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鄉村講壇

老人得不到合理贍養怎麼辦?

發佈時間:2021-12-29 17:32:52 | 來源:中國文明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圖片

作品名稱:給爸爸洗腳

作者:泰州市少年宮何聖希

供稿單位:泰州文明網

隨著當今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準有了極大的提高,然而現實生活中因為不贍養老人引發的糾紛比比皆是。

有的子女從思想深處缺乏養老意識,認為贍養老人是額外負擔。還有的子女道德淪喪,只知向老人索取,卻不願回報老人。也有的家庭因為兒女多、子孫多,老人難免不能在每件事情上對子女做到絕對公平,有的子女就對父母産生了看法。

老人得不到合理贍養,不僅會使老人在精神上受到打擊,一些因贍養老人而衍生的矛盾還會干擾生活秩序,影響社會和諧,産生不少負面效應。

孝老愛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不管是城市裏還是農村裏,在贍養老人這一問題上,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作為家長,要加強對下一代的思想教育,讓每個家庭都形成一個尊老、敬老、養老的良好氛圍,讓每個家庭成員在觀念深處烙上一個養老光榮、不贍養老人可恥的印記,徹底剷除滋生不贍養老人現象的土壤。可以把被公認為不孝順老人的子孫作為反面典型,教育下一代。

作為大家庭的成員,當有不孝順老人的事情發生時,可以先請親朋好友前來幫助説服。如果無效,再請德高望重的長輩進行説理。不孝的子女與老人之間可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矛盾,希望在“血濃于水”的親情感化下,讓他們認識到自身錯誤,重新擔起贍養老人的義務。

作為子女,除了在物質或經濟上奉養老人,同時還要努力讓老人精神愉快。平時要經常噓寒問暖,多同他們聊天、談心,儘量減少他們的孤獨感、寂寞感、失落感,讓他們感到老有所依、老有所樂。

平時我們有機會可以多去農村或有老人生活的地方,給老人上上普法教育課。讓老人們通過學習,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在適當的時候懂得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每一個小家庭的溫馨和諧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每個人都應該善待老人,別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時方知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