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永恒魅力的內在奧秘

發佈時間:2024-11-26 09:06:06 | 來源:北京日報 | 作者:張峰 | 責任編輯:孫靈萱

《史記》被譽為中華文化的根基和世界文化的瑰寶,其間蘊含著深邃的哲理、卓越的史實和百科全書式的內容,為世代中華兒女提供了寶貴的思想養分。著名史學家陳其泰教授精研《史記》四十余載,堅持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賡續中華文脈,著成《〈史記〉精華十五講》(以下簡稱“《十五講》”),旨在發掘《史記》獨特的文化魅力,闡釋其跨越時空的永恒價值,為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史記〉精華十五講》陳其泰著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史家歷史觀察力的巨大飛躍

陳其泰從歷史的演進與司馬遷的歷史觀察力兩個角度考察《史記》氣魄宏大的著史體系,提出了“多維歷史視野”的新概念,解讀了《史記》具有永恒魅力的內在奧秘。

陳其泰認為,先秦史家以“時間維度”觀察歷史,視角較為單一,而司馬遷則以“時間維度”“人物活動維度”“典章制度和社會情狀維度”等多維視角觀察歷史,開創了“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體配合“立體式著史”的新格局。其中,“本紀”是《史記》的著史綱領,輔以十“表”,從時間維度書寫了中華民族自黃帝以來至西漢武帝時期的社會演變與歷史盛衰,體現了司馬遷“通古今之變”的著述旨趣。

“本紀”“世家”“列傳”雖功能不同,但各具記人的特點,彰顯了“人創造歷史”的寶貴价值。尤其是,春秋戰國以來各類卓犖之士紛紛登上歷史舞臺,劉邦無累世之功而建立漢朝,歷史的巨大變動,促使著司馬遷從“人”而非“神”的角度對此做出解釋,反映了中國史家理性精神的滋長。在陳其泰看來,《史記》的五體結構是外在形式,其實質內涵則反映了人類對自身歷史認識從一維到多維、從簡單到複雜、從平面到立體的變化,是史家歷史觀察力産生巨大飛躍的體現。

寫出中華民族的歷史大勢

陳其泰善於透過紛繁複雜的史事洞察歷史的本質。在《十五講》中,他從“中華民族史”書寫的新視角觀照《史記》的編纂,理出了貫穿《史記》全書的主線,即司馬遷要寫出中華民族從分裂走向統一、各民族從分散走向融聚並初步形成中華民族的歷史大勢。

陳其泰通過對《史記》“本紀”和十“表”等篇章的綜合研究,強調司馬遷從縱向上梳理了中國歷史由周初的分封,到春秋戰國分立,再到秦漢大一統國家的建立和鞏固的發展趨向。其間隱然暗含著兩條歷史發展的主線,一是中國社會由分封制向中央集權制發展,二是中華民族由諸侯爭霸逐步走向統一。這反映出司馬遷對歷史發展趨勢的卓識。

從橫向上來看,《史記》設有《匈奴列傳》《南越列傳》《東越列傳》《朝鮮列傳》《西南夷列傳》《大宛列傳》等系列篇章,陳其泰認為這些篇章不是孤立地記載周邊民族的歷史,而是反映了周邊民族與中原民族關係不斷緊密,在雙向的交流與互動中逐漸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融合格局。這種認識,對於我們考察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與發展,具有重要的學理意義。

鍛造了中華民族文化基因

《史記》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不僅記載了漢武帝之前的全部歷史,而且對秦漢之後史學的發展深有影響,因此探討《史記》在中華民族文化基因鍛造史上的貢獻,就成為陳其泰關注的新命題。他從五個方面總結了《史記》為鍛造、提升中華民族文化基因作出的貢獻:弘揚傳統、疏通知遠;革新創造、窮變通久;加強統一、凝聚團結;熱愛和平、反抗壓迫;包容共輝、和諧有序。陳其泰指出,這五個方面相互聯繫,具有融通性特點,其中弘揚傳統是中華文化持續發展壯大的根脈;革新創造是中華文明演進的動力;加強統一、團結凝聚是中華文明戰勝一切艱難險阻、不斷取得勝利的強大保證;熱愛和平、反抗壓迫是中華文化的願景和氣概;包容和諧是中華文化的胸懷和神韻。

這種立足中國文化實際,結合當下時代需求,通過視角轉換而對《史記》作出的新探索,不僅推進了“史記學”研究,而且有助於我們深入發掘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民族精神,助力文化強國建設。

追求歷史著述之“美”

陳其泰在1992年出版的《史學與中國文化傳統》一書中,為自己定下的研究宗旨是:“寫出我對於我們偉大民族的優良傳統和文化珍品的摯愛,寫出我對於實現振興中華宏偉目標的渴求。”作者始終將自己對偉大祖國文化的摯愛之情融于學術研究,讓讀者從閱讀經典中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民族自豪感。

《十五講》結構嚴謹,層次分明,體現了作者對於歷史著述“美”的追求。全書十五講的安排有著內在的邏輯秩序:第一、二兩講側重從時代與思想兩個方面,論述《史記》的形成背景;第三至十三講圍繞《史記》的思想內涵進行討論,作者按照“總—分—總”的敘述模式,利用第三、四兩講總論《史記》的編纂成就,第五至十二講分述《史記》五體創設的立意與敘事、議論的特色,第十三講總論貫穿《史記》全書的主線;最後兩講闡發了《史記》傑出成就的深遠影響與當代價值。故而,《十五講》每講之間銜接緊密,嚴絲合縫,渾然一體。

《十五講》又一特點是語言生動,讀之使人回味無窮。作者將《史記》對漢初社稷群像的刻畫,對伍子胥的韜略以及由此而影響楚、吳、越三國盛衰的分析,對醫者、遊俠等平民階層的闡釋,對春秋戰國至漢初晏嬰、藺相如、張良、陳平、韓信等智者謀士所展現的民族智慧的論述,栩栩如生地展現出來。如此有助於這部經典名著融入百姓日常。

(作者為西北大學歷史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