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中國古籍600多年的海外傳奇

發佈時間:2023-07-07 09:10:35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 作者:姚欣 | 責任編輯:孫靈萱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外國人怎麼看呢?一部有著600多年海外傳播經歷的中國古籍,給出了答案,它就是《明心寶鑒》,一部現在中國人知之甚少,而在海外仍然有著廣泛影響力的傳奇圖書。

《明心寶鑒》原輯錄者范立本,最早刊行于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是一部雜糅儒、釋、道三家學説,匯集明哲先賢品德修養名言警句,勉學勸善的蒙書。書名中的“明心”取佛教“明心見性”之意,“寶鑒”即“寶鏡”,旨在以此書為鏡,引導人們時常觀照、充盈自己的內心,實現向善的美好人生。

由於具有鮮明的教化作用,加上朗朗上口的特質,《明心寶鑒》出版後很快傳播開來,成為明代流行的圖書,並曾多次重刊。然而,令人奇怪的是,該書從清代始刊印寥寥,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但是,《明心寶鑒》一經問世就傳播域外,風行漢字文化圈600餘年不斷。漢字文化圈是以中國為中心,包括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古代朝鮮半島、日本、琉球和越南等國家。在明朝,中國作為東方的政治文化中心,沿襲唐宋時期的傳統,來自周邊國家的遣明使、留學生、遊歷僧、商人不斷。對中國文化的尊崇,使他們對中國的典籍非常渴望,有的購買,有的抄錄,也有官方及朋友贈送。另外,中國典籍也有通過中國使臣帶出去的可能。還有一個傳播途徑是中國東南沿海的百姓移民海外,成為中華文化移動的播種者和中國書籍的傳播者。《明心寶鑒》通過上述各種渠道走出了國門,並在南韓、日本、越南等國家落地生根。

已知存世最早的刻本是朝鮮清州本,刊行于明景泰五年(1454年),書後的跋中寫道:“景泰五年甲戌十一月初吉奉直郎清州儒學教授庾得和謹跋”,述及“此書但有唐本,監司閔相國思欲廣布,鳩工鋟梓”,據此可知在清州本刊刻之前,已有中國版本的《明心寶鑒》傳入朝鮮。清州本是依據唐本(中國本)重新刊刻的。此本現存世共3部,兩部藏在南韓,一部藏在日本。此後,以清州本為底本的抄略本在朝鮮半島民間廣為流傳。現在南韓許多文化或教育網站上,都能看到抄略本《明心寶鑒》的內容。《明心寶鑒》對朝鮮半島影響深遠。在古代,它是當地民眾認識儒學的重要讀物,也是學子們參加科舉考試的必讀教材;時至今日,在南韓的大中小學校,還有以此書開設的相關課程。現代韓劇中,也經常涉及《明心寶鑒》,如風靡一時的《大長今》《天下女人》《來自星星的你》等。

《明心寶鑒》傳入日本的時間,多傾向於室町時代(1394年—1428年),由五山僧人從中國帶去的。在日本目前可見的《明心寶鑒》和刻本藏書資料中,多數都來自署名太倉·王衡校訂的本子。王衡是萬曆年間翰林院編修。太倉古屬蘇州,而蘇州又是宋明時期中國重要的出版地和藏書地。《江戶時代書林出版書籍目錄整合》對和刻本《明心寶鑒》具體的刊行時間有準確的記錄,共有20個版本,刊行300多年從未間斷,説明《明心寶鑒》在日本社會的普及和受歡迎程度。此外,在一些日本學者和作家的作品中,也大量引用了《明心寶鑒》上的文句。

《明心寶鑒》最早傳入越南的時間尚無考定。明朝萬曆二年(1574年)嚴從簡撰寫的《殊域周咨錄》中,記載了當時安南(越南古稱)所購進的書籍中就有《明心寶鑒》。據此推斷,最遲在16世紀下半葉,《明心寶鑒》就已經傳播到了越南。之後,《明心寶鑒》普遍流傳,對越南民族的精神氣質及行為習慣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時代在變,但越南人民對《明心寶鑒》的熱愛沒有變。時至今日,《明心寶鑒》仍然不斷重印出版。

明隆慶元年(1567年)“海禁”解除後,大量説著閩南話的福建華人遠赴東南亞經商或打工,《明心寶鑒》成了他們的精神陪伴。1571年,馬尼拉成為西班牙的殖民地,許多西班牙傳教士紛至遝來。1588年一位名叫胡安·科沃(中文名高母羨)的天主教道明會傳教士到此,與《明心寶鑒》不期而遇,書中中國人的智慧、道德修養、治國理念深深地吸引著他,他決定把這部書翻譯成西班牙文。1590年,在當地華人的幫助下,《明心寶鑒》成為第一部被翻譯成西方文字的中國古籍。遺憾的是,1592年,高母羨出使日本,歸途中遭遇海難,未能實現到中國的夙願。1595年,《明心寶鑒》中西文手稿由高母羨同會教友貝納維德斯帶回西班牙敬獻給了王儲費利佩三世,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起點和重要的標本。

貝納維德斯給王儲費利佩的信中,開卷這樣寫道:“道明會將中華大帝國的第一筆財富作為貢品獻給殿下。中國人看作真正鉅額財富的,不是黃金白銀,不是綾羅綢緞,而是書籍和智慧,還有品德及其正確的管理制度……它是中國哲學家諸多格言的彙編,均為德育教材;力圖使人順應天命,引導其走向自然之光揭示給我們的盡善盡美。”這是東西文化交匯之時,西方世界通過《明心寶鑒》對中華文化做出的由衷讚美和評價。

從16世紀末到19世紀中葉,中國文化和歐洲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交融,中國許多文化典籍被西方傳教士和漢學家翻譯成不同的歐洲文字,成為各國了解中國的橋梁。《明心寶鑒》有拉丁文、西班牙文、英文、俄文、德文等多種譯本,它們與被翻譯成多種西方文字並傳入歐洲的《論語》《中庸》《大學》《孟子》《詩經》《易經》等其他中華經典一道,在歐洲掀起了一股中國熱,為西方啟蒙運動注入了東方的元素,展現了中華文化的魅力和世界意義。

高母羨的《明心寶鑒》中西文手稿一直收藏于西班牙馬德里的國家圖書館,原手稿羊皮精裝,封面燙金,16開,中西文對照,依據手稿裏的中文筆跡判斷,中文手書者在十人左右。

2023年3月,在中國和西班牙建交50週年之際,塵封400多年的《明心寶鑒》中西文手稿在中國大陸首次整理出版,特別是書中收錄的獻給西班牙王儲的信函和高母羨對《明心寶鑒》的旁注第一次翻譯成中文,為了解中西文化初遇時西方人如何看待中華文化提供了珍貴的史料。

此次出版的線裝版高母羨《明心寶鑒》中西文手稿,是《明心寶鑒》承載著海外600多年傳奇經歷和榮耀的完美回歸。流傳海外數百年不輟的生動故事,背後的神奇力量正是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

(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