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大地 駿馬馳騁

發佈時間:2024-11-19 09:27:17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 陳圓圓 | 責任編輯:孫靈萱

一匹“駿馬”

馬駿,獲“駿馬獎”!

這或許是冥冥之中的緣分。來自寧夏西吉的作家馬駿,筆名柳客行,憑藉散文集《青白石階》成為第十三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最年輕獲獎者。

因患病從小就無法行走的他,與父親都是第一次乘坐飛機。他們用了整整一天時間,從寧夏西吉來到廣西南寧。看著馬駿坐著輪椅登上頒獎臺,他的父親感嘆,“向前邁了一大步。”

本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部分獲獎作品。中國作協供圖

在頒獎典禮上播放的視頻裏,墻上映照出的馬駿影子從輪椅上站了起來,大步往前走去。“拍出了我的內心世界。”馬駿説,“這世間真善美的種子長成的糧食,讓坐在輪椅上的孩子慢慢長大……這個孩子,願意用一生時間去播種真善美,還有愛。”

臺上燈光璀璨,輪椅上的青年自信微笑。11月16日晚,由中國作家協會、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4中國文學盛典·駿馬獎之夜”在南寧市舉辦。頒獎典禮上的這一幕,深深感動了在場觀眾。

文學的足音,激蕩八桂大地。文學盛典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新穎樣式和破圈傳播打造讀者廣泛參與的“文學節日”,展現新時代民族文學事業高品質發展的美好圖景。

自1981年創辦起,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已評選13屆,共計759部(篇)作品、49位譯者獲獎,在繁榮民族文學創作方面作出巨大貢獻。此次共有25部作品和5位譯者獲獎,包含長篇小説、中短篇小説、報告文學、詩歌、散文、翻譯等6項,作品內容涵蓋脫貧攻堅、鄉村全面振興、科技創新等題材,兼具“國之大者”“民之小事”,彰顯多元特色與一體意識。

“獎項就像鬧鐘,提醒你要繼續寫下去。”馬伯庸獲獎的《大醫》以上海華山醫院為題材,他坦言,寫完一部長篇小説,就像是完成一次馬拉松長跑,“長跑是考驗自我的身體極限,而寫作則是在探索我們的心智邊疆”。

“豐富多彩的民族生活景象,絢爛多姿的民族時代氣象,博大崇高的民族精神形象得以呈現。”擔任評委的中國作協創聯部主任彭學明認為,本屆“駿馬獎”展現了以文學的樣式講好民族故事和中國故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豐碩成果。

一條河流

大河蜿蜒流過塔裏木盆地,孕育出沙漠綠洲的盎然生機,也滋養著阿舍筆下的《阿娜河畔》。

“‘阿娜’是維吾爾語‘母親’的意思,我在查閱一本民間故事集時發現,阿娜河正是塔裏木河的古稱。”那一刻,阿舍突然感覺自己同故鄉、同歷史建立起了情感聯結。

《阿娜河畔》寫的是邊疆建設的創業史,具有清晰的生活質地和強健的心靈強度。阿舍自小在塔裏木河邊的農場長大,創作前用了五六年時間準備,通過閱讀和採訪,積累了大量農業、水利、教育等方面的資料,“在生活的現場‘紮下根’、從各個細小的縫隙‘切進去’,實實在在做生活的學生,做人民的學生。”

這部作品入選了中國作協“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攀登是寫作者的永恒姿態。”阿舍説,她在創作時“開始下意識地將視角從自我的個人記憶,轉向故鄉更為遼闊的生活與歷史,著重關注土地、人、時代三者之間的關係”,通過對集體記憶和個人記憶的交融來書寫歷史,力圖達成一種細微與宏大兼而有之的敘事。

“這個過程中,中華民族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更加自然地融入筆下。”阿舍説。

百川同源,共向滄海。此次獲獎作品中,多部作品與河流有關,塔裏木河、漓江、鴨綠江……精彩紛呈的文學如江河行地,共同滋養著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2024中國文學盛典·駿馬獎之夜”現場。列來拉杜 攝

一本書與一個村莊

“世界那麼大,唯獨是你,讓我魂牽夢縈,堅守心底唯一的字:村。”晨曦初露,臺盤村在雞鳴中醒來。作家姚瑤心底的“村”,從貴州大山深處苗寨的一場籃球賽中走來。

2022年夏天,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臺盤村因籃球賽火爆“出圈”。因為工作單位對口幫扶臺盤鄉,姚瑤曾多次來到這裡。駐村第一書記、致富能手、返鄉創業者、鄉村解説員……他無數次零距離接觸臺盤村的人與事,挖掘著“村BA”火爆“出圈”的文化密碼。

他獲獎的報告文學《“村BA”:觀察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窗口》,書寫了臺盤村老百姓歷經脫貧攻堅後的新變化,展現了鄉村全面振興的美好畫卷。

“臺盤村的‘小’承載著這個時代的‘大’。”頒獎典禮上,姚瑤身著民族服飾,袖口的侗繡格外精緻。他表示,作為經歷者、在場者,必須以更加主動的姿態和更加宏大的歷史視野,深扎火熱現場,“在富有時代特色的現實中,去尋找隱藏在村莊深處的光芒,向全世界講述中國鄉村蓬勃發展的美好故事”。

鄉土是永遠的題材寶藏和靈感源泉。作家只有紮根生活、潛心創作,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才能持續迸發。對此,獲獎作家代表深有感觸。

“生命中最親切的土地,或者搖籃。”作家凡一平回到魂牽夢繞的廣西上嶺村後,《上嶺戀人》的故事如井噴般涌入腦海,“故鄉賜予我靈感,我也通過文學反哺家鄉”;

“在祖國遼闊的大地上,兩個相距遙遠的地方,就這樣通過文學‘心心相印’。”譯者艾布來自西北,他翻譯的是第十二屆“駿馬獎”小説《駐村筆記》,故事發生地在廣西,“通過文學,我們更加緊密地擁抱在一起”;

…………

多年來,“駿馬獎”不斷發掘作家作品,“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氣象萬千,“人民閱卷行動”等活動跨界傳播,文學凝聚人心、激發情感、傳遞價值的功能愈加彰顯。

正如此次盛典的主題:金色的駿馬從光影層疊的長河中躍出,在推動新時代文學高品質發展的新征程上,“人民大地文學無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