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丨馬汝軍:身體力行的文化傳承
發佈時間:2024-02-01 09:21:15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馬汝軍 | 責任編輯:孫靈萱作者:新星出版社社長馬汝軍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綿延數千年,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活方式為載體,靠家庭的代代相傳來實現的。姚任祥老師的《傳家:中國人的生活智慧》,作為一套講述中國家庭日常生活方式的百科全書,在新星出版社出版已逾十個年頭,十年間更新四個版次,銷售三十余萬套,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起了積極作用。
十年之後,又有了這本《家傳》。沒有《傳家》就不會有《家傳》,因為後者多是從前者中輯出來的。《傳家》出版十週年時,希望能做些紀念的事情,於是與任祥老師商議,把這套四卷大部頭《傳家》裏的敘事文字抽出來,單獨做成一本書,任祥老師應允並把它做了出來。因此,如果説《傳家》是一本“有用之書”,因為它講述了中國人該如何精緻地生活,那麼,《家傳》就是本“無用之書”,因為它只是穿插在《傳家》裏的一段段故事,相比于主體,並無實用性,是本“無用之書”。
談《家傳》,就不可能不談《傳家》。
《傳家》是一套母親寫給子女的書。據任祥老師的丈夫姚仁喜先生講,大女兒去美國上大學之後,任祥真正下了決心要把《傳家》出版出來。他説,女兒必須離家上大學時,這位母親就從美國西岸駕車載著女兒,開始了三天三千英里的路,路途中跟她做離家之前最後的叮嚀。回到台北後,任祥終於把這套書的終極目標定下來了——“傳家”。她要把她所知道的中國人的生活智慧,完完全全傳給我們的下一代。
任祥老師對《傳家》的編纂順乎自然,她以春、夏、秋、冬四季分卷,按“氣氛生活”“歲時節慶”“以食為天”“匠心手藝”“齊家心語”“生活札記”六類,以圖文並茂的方式,生動講述中國人日常的衣食住行、家什用度和禮俗風尚。這套書文字優美且可指導實操,插圖精良足以按圖索驥,無怪乎白先勇先生稱之為“美的百科全書”。
談《家傳》,也不可能不談任祥老師。
久聞任祥老師的盛名,但自我供職新星出版社後,才有緣結識任祥老師,首次見到她,是二〇一八年四月的北京。任祥老師一直以來就希望能把《傳家》翻譯成英文並在海外出版,這樣可以讓更多的外國讀者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美。
為此,我安排了一次任祥老師與海外出版方的會面。我帶著哈珀克林斯出版集團的版權總監露茜女士,來到東三環的一處會議室,第一次見到任祥老師。短暫寒暄後,雙方直奔主題。任祥老師全程用英語向露茜女士娓娓道來,不僅把一位母親希望子女繼承傳統家風的殷殷深情真摯表露,而且也把中華生活智慧的獨到之美精準傳遞。
這次溝通,讓這位國際版權行家對《傳家》刮目相看,她當場應允把《傳家》推薦給英國和美國的編輯同事。這次會面也成就了二〇二一年《傳家》英文版在英國出版,並行銷歐美圖書市場。看來,美好事物的傳播可以跨越文化差異。
談《家傳》,更離不開任祥老師關於中國人家庭生活日常裏的方方面面、點點滴滴。
在任祥老師看來,家的傳承是在一餐一飯的味道中。俗話説,“民以食為天”,任祥老師對食也是情有獨鍾,在這個家裏“吃飯皇帝大”!《傳家》專門有一個“以食為天”的類別,大篇幅講述中國人的飲食,在其他類別裏也時常涉及與食相關的內容,《家傳》開篇就有七篇講的是與飲食相關的故事。
一次,偶與任祥老師聊及炸醬面,任祥老師説在台北已經很難買到地道的黃醬了。我家常到北海公園邊上一個衚同裏的老雜貨店買一種幹黃醬,做出炸醬的味道非常不錯,於是便買來一些送給她。任祥老師回到台北馬上嘗試用北京老式幹黃醬做炸醬,果然還是傳統地道的味兒。任祥老師特意發來親手製作炸醬面的照片,並托我有空叮囑店舖師傅保留好幹黃醬的製作技藝。
任祥老師重視吃,在她眼裏,味道是一個人的飲食記憶,而“胃道是一個人飲食記憶的點滴積累”,其實讓全家人多花些時間待在一起,“回家吃飯”是一個最好的解決辦法。任祥老師的飲食邏輯是:殊不知當自家味道定型了,自然的胃道就習慣了,家長們真是需要三思呀!溫暖的家,必須是要能散發一種健康的獨特傳承的、讓孩子的記憶流連不去的味道呀!
在任祥老師看來,家的傳承也在一言一行的日常裏。二〇一八年八月十七日,我邀請任祥老師在上海做一場有關《傳家》的演講。不料,頭天夜裏一股強颱風掠過上海,暗自擔憂是否影響台北飛上海的航班。好在天遂人願,翌日下午,風和日麗,任祥老師準時來到黃浦江畔的建投書局。
任祥老師侃侃而談,妙語連珠,不覺中,兩小時演講在陣陣掌聲中結束。等我登臺致謝,抬眼竟看到任祥老師的丈夫姚仁喜先生悄然出現,翩然立在場邊,脈脈望著臺上的任祥老師,真可謂婦唱夫隨。後來得知,仁喜先生是專程陪任祥老師來上海的。我猛然記起,今天是“七夕”。
《家傳》中任祥老師也生動講述了父輩的日常言行。在她的記憶裏,父親熱心善良,總是關心最需要幫助的弱勢者。作者讀小學時,父親當家長會會長,當時老師的待遇微薄,他特別幫他們成立了“職工福利委員會”,這在當年可是聞所未聞的事!父親對人好,不只出於關心和行動,而且從不説傷人自尊的話。
《家傳》中有這樣一段細節:(作者)初中時成績不太好,有一次學校老師請他去,覺得讓他沒面子,內心很慚愧,擔心他回來會數落我一番。沒想到他一進門就説:“老師説你很愛笑,我聽了很高興!女孩子就是要笑瞇瞇的,將來先生累了一天回到家,太太臭個臉,那怎麼行!我告訴你呀,笑容可掬跟好成績,我當然要你笑容可掬呀!只要六十分及格就好!”
在任祥老師看來,家的傳承還在一來一往的禮儀上。一年初夏,在北京頤和園附近的一處院落又見到任祥老師,任祥老師首先送給我一件竹籃盛裝的應季點心,竹籃是手工的,點心是她親手做的。其實,《傳家》裏照片、繪圖所展示的衣食物件,大多出自任祥老師之手。任祥老師總是特別用心地在不同季節從台北寄來禮物,有酷似點心的自製香皂,有形若香粽的私房烏龍,還在不同季節裏刻有二十四節氣字樣的陶制篆章……這些年,總是在不經意間收到來自台北的驚喜,哪怕是疫情三年也沒有例外。
在《家傳》裏,任祥老師精到地概括中國人禮尚往來的道理:首先要了解的是送禮的對象,大致上要先了解背景才不會送錯;其次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再來是委託花店送禮,一定要講明用途和性質,才能避免忌諱,如能親自去挑選則更好;最後是,自己不內行的東西不要碰,因為風險太大,花了大錢還可能得罪人。
當然,美好事物的傳遞需要超越物質利益。我們在做《傳家》第四版時,任祥老師問我,能不能把新版價格降低一些?我知道,任祥老師不僅自掏腰包做《傳家》,而且還放棄了全部版稅。試想,定價數百元,銷售數十萬冊,版稅收入自然不菲。任祥老師這麼做,是因為唸唸不忘南懷瑾先生的囑託,要讓更多的尋常人家讀到《傳家》。
我沒有理由不答應任祥老師,於是,《傳家》的價格從原來的五百六十元,降到了今天的四百八十元,這在書價年年只漲不跌的當下,恐怕也是不多的例外。而這本《家傳》定價不足百元,雖舍去了“有用”的內容,但作為一本“無用之書”,對讓更多的普通讀者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或更有益處,正所謂“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最初,任祥老師做《傳家》是為了把美好的事物在自家傳下去;後來,做《傳家》英文版是為了把美好的事物傳到外面去,再後來,做這本《家傳》,任祥老師則是希望,每一個家庭都該把自家的美好一代代傳下去。其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是在“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中,實現了綿延不斷的傳承與賡續。
《家傳》裝幀一如《傳家》,保持著它固有而獨特的美,不過,《傳家》側重色彩之美,而《家傳》更顯素雅之美。手捧這本《家傳》,仿佛拿著一封剛剛收到的家書,溫暖而親切。借用《家傳》書末的話,這份傳家之寶是送給許多人的:許許多多珍惜我們世代相傳、獨一無二的文化智慧的人們。
(稿源:中國外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