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雙向奔赴,推動中國文學走向世界

發佈時間:2023-09-13 09:00:36 | 來源:南京日報 | 作者:邢虹 王峰 | 責任編輯:孫靈萱

“明天返程,現在我已經在期待下一次來南京了。”

“南京有著非常厚重的歷史,文學氛圍更是濃厚。”

“看了很多南京的名勝古跡,對我們翻譯中國文學作品有很大幫助。”

……

9月8日傍晚,來寧參加中國文學國際傳播論壇暨第六次漢學家文學翻譯國際研討會的漢學家、翻譯家、作家,打卡了多個南京文化地標。帶著不捨和期盼,他們將陸續離開這座城市。

論壇、研討、采風……正如中國作協副主席、江蘇省作協主席畢飛宇所説,“這是一次舊友新知、雙向奔赴的歡聚,更是一場以中國文學之名,匯聚四海賓朋的盛會。”此次活動期間,大家一道暢敘友情,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新時代文學“揚帆出海”,並以文學的眼光與南京這座世界“文學之都”碰撞。

雙向奔赴,以文學之名相聚南京

中國文學國際傳播論壇暨第六次漢學家文學翻譯國際研討會上,來自24個國家的翻譯家、漢學家以及40余位國內知名作家、國際傳播專家齊聚一堂。大家紛紛表示,“文學會讓不同國家的人的感情和友誼加強,感謝南京為我們搭建了這樣一個平臺”“以文學的名義來南京,實在太開心了”……

創辦于2010年的漢學家文學翻譯國際研討會,是團結凝聚各國漢學家,推動中國當代優秀文學作品對外譯介,提升中華文化、中國文學的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的重要平臺,也是見證中國作家與各國漢學家、翻譯家結下深情厚誼的文學之窗、文化之橋。

此次來到南京的漢學家、翻譯家,都是中國現當代文學發展的見證者。保加利亞翻譯家思黛主要譯作包括莫言的《檀香刑》、劉慈欣的《三體》、余華的《活著》等;埃及翻譯家阿齊茲主要譯作包括曹禺的《日出》《原野》、老捨得《茶館》等。成長于中國改革開放與現代化浪潮之中的青年作家,則進一步豐富了當代中國文學寫作的新景觀。徐則臣、喬葉、阿乙、路內等,都是海外漢學家、翻譯家長期關注並持續跟蹤翻譯的對象。

文學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在國際交流中更容易引起共情共鳴。通過翻譯,中國文學得以在全球範圍內傳播,為世界打開了一扇了解中國、認識中國文化的窗口。墨西哥翻譯家莉婭娜動情地表示,了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方式很多,而文學毫無疑問是寶貴密碼,如今,世界需要更多這樣的“密碼”。就像俄羅斯翻譯家羅季奧諾夫所表達的,“世界需要了解中國取得的成就、為此付出的努力,和中國人獨一無二的精神經驗。”

這其實是一種雙向奔赴——一邊是翻譯家對中國文學的熱愛和期待,一邊是中國作家堅持以真實而富於審美特性的文學走向世界。

新時代以來,中國作家在題材內容、審美趣味、寫作技巧等方面彰顯出了全新的氣質,展現了寬廣的國際視野,為翻譯家將這些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優秀文學作品推廣到中國以外的世界文學版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姚建彬表示,此次活動的舉辦,形成了一種雙向互動的有效交流格局,進一步增加了“文學之都”的魅力和內涵。“通過這次活動,更多中國作家已經進入我們翻譯家的視野。”伊朗翻譯家艾森説。

文脈綿延,這座城市適合文學“生長”

南京文脈悠遠、文風昌盛。早在16世紀,南京就已率先將四書五經翻譯到歐洲;迄今,已有60多種外國文學作品在南京翻譯成中文。今天的南京,擁有佳作頻出的“南京作家群”,涌現出一大批兼具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優秀文藝作品,多次獲得“五個一工程”獎、魯迅文學獎等重量級榮譽,每年翻譯出版以及向國外譯介的作品有近千部。

“我這次是又‘回家’了。”作家徐則臣畢業于南京師範大學,他説,每次到了南京就感受到家的溫暖和熟悉。“南京的確是一座特別適合文學‘生長’的城市,無論是地形地貌、風土人情,還是文化傳統。”徐則臣説。

南京總是有各種各樣的文學交流活動,包括座談、研討、誦讀等,很多新書發佈都會選擇將南京作為重要一站。出席此次研討會的作家、編劇蔡駿,不久前還帶著新作《謊言之子》做客南京大眾書局。自22歲發表小説以來,蔡駿曾連續9年保持中國懸疑小説最高暢銷紀錄,因為來南京交流很多,南京已成為其非常熟悉的“身邊的城市”。

以文學為紐帶,拓展南京“國際朋友圈”

“很多中國文學作品都提到南京,或以南京為背景。”土耳其翻譯家吉來表示,此次南京之行,他對南京的認識更深入了。

明孝陵、小西湖、金陵小城、南京“世界文學客廳”、南京城墻博物館、六朝博物館……活動期間,與會嘉賓通過采風,感知了從文學中“活”起來的生動城市。

義大利翻譯家瑪麗亞認真地用中文寫下自己的名字,開心地與寫著“萊斯”二字的背景板合影。她説,自己從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關注“南京作家群”,關注這些作家生活的城市,這次用腳步丈量過南京的文化地標後,“終於明白為什麼這裡會有如此多優秀的作家。”

在30多年前就來過南京的荷蘭翻譯家林恪,與這裡的很多作家結下了深厚友誼。林恪翻譯了畢飛宇的《青衣》、蘇童的《米》等作品,並成為荷蘭版《紅樓夢》譯者之一。“南京是《紅樓夢》的發源地,在這裡尋找曹雪芹和《紅樓夢》的印跡,感覺特別有收穫。”林恪表示。

在南京,西班牙翻譯家夏海明不由得想起他的故鄉巴塞羅那。巴塞羅那與南京都是世界“文學之都”,“兩座城市同樣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歷史上誕生了非常有影響力的文學人物和文學作品,城市裏有實力雄厚的出版集團,生活中的文學氛圍非常濃厚……”夏海明説。

站在600多年前的明城墻上眺望城市,埃及翻譯家阿齊茲感慨萬千,“南京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産,同時也展現著現代化大都市的魅力。這次的活動,對我們翻譯中國文學作品有很大幫助,也讓我們繼續研究中國和中國文學有了更多動力。”

南京一直以來都是中外文學交流的重要樞紐。作為世界“文學之都”,南京將繼續堅持以文會友,深化交流互鑒,以文學為紐帶,拓展“國際朋友圈”。

(邢虹 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