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幸食》英國美食作家眼中的中餐文化
發佈時間:2024-05-20 09:05:20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作者:祖薇薇 | 責任編輯:孫靈萱“中國菜到底是什麼?”“我們應該如何吃中國菜?如何欣賞中國菜?”暢銷美食作家、多項寫作大獎獲得者扶霞·鄧洛普,將對這些問題的回答視作自己的“人生使命”,在長達三十年的中國美食探險之旅後,給出了她的答案。新鮮出爐的《君幸食:一場貫穿古今的中餐盛宴》,匯集了她三十年來的中餐歷史和實地研究。
《君幸食》每一章都在考察一道經典菜肴,從麻婆豆腐到東坡肉,從蝦籽柚皮到刀削麵,扶霞從特定食材或烹飪方式出發,以敏銳的觀察者、熱情的“局外人”身份追溯中國美食的歷史變遷、地區差異及發展歷程。不同於扶霞前兩部作品《魚翅與花椒》和《尋味東西》,這本《君幸食》在沿襲其風趣輕鬆的寫作風格之外,還包含大量學術研究與人文思考。正如陳曉卿為該書所寫的推薦語中提到的,“給中國傳統烹飪智慧找到全球性參照和現代性詮釋,眼界開闊、考據精深”。
“君幸食”一詞來源於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狸龜紋漆盤,食盤內雲紋間隙處朱書“君幸食”,即勸君進食、“吃好喝好”的意思。扶霞在英文原版的扉頁上選用這三個字,一則同書名Invitation to a Banquet(《金融時報》中文網譯為《宴會邀請函》)完美貼合,二則足見其對中國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極為推崇。
多年來,扶霞在世界各地品嘗美食,與當地的食材商、廚師和美食家交流,在典籍和食肆中體味中餐的獨韻。無論是稻米與大豆的重要淵源、舶來原料的美味誘惑還是佛教素食的悠久歷史,你都能在扶霞的觀察中讀到中餐傳統的獨有智慧,回應時代的提問和挑戰。
《君幸食》(“開宴序”)以扶霞兒時最熟悉、英國的中餐外賣店必備菜肴“糖醋肉球”開篇,講述自己同中餐由來已久的緣分及西方人對中餐根深蒂固的偏見。最後一章又以在美國盛極一時的雜碎收尾,強調中國菜在全世界最受歡迎同時又最不被了解的矛盾處境,呼籲人們關注“連接過去與未來”的中國風味,讚美“中餐的工藝、理念、樂趣、智慧巧思和對養生的關注,都值得被奉為全球文化和文明的瑰寶”。二者之間的二十八章分為“灶火”“天地”“庖廚”和“餐桌”四大部分,二十八道菜肴依次登場,恰似“一場貫穿古今的中餐盛宴”。
第一部分“灶火”,關注中餐的起源,探究烹飪哲學的根本。第二部分“天地”,介紹食材的選擇。第三部分“庖廚”大談中餐精湛絕倫的烹飪技藝,“鍋塌豆腐”一篇更是附上“蒸、燴、炒、煸、熘、熗”等數十種中餐烹飪術語的中英文對照及簡要解釋。第四部分“餐桌”仿佛邀請人們圍坐一席,暢聊食物及其背後蘊含的豐富思想。
扶霞在書中所述,中餐“是藝術、是工藝、是魔法、是小小廚房中百味的幻化、是原材料的七十二變。從鴨舌到柚子皮,萬事萬物都能變成食物,給人們帶去愉悅”。文/記者祖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