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聲川:很幸運70歲了還擁有足夠的創作力

發佈時間:2024-11-19 09:01:02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應妮 | 責任編輯:孫靈萱

“這些年,你有沒有想過我?”1986年首演的話劇《暗戀桃花源》(簡稱《暗戀》)中,這句催人淚下的問話飽含著巨大想像空間。現在,這些留白由賴聲川自己親手填滿。該劇正在北京演出,演出票則早早售罄。

賴聲川的第40部原創作品《江/雲·之/間》被視作《暗戀》的續集,江和雲對應的正是劇中的江濱柳和雲之凡。觀眾在《暗戀》中看到他們故事的頭尾——一對相愛的戀人在1949年失去彼此音訊,持續互相寫信哪怕明知對方收不到,直到暮年二人在台北的病房重逢;《江/雲·之/間》補足了這中間的歲月——張震和蕭艾飾演的男女主角,以讀信作為全劇的架構,穿插二人的日常生活以及數次擦肩錯過。

11月16日晚,話劇《江/雲·之/間》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上演。王開攝

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70歲的編劇兼導演賴聲川坦言,動筆寫這部劇的初衷在於記錄自己小時候的台北,“我個人認為,那時候的台北可能是全世界最特別的城市。包括我的父母,他們雖然看起來很優雅,但每個人其實都心事重重。我們小孩子並領會不到,只是在一起沒心沒肺地玩鬧。大人臉上偶爾流露的憂思,我們是看不到也看不懂的。”

在書信中,《暗戀》臺詞中出現的人物,譬如雲之凡的妹妹、母親、大哥,江濱柳的朋友韓大哥、兒子等等,都出現在這萬花筒般的舞臺上,勾連起如蛛絲般纏繞的人情社會。

而手寫書信,對當下年輕人來説已是古早的事物。“確實,現在的年輕觀眾可能都沒有手寫過書信,但是他們或許能從劇中體驗一下給戀人寫信、寄信、等待回信當中的種種複雜情緒,激動、興奮、忐忑、期待……”賴聲川認為,這樣的感情其實是共通的,不會因為形式而産生巨大差別。

在網友評論中,“台灣民謠之父”胡德夫的加盟被讚譽為“神來之筆”。他在臺上吟唱著“太平洋的風,一直在吹”,《橄欖樹》和《匆匆》在他滄桑嗓音的演繹下令人幾欲落淚。

賴聲川和胡德夫相識超過50年,年輕時候一起在台北的艾迪亞咖啡館玩音樂、組樂隊。“這些年我倆交集不多,但只要有事情,一個電話就來了。當時他一臉茫然地走進排練場,問‘要我來幹嗎?’隨即他説‘我是那個桃花源,對不對?’”“真的他很懂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他就是‘桃花源’,也是留白,更是江雲之間的那條河流。”

2024年10月,賴聲川(左)和胡德夫(右)在浙江烏鎮戲劇節上對話。王開攝

在劇中,胡德夫會一邊彈琴,一邊娓娓道來那些年的台北往事——與年輕的蔡琴、李宗盛、羅大佑、齊豫等人相逢在台北的西餐廳和酒廊,不僅巧妙地與劇中復古的台北形成呼應,也在插科打諢的調笑中,承擔了《暗戀》劇中“桃花源”部分的氣口。

年屆七旬,是否會陷入懷舊的窠臼?對這個略顯冒犯的問題,賴聲川直言,僅僅懷舊不足以成為這部劇的創作支點,“我的初心很單純,就是想記錄下我父母的那個時代,講述他們的人生故事,因為我發現知道這些歷史的人尤其是年輕人越來越少。”

在賴聲川看來,年齡與創作並不相干,但歲數大的好處是“更敢於表達”。他很幸運自己還擁有足夠的創作力,從2018年算起,這六年間他完成了八九部戲,包括《鯨魚圖書館》《幺幺洞捌》《長巷》《鏡花水月》《水中之書》《曾經如是》《江/雲·之/間》等以及還沒上演的《下凡》。“年輕時會提出一些問題,現在漸漸開始試著給出一些答案,當然不敢説是絕對正確,可以説是參考答案吧。”

《江/雲·之/間》結尾,雲之凡九十歲時寫給曾孫女的信出自賴聲川之手,從中或可窺見其創作心跡。

“我們短暫停留在這個世界上一小段時間,是誰在寫我們的生命?我們又有多少説話的權利?總的來説,雖然不圓滿,我在人生中還是找到一點屬於自己的快樂和幸福,原來命運是客觀的,幸福是主觀的。”(完)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