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該如何閱讀創作?作家、閱讀推廣人深度對話
發佈時間:2024-12-04 08:57:55 | 來源:光明網 | 作者:邱曉琴 | 責任編輯:孫靈萱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我們如何高效地閱讀?如何從中汲取營養?如何讓閱讀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日前,第十四屆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名家領讀活動》總結儀式在北京市勞動人文化宮太廟祧廟舉辦。其間,《文藝報》原總編輯、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梁鴻鷹,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河北作協名譽主席關仁山,全民閱讀十佳推廣人、中國書店出版社原副社長豈航圍繞“今天我們該如何閱讀”主題進行座談分享。《光明日報》副刊版主編饒翔主持座談。
每本好書都渴望讀者對它的超越
當前的出版物浩如煙海,古代、現當代的經典圖書眾多,面對這麼多的圖書,我們應該怎麼樣去閱讀?
梁鴻鷹認為,當下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途徑非常多,但是看電影、看戲、看電視劇、刷短視頻等等,任何一種形式都比不上閱讀,跟書的這種交流,尤其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時,人們最需要從書本裏汲取智慧和營養。
“在讀書方面,要做一個主動的閱讀者,不做軟弱的閱讀者,要做勇敢的閱讀者。”梁鴻鷹説,除了他人薦書,自己要自主地探尋好書。在這個過程中,面對眾多圖書,首先要處理好博與專的關係,既要打開閱讀的面,也不能過泛。第二要處理好泛與精的關係,一定要潛進去,不能浮皮潦草,要讀出心得,讀出書的言外之意。第三要處理好古與今的關係,《紅樓夢》等經典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讀得懂,是一種有難度的閱讀,是對人的智力和知識的挑戰。每本好書都渴望讀者對它的超越,除了吸收它之外,也要去超越它,從當中獲益。第四要處理好吸收與創造的關係,從書裏吸收的知識,可以激發人的創造力,有助於對世界和事物的認知,反哺創作以及為人處世、為人之道等。一個理想的閱讀者,除了吸收之外,還要有對它的反思和批判。
“開卷有益,讀書有益於我們身心,為我們打開窗戶,增加營養,然後看到世界更深更廣的地方。但也不能把它過於功利化、過於窄化。”在梁鴻鷹看來,對人來説,精神上的樂趣非常重要,如果我們都能從書裏得到快樂,快活起來,整個人變得有趣了,那麼這本書的滋養就是作者所期待的。
勤奮創作,為讀者提供好的“食糧”
關仁山與何申、談歌被文壇譽為河北“三駕馬車”。這些年,他一直關注燕趙大地上人民生活的變化、時代的變遷,創作了《金谷銀山》《白洋淀上》等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
那麼,從作家的角度,關仁山如何看待閱讀。
“全民閱讀給作家以壓力,也給予動力,就是面對今天這個新時代,我們要提供什麼樣的思想?如何寫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關仁山説道。
在他看來,年輕作家蔡崇達的暢銷書《命運》抓住了當今年輕人的敏感神經和精神困惑,特別是找到了讀者、作家與這個時代的精神連接點。老一輩作家柳青的《創業史》和周立波的《山鄉巨變》則好在雅俗共賞,吸收了中華民族美學傳統的神韻,同時融入他們那個時代,塑造出梁生寶、鄧秀梅、劉雨生等新的藝術形象。
這些年,關仁山的創作一直關注農村,並且受浩然老師等感染,要“永生永世為農民寫作”。
“作家有責任塑造新時代的新人,這個新人讓今天的讀者看完之後,給他以思想啟迪,引領他的人生。”關仁山談道,面對時代困惑和人們心靈的震蕩,作家要用文字的美、藝術的形象給人以啟迪,與讀者共同來完成心靈的再造。
關仁山表示:“所以,我們的作家要深入思考,研究這個時代,用我們的勤奮創作,塑造好的形象,給讀者提供好的食糧。”
介入閱讀,養成閱讀習慣是當務之急
在新媒體蓬勃發展的當下,我們如何通過閱讀推廣去培養廣大讀者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興趣?
豈航是一名“跨媒體閱讀推廣人”。2007年,他創辦了網際網路讀書節目《夏邦説書》,以“圖書推薦脫口秀”形式推廣閱讀。2021年6月,他策劃並創辦了中國首家以幽默為主題的書店——幽默書店,成為網紅書店。
多年來,豈航參與了閱讀出版的整個流程,從上游到下游,他是作者,也是讀者,他是書店的管理者,也是發行者。他説,這完全是出於對閱讀的熱愛,就是愛讀書。
“我覺得我是一個好讀者。”多年來,豈航保持著一週精讀兩本至三本書的習慣,於是他讀了很多很多的書。
在豈航看來,對於現在當代人來説,圖書、閱讀可謂稀缺資源。要去獲取這個稀缺資源,去介入到閱讀裏,養成閱讀習慣無疑是當務之急。
關於他從事十多年的閱讀推廣工作,豈航談到了表達的重要性。他認為,作為閱讀推廣人,在引導別人開始閱讀和怎麼閱讀的時候,自己要掌握怎麼樣去表達更能吸引人,能吸引到更多的社會大眾,從老年人到中年人到孩子。“如果把表達做到了,我們才是一個更好的閱讀推廣者。”
(光明網記者 邱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