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圖書館:讓文化典籍“飛”入千家萬戶

發佈時間:2023-10-18 09:05:20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王營 | 責任編輯:孫靈萱

不久前的“雙節”假期,國家圖書館成為很多人的好去處。置身於卷帙浩繁之中,精神文化需求得以滿足的同時,人們也被其各項成果所折服。

國家圖書館是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同時,還履行著國家文獻資訊資源總庫、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國家典籍博物館等職能。國家圖書館館藏宏富,擁有敦煌遺書、趙城金藏、《永樂大典》、文津閣《四庫全書》“四大專藏”,是全世界漢文古籍、甲骨、敦煌文獻收藏最多的機構,金石拓片、古代輿圖、少數民族圖籍的數量全國領先,名人手稿、革命歷史文獻、家譜、地方誌等特色館藏久負盛名,館藏文獻超過4300萬冊件,並以每年近百萬冊件的速度增長。獲取知識資訊也好,享受文化休閒也罷,國家圖書館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多元文化空間。

這裡還有內容豐富的數字資源。打開國家圖書館的官方網頁就會發現,在“中華古籍資源庫”中,不用登錄就可以全文閱讀超過10.3萬部的古籍影像資源。包含文學、歷史、自然科學等優秀圖書以及部分優質網文在內超過10萬冊的現當代中文電子圖書供讀者免費閱讀。此外,這裡還收藏了豐富的音像製品、電子期刊等。從傳統到現代,從華夏大地到世界各國,國家圖書館的浩瀚館藏,記錄了時代風貌。

近年來,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國家圖書館也走出了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

今年年初,國家圖書館聯合北京大學數字人文研究中心等單位研發的《永樂大典》高清影像數據庫及《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知識庫發佈上線,為讀者探索和了解經典古籍提供了重要途徑。通過網際網路,人們可以領略其“芳容”,實現沉浸式觀看和學習。借助社會力量,以數字化為創新手段保存、流傳珍貴古籍,成為國家圖書館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國家圖書館不斷加大投入,積極開展古籍數字化和資源開放共用工作。無論是“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VR作品”等一系列新型古籍閱讀産品,還是“《古籍尋遊記》VR展覽”中的殷墟甲骨、居延漢簡、敦煌遺書、明清檔案等優質專題,抑或是“中華古籍資源庫”中“數字古籍”“數字方志”“碑帖菁華”“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古籍善本”等珍貴特色古籍資源庫……當文化典藏與數字技術相遇,原本“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珍貴古籍實現活化,走入了千家萬戶,也讓經典永續流傳。

為更好服務大眾、服務社會,國家圖書館還策劃舉辦了多項有熱度、有溫度的創新性服務項目,主動貼近讀者,營造全民閱讀的良好氛圍:“文津講壇”“國圖講壇”“中國典籍與文化”等系列講座為讀者奉上一場場文化盛宴;“國家圖書館精品大展”“國家珍貴古籍特展”“中國記憶非遺項目系列展”等大型公益性展覽讓讀者流連其間,感受書籍的力量;“中華傳統曬書大會”系列活動以及新春文化大禮包等更是提高了受眾的參與度,不斷擴大讀者群體。

傳承與發展並重,顏值與實力並存,國家圖書館守正創新,更好踐行著保護古籍、傳承文明、服務社會的使命與責任。如今,已經114歲的國家圖書館成為新晉“打卡地”,其知曉度、美譽度不斷提升的同時,也必將為中華民族文化以及人類文明的傳承和傳播作出重要貢獻。

(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