨,訴説不已。李少白的藝術鏡頭,捕捉到了故宮景象背後的情緒情感,和歲月一同老去的歷史瞬間得以重映昭顯。

故宮是偉大的風景,更是中國幾千年文明的濃縮,每一個畫面都足以震撼人心。這麼多年來,李少白一直用自己的影像來表現故宮,也借助故宮來表達他的藝術創思,在經年累月的故宮攝影生涯中,李少白找到了他自己的價值。他身上有藝術家天馬行空的不羈氣質,更有溫柔如水的情懷,他一直在用鏡頭、用愛戀之心與故宮對話。非常感謝故宮,感謝攝影,更感謝美,讓我和李少白相識並相知,成為老友多年。非常讓我欽佩的是,這些年來,李少白可謂“佳作頻出”:第一,其拍攝不止,哪怕步入晚年,李少白還扛著他的相機,穿行于故宮的殿宇、樓閣之間,忠實記錄故宮形貌的嬗變。第二,其筆耕不輟,這些年來,李少白堅持從他的影像庫中精選佳作,變成一本本充滿溫度的出版物(我為其撰序的就有好幾本),讓更多的讀者通過他那些攝人心魄的照片了解故宮、熱愛故宮,完全稱得上是一個“故宮形象傳播者”。(作者為故宮博物院原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