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青春錨定方向——讀李春雷《青春的方向》
發佈時間:2024-06-14 09:17:26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張陵 | 責任編輯:孫靈萱作者:張陵(文學評論家、作家出版社原總編輯)
李春雷講述保定學院15名畢業生放棄在內地就業機會,選擇到萬里之外的新疆且末縣中學任教,繼而影響一批又一批學弟學妹奔赴西部、紮根邊疆的新作《青春的方向》,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在報告文學的領域中熠熠生輝。
從主題上來看,《青春的方向》站位高遠。它將15位保定學院畢業生的人生選擇置於國家西部發展戰略的宏大背景之下,挖掘出他們內心深處的家國情懷。他們用行動詮釋了青春的熱情、政治的覺悟和勵志的精神,彰顯了一代中國大學生的精神風貌。
作品真實地呈現了且末縣惡劣的環境,如那“狂風過後,黃天黃地,一片天空罩著一片沙漠,一片沙漠托著一片天空,原始得驚人,空曠得驚人”,更凸顯出這些教育工作者的偉大與堅韌。他們如同紅柳一般紮根於此,一點一滴地改變著貧困孩子的命運。作品以鮮明的態度讚美他們的行動,弘揚他們的精神,為當代社會樹立了榜樣。
在藝術探索與創新方面,《青春的方向》亦是可圈可點。這部作品雖題材不算重大,但李春雷卻寫出了大格局和大境界。他關於“寫普通勞動者給廣袤的土地帶去生命力,寫出小題材裏的大美”的意識清晰且堅定。其次,他巧妙地運用短篇報告文學的藝術方式來構建長篇,這一創新之舉獨具匠心。利用一條歷史線索將相關人物故事串聯起來,既可以將其當作一個個短篇故事來欣賞,也可以視為一部長篇作品來研讀,這種結構方式給讀者帶來了新的閱讀體驗。再者,他以短篇報告文學簡潔的語言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如對周正國剛到且末時的描寫,寥寥數語便讓其形象躍然紙上。最後,作品中那散文詩意的筆調也為其增色不少。李春雷作為功底深厚的作家,大量採用短句,營造出簡約而明快的節奏,構建了一種新的報告文學情態。
《青春的方向》不僅僅是一部報告文學作品,更是一部時代的記錄、精神的傳承。它讓我們看到了那些平凡而偉大的教育工作者們的奮鬥與奉獻,感受到了他們的青春熱情與家國情懷。它提醒著我們,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總有一些人堅守著自己的信念與理想,為社會的進步默默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