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化振興

昆明用文化為鄉村振興鑄魂

發佈時間:2021-12-28 09:40:53 | 來源:昆明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近日,祿勸縣治安村小學裏又響起了輕快的音樂,舞蹈《雀之靈》《民族歡歌》、女生獨唱《嚮往》《節日歡歌》、花燈小戲《開學第一課》、嗩吶獨奏《鄉村來了售貨員》……一個個精彩的歌舞節目為村民們帶來美好的輕鬆時刻,嘹亮的歌聲在山谷裏回蕩,笑容挂在村民們的嘴角,歡笑聲此起彼伏。

今年以來,昆明市在鄉村文化振興探索上建立“送文化”工作機制,採取“功能表式”的內容安排與服務地區“訂單式”的選擇相結合,通過組建文藝小分隊、送歡樂走訪基層等形式,把慰問演出、文藝輔導、展覽講座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文藝活動送到百姓身邊。截至12月中旬,昆明市已完成“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惠民演出活動50余場。在此基礎上,我市還加大對城鄉接合部、遠郊區縣的文化幫扶力度,廣泛開展流動文化服務、數字文化服務和文化志願服務,加強薄弱地區的公共文化産品供給,並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有益補充,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真正實現普惠均等。

俗話説:春來賞花秋品果,但即使是到了冬天,走進呈貢區吳家營街道萬溪衝社區,看到街邊售賣的鮮梨、梨醋、梨汁,依然可以聞到瓜果飄香。當地連續8年舉辦的“萬溪梨花節”“萬溪寶珠梨採摘節”吸引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今年,“萬溪寶珠梨採摘節”還增加一系列梨主題文創産品和旅遊地標打卡活動,形成具有當地特色的寶珠梨文化,讓這裡成為集“生態”“産業”“特色”為一體的全國鄉村振興樣板。

今年5月13日,隨著以“服務鄉村振興,促進文旅融合”為主題的雲南鄉村振興文化旅遊節在昆明市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中心啟動,以昆明為主舞臺向全市各級地方舞臺延伸,通過“非遺+旅遊”“農耕慶典+旅遊”“民族特色+産業融合”等形式,讓文化旅遊融入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脈絡,打通發展鄉村文化旅遊的“毛細血管”,打造文旅融合新産業新業態。

為推動鄉村旅遊發展,昆明市今年完成60座旅遊廁所建設計劃的項目申報工作,並印發《2021年昆明市旅遊廁所建設管理實施方案》。目前,市文化和旅遊局在對全市鄉村旅遊發展進行摸底調研後,編制“市級鄉村旅遊示範村創建指南”,預選出11個市級鄉村旅遊示範村和7條鄉村旅遊示範帶。其中,11個市級鄉村旅遊示範村為昆明高新區馬金舖街道秋木箐社區、宜良縣北古城鎮米戶村、尋甸縣塘子街道鐘靈社區、富民縣赤鷲鎮永富村、安寧市太平新城街道光崀大村、石林縣鹿阜街道堡子村、祿勸縣中屏鎮火本村、東川區紅土地鎮花溝村、晉寧區二街鎮魯黑村、陽宗海湯池街道後所社區前衛營小組、嵩明縣嵩陽街道山腳社區。“市級鄉村旅遊示範村已完成驗收評定,示範帶也已按程式進行各個點位的特色宣傳推介綜合展示牌、旅遊導覽線路圖、鄉村旅遊標識標牌的具體設計施工方案和製作安裝施工,將於近期完成。”市文化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記者王姍報道

相關

昆明1個項目擬入選

“雲南省鄉村文化振興示範”

本報訊首席記者李思凡報道日前,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公示2021年雲南省鄉村文化振興示範項目名單,20個項目擬入選。其中包括昆明市呈貢區吳家營街道“萬溪寶珠梨採摘節”項目。

呈貢寶珠梨有920多年的種植歷史,萬溪衝社區是寶珠梨核心種植區之一。寶珠梨于2013年通過農業部地理標誌農産品認證,是昆明首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截至2020年底,寶珠梨種植超21萬株。

目前,呈貢區已連續8年舉辦“萬溪梨花節”“萬溪寶珠梨採摘節”,每年接待遊客超過5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000余萬元,進一步提升寶珠梨品牌影響力,促進生態旅遊、鄉村旅遊、特色文化旅遊和高原休閒農業快速發展。

【來源:昆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