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指導開展老年人“精神贍養”工作的力作
發佈時間:2024-02-02 09:23:45 | 來源:光明網 | 作者:陸樹程 | 責任編輯:孫靈萱陸樹程
“精神贍養”在傳統文化中表述為“色養”,即從精神上滿足老年人的各種需求,讓老年人樂享晚年,“精神贍養”是贍養老年人的“高級”要求。現當下,隨著老齡化的加劇,如何關愛老年人的“精神世界”,讓他們在晚年得到應有的尊嚴和關愛,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由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國家社科基金成果專著《老年人口“精神贍養”支援系統構建研究——基於關懷倫理視角》,針對這一問題進行系統深入探求,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
老年人“精神贍養”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目前國內外老年人“精神贍養”支援系統問題研究多是關注社區關懷、法律保障、制度建設、家庭孝道傳承、文化環境改變等單一(或某些)向度,而在我們這樣一個深受倫理型文化浸潤的國度,“倫理視野”研究的關注度不夠,特別是沒有發現“關懷倫理”在解決老年人“精神贍養”問題中具有關鍵的學術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缺乏老年人“精神贍養”的關懷主體、關懷原則、道德實踐等方面相應成熟的理論體系構建,難以指導老年人“精神贍養”工作開展。
本專著理論特色主要是從關懷倫理學視域出發,厘定“關懷倫理”內涵與老年人“精神贍養”實踐要求相契合,鮮明提出“關懷倫理”是解決老年人“精神贍養”問題的“第三條道路”。繼而聚焦關懷倫理應用指導老年人“精神贍養”的開展,從“老年人自我關懷、子輩家庭關懷、養老機構人員的他者關懷以及國家(政府)公共關懷”四個維度探索了“子系統”中關涉的諸多倫理問題,從而呈現關懷倫理在老年人“精神贍養”工作中的理論“樣態”,為提升老年人“精神贍養”品質提供了理論指導。
本專著實踐特色主要依據我國國情、家庭結構變化以及3200份問卷調查反映的現實問題,提出拓展傳統“家庭子輩”單一供給支援“精神贍養”的方式,推動老年人自我、家庭、社區、社會形成關懷“合力”,並且“依境”給出具體的實踐操作建議,構建了覆蓋老年人、家庭、社區、社會等多維主體在內的供給支援模式。依據此模式指導,可以很好中和老年人的負面情緒、情感,維護眾多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促進生命品質的提升;也可以用來指導家庭成員通曉照護老年親人以及與其溝通的方式方法,使親人關係和睦樂融,家庭穩固存續;更可以切實調動社會各方力量關護老年群體的“精神世界”,有力助推老齡化實現和社會和諧發展。
思想巨匠黑格爾曾説:“關於精神的知識是最具體的,因而是最高的和最難的”。因此,關於“精神贍養”的研究也應是一場艱難的學術探求“苦旅”。本專著以關懷倫理為理論基礎,深入探求了老年人“精神贍養”問題,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理論視角和指明瞭實踐路徑,可以説具有深刻的理論價值,也具有深遠的實踐意義。當然,就像作者本人在專著《結語》中所言:本研究可能只是開啟“門縫”式的“探窺”,但作者的研究目的可能就是想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參加到這一問題的討論中來,最終實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好”贍養圖景。
(作者係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生命哲學研究分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