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中國”系列新書發佈暨國際合作出版簽約儀式在京舉行

發佈時間:2024-06-21 09:47:48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孫靈萱

中國網訊 6月20日上午,由中國外文局指導,外文出版社主辦的“學術中國”系列新書發佈暨國際合作出版簽約儀式在第三十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BIBF)現場舉行。

活動現場

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鄔書林,中國外文局副局長于濤,中國外文局機關黨委書記、原副局長陸彩榮,中國出版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利明,“學術中國”系列作者代表丁亞平、武斌,以及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全球圖書業務總裁湯恩平等中外嘉賓出席活動。外文出版社社長胡開敏主持活動。

鄔書林致辭

鄔書林在致辭中表示,在更好提升中國的國際形象方面,利用圖書將中國的實際情況講清楚至關重要,也亟需改變有理説不出、説了傳不開這一現實狀況。而學術出版在這其中是最基礎、最有效的載體和關鍵因素,它能夠以嚴格的國際規範來將中國的真實情況講好,使我們贏得國際尊重和信任。只有學術出版做好了,我們才能佔領思想制高點、學術制高點,從而為形成教育出版、大眾出版等各方面的共識打好思想根基。他對此次外文社與施普林格·自然集團攜手合作表示高度讚賞。施普林格這一國際出版平臺將有助於中國的創新成果和學術研究更具傳播力、更有説服力。希望中外出版界能一同努力,通過學術出版溝通各國人民的心靈,營造世界共同發展的格局,為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于濤致辭

于濤在致辭中表示,“學術中國”叢書是外文出版社從20世紀八九十年代起延續出版至今的品牌,系列作品凝聚著幾代中國學者的薪火傳承。進入新時代,為響應國家需要,對外宣傳好“學術裏的中國”,叢書持續擴充,推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原創性、創新性、影響力的學術著作。這些作品為國際社會從學術視角了解當代中國發展打開了一扇窗,真正實現了中國學術“出海遠航”。他表示,中國外文局將繼續在國際傳播中發揮優勢,守正創新,將“學術中國”系列叢書打造成具有影響力和代表性的對外學術出版示範品牌,通過與國際出版機構的深入合作,助力越來越多的中國優秀學術作品走向國際舞臺。

丁亞平發言

丁亞平在發言中表示,“學術中國”系列叢書承載著重要意義,通過翻譯向世界展示中國優秀的學術成果,發出中國的學術聲音。此次活動也是跨越國界的一次學術交流,《中國電影史》作為叢書之一,非常榮幸分享這份榮光。外文局和外文社在推動中國學術“走出去”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通過與國際出版機構的合作,越來越多的學術成果得以更加廣泛地傳播和分享,為中國圖書的翻譯和海外出版發行樹立了高水準和新形象。希望“學術中國”系列叢書在未來取得更大的成功,繼續發揮中外學術交流的橋梁作用。

武斌發言

武斌表示,絲綢之路是一個基礎概念,也是一個全球熱點,許多國家對其作了大量研究。而《絲綢之路簡史》則主要是從中華文明的角度出發放眼全球,來講述絲綢之路對世界的貢獻和影響。此次能夠作為“學術中國”系列之一走向世界,面向全球讀者,備感榮幸。他認為,中國學術是中國學者對中國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思考和看法,具有中國特色和中國立場,通過“學術中國”這一品牌得以傳播出去,與國際交流,意義重大。希望叢書能夠持續發生影響,他也將為豐富叢書貢獻學者的綿薄之力。

湯恩平發言

湯恩平在發言中表示,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十分重視在中國所開展的相關業務,並致力於向全球受眾傳播中國文化和學術思想,促進東西方交流理解。此次簽約合作出版的“學術中國”系列叢書填補了學術空白,讓更多人可以了解到中國學術圈,認可並尊重中國學者,這不僅能為全球學術界提供資料,促成各類對話、創新見解和合作研究,同時幫助國際讀者更好地理解中國故事,促進和諧的全球環境。他認為,叢書提供的學術參考既有助於政策制定,也可以豐富國際關係和文化研究等方面的教育資源。施普林格·自然集團也將提供世界標準的生産和出版服務,助力增強這一系列在多方面的全球影響力,早日為全球的學術讀者帶來這些學術作品。

揭幕儀式

活動中,鄔書林、于濤、陸彩榮、湯恩平共同為“學術中國”系列新書揭幕。

簽約儀式

外文出版社副總編輯于瑛代表外文出版社與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全球圖書業務總裁湯恩平完成簽約。鄔書林、于濤、陸彩榮、胡開敏、丁亞平和武斌共同見證了這一簽約儀式。

胡開敏主持

“學術中國”系列叢書旨在對中國敘事、中國價值進行學理化研究和學術化闡釋,打造凝聚中華民族精神基因、精神追求、精神標識的對外出版學術品牌。通過對外翻譯出版具有代表性、原創性、創新性和影響力的學術著作,向國際社會譯介中國學術成就,推介中國學術名家,助力中國學術“走出去”,推動中外學術交流合作,為增強中華文化傳播力影響力貢獻力量。

(稿源:外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