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圖片

浙江淳安:積極推動非遺劇種傳承

發佈時間:2021-12-28 08:25:56 | 來源:新華社 | 作者: | 責任編輯:


12月2日,在淳安縣屏門鄉屏門村王氏宗祠古戲臺上,演員在表演睦劇。

睦劇原名“三腳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在清末民初流傳于浙江淳安、開化一帶。由於生活方式的改變,睦劇觀眾群體逐漸流失,許多老藝人相繼離世。近年來,浙江省淳安縣屏門鄉積極推進睦劇文化傳承工作,通過舉辦睦劇文化節、資金扶持睦劇演出、成立睦劇學校等多種方式,讓睦劇得到較好傳承。

新華社記者徐昱攝


12月2日,在淳安縣屏門鄉屏門村王氏宗祠古戲臺上,演員在表演睦劇。

睦劇原名“三腳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在清末民初流傳于浙江淳安、開化一帶。由於生活方式的改變,睦劇觀眾群體逐漸流失,許多老藝人相繼離世。近年來,浙江省淳安縣屏門鄉積極推進睦劇文化傳承工作,通過舉辦睦劇文化節、資金扶持睦劇演出、成立睦劇學校等多種方式,讓睦劇得到較好傳承。

新華社記者徐昱攝


12月2日,在淳安縣屏門鄉睦劇學校內,王姝蘋(中)為青年演員進行睦劇排練指導。從2019年開始,杭州戲曲家協會副會長王姝蘋以新鄉賢身份回到屏門鄉,成立“淳安縣王姝蘋睦劇工作室”,指導睦劇文化傳承工作。

睦劇原名“三腳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在清末民初流傳于浙江淳安、開化一帶。由於生活方式的改變,睦劇觀眾群體逐漸流失,許多老藝人相繼離世。近年來,浙江省淳安縣屏門鄉積極推進睦劇文化傳承工作,通過舉辦睦劇文化節、資金扶持睦劇演出、成立睦劇學校等多種方式,讓睦劇得到較好傳承。

新華社記者徐昱攝


12月2日,在淳安縣屏門鄉睦劇學校內,王姝蘋(前)為青年演員進行睦劇排練指導。從2019年開始,杭州戲曲家協會副會長王姝蘋以新鄉賢身份回到屏門鄉,成立“淳安縣王姝蘋睦劇工作室”,指導睦劇文化傳承工作。

睦劇原名“三腳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在清末民初流傳于浙江淳安、開化一帶。由於生活方式的改變,睦劇觀眾群體逐漸流失,許多老藝人相繼離世。近年來,浙江省淳安縣屏門鄉積極推進睦劇文化傳承工作,通過舉辦睦劇文化節、資金扶持睦劇演出、成立睦劇學校等多種方式,讓睦劇得到較好傳承。

新華社記者徐昱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