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相冊丨全民閱讀熱潮中,來看中國人的書店變遷
發佈時間:2024-04-23 16:02:39 | 來源:新華社 | 作者: | 責任編輯:孫靈萱書店,不僅是購書之地
更是心靈棲息之所
中國人愛逛書店
源自對知識的渴望
每當踏入那片書海
心靈便得到深深的滋養
人們在書店尋覓、發現
書籍裏承載著的智慧火花
1948年瀋陽解放後,東北書店的讀者們。
1956年北京王府井國際書店的俄文書籍部。
1957年,長春市實驗小學少先隊隊員主動到新華書店圖片畫刊門市部當臨時服務員,幫助書店解決了星期日購書人多、服務員少的困難。
1959年,江蘇宜興縣城南小學開展紅領巾讀書月活動,學校設立了紅領巾小書店,讓學生自主選購書籍。這個小書店深受孩子們的歡迎,三天中就售出了《我的一家》《紅色少年》等456本書。
1965年,遼寧省蓋縣新華書店工作人員(左)送書下鄉,在生産現場就地售書。
1964年,上海音樂書店唱片櫃檯前,站滿了選購歌曲唱片的人群。
1980年拍攝的廣州市古籍書店,這家書店出售線裝古書,新印古籍、文物、考古類圖書,以及古代、近代和現代名人的字畫真跡和碑帖拓片等,深受國內外讀者歡迎。
1983年,成都市個體戶劉應泉(左)向成都市芷泉百貨商店經理廖金蓉(右)推薦通俗經濟理論書籍。劉應泉經營舊書店,熱心為讀者選購、徵購、托售書籍。
1983年,山東省陵縣新華書店職工積極發行農業科技圖書,除在集市擺攤設點外,還派專人定期送書下鄉。
1983年3月,北京市新華書店在王府井大街設立讀者接待站,十多家書店經理在這裡直接聽取群眾對圖書發行工作的意見。讀者可以當面提出問題,也可以訂購書刊。
網際網路、全球化的浪潮洶湧而來
書店也在悄然改變
在跳動的比特和流動的潮流之間
書店頑強探索
努力供給著紙質書的墨香
1996年8月,杭州科技書店採用“門市圖書銷售電腦管理系統”,方便讀者尋找所需書目,並了解各類圖書冊數及價格。
2001年,有關WTO的書籍、講座在貴州成為熱點,圖為幾名大學生在貴陽市西西弗書店的WTO專櫃前選購圖書。
2002年1月1日,不少北京市民利用假日到北京西單圖書大廈“充電”。
2002年1月1日,不少北京市民利用假日到西單圖書大廈“充電”。
2002年2月14日,太原爾雅書店將售書櫃檯搬到了太原影都電影院門前,趁剛剛看過電影《哈利·波特》的觀眾餘興未消,叫賣同名小説及其他同類書籍。
2003年6月6日,福州新華書店聯邦店“整裝”待客。該店是福建省首家採用“店中店”經營形式的書店,它把文教、電子、少兒、文藝等十幾種不同類別的圖書分成多個小店經營,改變了以往綜合經營模式“大雜燴”的缺陷,使顧客能快速找到自己需要購買的圖書。
2003年2月2日,讀者利用春節長假在天津圖書大廈休閒區看書。
2003年12月10日,一位讀者在北京萬聖書園看書。他來北京已經兩年了,在一家小飯店工作,他喜歡文學,經常來這裡看書,一看就是大半天。
近年來
不少書店開始夜間營業
每當夜幕降臨
書海散發出的別樣魅力
吸引著求知若渴的讀者
來此享受閱讀夜生活
2014年4月18日晚,北京三聯韜奮書店正式開始全天24小時營業,人們坐在通往地下一層的樓梯上讀書。這個樓梯以及坐于其上沉浸在書海中的讀者,是這間書店標誌性的風景之一。
2014年7月18日,市民在山東省青島新華書店書城的24小時書店“明閱島”內讀書休閒。
實體書店的傳統盈利模式
正遭受時代潮流的巨大衝擊
而一批批高品質、高顏值的
特色書店、社區書店
卻在各地紛紛涌現
逆勢而生
體現出強大發展潛力
它們不再僅僅是閱讀空間
更是城鄉的文化新地標
2017年4月20日,讀者在杭州曉風書屋讀書。
2015年7月20日,中國書店北京雁翅樓24小時店正式開張迎客。始建於1420年的地安門雁翅樓是北京中軸線上的著名景觀,位於地安門十字路口南面的東西兩側。
2019年2月8日,在重慶鐘書閣書店內,書友們一邊體驗“魔幻”書店的設計,一邊選購心儀的圖書。
2019年12月3日,市民在洛陽天心文化創意産業園一家舊倉庫改造的書店看書。天心文化創意産業園位於洛陽市老城區,前身為國機重工洛陽建築機械廠。
2020年5月7日,模特在北京坊PAGEONE書店舉行的時裝秀上展示時裝。
2022年9月29日,在上海市長寧區新華路上,市民拍攝由閒置電話亭重新佈置成的、一平方米大小的微型書店“新華路書店”。
2024年1月30日,遊客在陳家鋪村一家書店休憩。浙江省松陽縣四都鄉陳家鋪村是一個藏在深山的傳統村落。近年來,村裏以傳統村落風貌保護開發和傳統民居修繕利用為支點,引進精品書店、民宿等項目,成為生態、文化、産業等融合發展的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