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香中品讀陳嘉庚傳奇人生
發佈時間:2024-12-05 09:24:55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作者:高喬鐘 沁蕊 | 責任編輯:孫靈萱高喬鐘 沁蕊
“民心不死,國脈尚存,以四萬萬之民族,決無甘居人下之理。今日不達,尚有來日,及身不達,尚有子孫,如精衛之填海,愚公之移山,終有貫徹目的之一日。”1919年,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在《為倡辦廈門大學校附設高等師範學校演講詞》中表達了他以愛國救亡為己任的決心。
圖為《陳嘉庚文集》書影。福建教育出版社供圖
陳嘉庚被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長期以來,對陳嘉庚的學術研究持續推進。日前,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陳嘉庚文集》在陳嘉庚誕辰150週年之際面世,這部文集經華僑華人研究學者40年接力編撰,是目前為止國內收錄陳嘉庚著作、言論等資料最完整的文集。
記錄奔走足跡
從南洋僑居回憶,到行走新中國所感,《陳嘉庚文集》“著述卷”收錄陳嘉庚公開刊行的著作;從籌辦廈大時的振臂呼籲,到訪問延安時的慷慨演説,“言論卷”記錄陳嘉庚在演講臺上留下的餘音;從愛國興學的殷切囑託,到共度時艱的堅定決心,“書信卷”匯總陳嘉庚與各界人士的通信;從旗下企業的公告,到合作機構的公文,“文牘卷”留下陳嘉庚奔走於時代洪流中的足跡。
“陳嘉庚先生的著述、書信、言論等文稿涉及面廣、分量重、時空跨度大,收集整理工作具有特殊價值。”《陳嘉庚文集》主編、華僑大學教授許金頂介紹,《陳嘉庚文集》力求全面收集整理陳嘉庚生前著述、書信、言論、電函及通啟等文獻,並按內容屬性分為著述、言論、書信、文牘四卷,共計約300萬字,不少文章為國內首次公開。
據介紹,此次文集的編輯充分運用網路資源,開展資料擴容工作,蒐集整理海內外前輩先賢的成果和各公藏機構的資料,並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開展與歷史背景、多元地方詞彙及僑史人物等有關的註釋工作。
“陳嘉庚先生的許多文章夾有閩南語、外來語,許多詞彙的譯法、稱呼等與今日有所不同,讀者閱讀起來存在一定困難。對此,編纂者對重要的人物、事件、地名採用‘隨文註腳’,以疏通上下文意,也讓研究者有源可尋、有史可查、有據可考。”福建教育出版社副社長陳楷根説。
跨越40年接力
“我40年的夙願實現了!作為老歸僑,我感到十分欣慰!”在《陳嘉庚文集》新書發佈會上,年近90歲的華僑博物院名譽院長陳毅明動情講述自己參與文集編纂的漫長歷程,會場內多次響起熱烈掌聲。
陳毅明的動情講述也代表了華僑華人學界共同的心聲。從1984年福建省報請中共中央宣傳部批准成立“陳嘉庚文集編纂委員會”,到1994年100余萬字的《陳嘉庚文集(徵求意見稿)》編輯成冊,再到2020年2月集美大學、華僑大學、廈門大學、福建教育出版社牽頭重新組建《陳嘉庚文集》編輯組,重啟《陳嘉庚文集》編輯工作,《陳嘉庚文集》的編輯出版工作橫跨40年,凝聚了多代學者的心血。
“文集的成功出版離不開幾代學者的合作以及各界人士的熱情支援。編輯過程中,當我們在陳嘉庚先生生平事宜、馬來亞古地名、新馬語言和風俗等內容上遇到無法確定的學術問題時,陳毅明老師會及時給予指導,如果仍存疑問,我們就不厭其煩地查詢資料,有時也會向新加坡、馬來西亞的陳嘉庚研究學者尋求幫助。許多與陳嘉庚先生有緊密關係的機構和個人都熱心地為我們提供幫助,給予鼓勵,讓我們深刻感受到‘嘉庚精神’穿越時空的力量。”許金頂説。
深化“嘉庚精神”研究
“大量原始底本資料可以幫助我們重回曆史現場,更加真切地理解陳嘉庚先生及其所處的時代。”參與文集出版工作的福建教育出版社總編辦主任唐瑜敏説,在文集編輯過程中,資料的蒐集、輯錄、甄別、糾錯、加注都工程浩大,但真實的史料更讓人感受到陳嘉庚先生歷經浮沉依然不變的赤子之心。
許金頂認為,這部詳盡完備的《陳嘉庚文集》能夠為學界拓寬“嘉庚精神”研究領域,深化僑史研究,豐富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理論和方法。讀者可以借由文集了解和緬懷陳嘉庚先生的傳奇人生,感受陳嘉庚先生“忠公、誠毅、勤儉、創新”的精神力量。
“《陳嘉庚文集》作為學術成果問世,不僅是華僑華人歷史研究界的大事,也讓以陳嘉庚先生為代表的華僑華人的重要歷史地位被更多人知曉,對弘揚‘嘉庚精神’、增強中華民族精神的凝聚力以及增強中華文化的認同感與自信心具有重要意義。”陳毅明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