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娜:中國科幻文學生機勃勃
發佈時間:2022-11-10 13:55:42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作者: | 責任編輯:蒂娜近照
2015年,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代表作《三體》斬獲“雨果獎”,在海外掀起一股中國科幻文學研究熱潮,埃及青年漢學家、本哈大學語言學院教師蒂娜(Dina Mohamed Tohamy)正是這股熱潮的推動者之一。她長期從事中埃比較文學研究,對中國古典文學與科幻文學有獨到見解。近日,圍繞相關話題,蒂娜接受了專訪。
問:您為什麼選擇研究中國科幻文學?
蒂娜:中國科幻文學是我的一個重要研究對象。中國歷史悠久,厚重的文化底蘊是中國科幻文學發展的沃土。中國人很早就開始思考人類與宇宙的關係,並形成了獨特的世界觀、宇宙觀。我最喜歡的詩人屈原曾發出“天問”——“馮翼惟象,何以識之?”“陰陽三合,何本何化?”這其中有蘊含在哲學思考中的科學意識。中國古代有很多基於現實的科幻故事,如《魯班造木鳶》《偃師造人》等。閱讀這些古代科幻故事,能夠觀察到彼時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中國的社會環境、科技發展。
今天的中國日新月異,科技工作者正聚焦科技創新、宇宙探測,著眼人類未來。今人對新興科技的熱望與飛速變化的現實生活,正是中國科幻文學不斷前進的內驅力。在這個意義上,科幻文學接過了傳統經典文學的接力棒,面向未來,探索和書寫著正在發生或者可能發生的一切。因此我認為它有不可替代的研究價值。
問:您認為,中國科幻文學與傳統文學是什麼關係?
蒂娜:中國科幻文學以顛覆傳統文學的方式賡續中國文學傳統的使命。它以豐富的想像力消解科學的枯燥與晦澀,同時不斷將人類拋入陌生化的世界中,迫使讀者從異於日常生活的角度觀察和思考世界,從而培養、提升同理心和共情力。中國科幻文學與傳統文學都有傳遞真善美的價值追求,但前者的出現顯然為後者注入了生機活力。
問:您在去年發表了《中埃幻想文學與科學之間的跨學科研究——以劉慈欣和尼哈德謝裏夫為例》一文,您眼中的劉慈欣是一位怎樣的作家?
蒂娜:長期以來,科幻文學的重鎮在西方,但劉慈欣卻是立足於中國文學傳統、土生土長的世界一流科幻作家。他的作品既有一般科幻文學對技術的褒揚,又在根底處向中國古典史詩傳統回歸,因此我覺得《三體》可以視作現代版的“天問”。
在我眼中,劉慈欣更注重探索人類社會與宇宙、科技的關係,借此叩問人性與道德,從宏觀的宇宙視角省思、關懷微觀社會現實——這種對內在道德的敏感與強烈的人性意識,是中國文化的氣質。從寫作風格來看,劉慈欣以恢宏的想像力駕馭細膩的文字表達,幾乎讓技術高度發達的未來世界直達眼前,他的文字散發出中國語言之美。你能感受到,他筆下的科幻世界既是當下現實與無限可能性急速對撞的結晶,又是中國文學傳統厚積薄發的力量顯現。
問:中國科幻作品在您的國家受關注程度如何?
蒂娜:近十幾年來,中國科幻作品在埃及逐漸受到重視。中國科幻文學生機勃勃,我們閱讀中國科幻文學,便是在閱讀當代中國。因為科幻文學更直觀地反映出所在國的“硬實力”與謀求發展的決心和信心。
中國科幻文學也充分展現了中國作家思想的深邃,為埃及讀者帶來一幅幅洞察深刻的人類未來圖景。這對埃及人來説,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中國科幻源源不斷地激發著埃及作家的創作靈感,也讓埃及人意識到,中國人與我們一樣心懷對人類命運和未來的關切。
中國科幻的勃興無疑擴展了埃及漢學界的研究視野。作為一名中埃比較文學研究者,讓更多埃及人通過這些優秀的中國文學作品感知與理解中國,進而豐富我們自己的文學與文化,是我的學術使命。
(作者王立倩係北京語言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