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寄大愛——讀鐘兆雲《奔跑的中國草》

發佈時間:2024-11-25 08:46:58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作者:白燁 | 責任編輯:孫靈萱

白燁

作為一個平凡而偉大的農林科學家,林佔熺在菌草技術發明創造方面的突出事跡與傑出貢獻,經過文藝作品的傳播被人們日益熟知。這其中有鐘兆雲的貢獻,他用幾年時間跟蹤林佔熺在菌草研製與推廣上的“奔跑”足跡,用生花妙筆寫出了報告文學《奔跑的中國草》,讓我們了解了菌草研製的艱辛與效果的神奇。

福建農林大學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林佔熺教授,是電視劇《山海情》中淩一農的原型。為解決菌業生産中日益嚴重的“菌林矛盾”這一世界級難題,他無數次發明實驗,終於找到了以草代木、培養食藥用菌的科學方法。他以全新的菌草技術,帶動寧夏閩寧脫貧致富,又以不斷改進的菌草技術,在國內改變了一些地方的自然生態,在亞非拉地區帶動了當地的産業振興與經濟發展,使不斷“奔跑”的菌草,成為致富一方、造福世界的“幸福草”,為國際減貧和生態保護作出了獨特貢獻。

閱讀《奔跑的中國草》,我最深刻的印像是:好作者遇到了稀有題材,好文筆寫活了時代榜樣。鐘兆雲此前已經寫過不少有影響的紀實文學力作,這次選擇以林佔熺為對象,可謂適逢其會。福建籍作者寫福建籍傳主,有地域上的便利,關鍵是鐘兆雲“懂得”林佔熺,熟知“菌草”的特殊價值所在,也深諳林佔熺的個人秉性與精神品質。因此,作品用採訪得來的細節鋪陳故事,展開從容不迫的敘事,由林佔熺個人的科研愛好,到家人的全情投入,寫出了菌草研製從實驗到成功,從事業到産業的發展進程及其貫注于其中的把個人追求與國家需要緊密聯繫起來的家國情懷。

鐘兆雲的敘事從容自如,文筆更是走心入情。因此,林佔熺在科研和技術推廣、援外上的堅韌不拔和殫精竭慮,給人印象十分深刻。研製初期,沒有資金,自己貸款;出國參展,自己墊錢,突出體現了主人公自力更生、自立自強的精神。林家的親情在菌草事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令人感動。林佔熺的六弟在工作中不幸殉職,五弟林佔森又毅然參與進來。女兒林冬梅已經在新加坡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但受父親的事業感召,毅然回國加入研製團隊,助力菌草技術走向世界。林佔熺把一家人帶入這項事業中,也表明瞭林家人在濃濃親情中蘊藏著深深的技術報國情懷。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鐘兆雲在《奔跑的中國草》寫作中,通過對研究過程的細緻鋪排和推廣工作的精細描繪,自然而然又擘肌分理地寫出了菌草技術的多樣化效用和林佔熺個人的多重精神境界。

林佔熺研發菌草技術的本意是以草代木,另辟蹊徑,但在研發過程中不斷深入又不斷超越,研發出巨菌草和“綠洲一號”後,重心便從“菌”逐步轉移到了“草”,使得菌草的效用從早先的脫貧致富、鄉村振興,走向了環境修復與生態保護。而隨著在越來越多的國家移植與推廣,菌草的效用擴展到外援領域,成為中國品牌、中國貢獻的代表,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發揮了作用。從原本的“以草代木”到後來的“植草代林”,由起初的“興農富民”,到後來的“造福人類”,小小一株草,功效何其多,簡直可以用神奇來形容、用無價來估量。

通過這部文質俱美的作品,我們了解到,在菌草研發與推廣過程中,林佔熺上下奔波,不屈不撓;敢作敢為,率先垂范;不懼爭議,忍辱負重;不計毀譽,務必爭先,更是釋放出了一種多重元素交相匯聚的精神內力,其中顯然包含了求真務實的科學家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

(作者係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名譽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