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望的等待:戰後悲歌中的《特洛伊女人》戲劇大師鈴木忠志當代演繹古希臘悲劇經典 國家大劇院供圖 攝影高尚
中國網訊 6月22日晚,戲劇大師鈴木忠志作品《特洛伊女人》重磅亮相國家大劇院。鈴木利賀劇團的演員們在舞臺上以震撼人心的身體能量為觀眾呈現出戰後絕望無助、苦難蒼涼的眾生相。整場演出充滿了日本傳統藝能的視覺元素和藝術底蘊,同時又以古喻今地表現出當代戲劇人對於戰爭等時代問題的深刻反思。
鈴木忠志導演作品《特洛伊女人》首演于1974年,由能劇演員觀世壽夫、新劇演員市原悅子、以及早稻田小劇場的演員白石加代子、鳶森皓佑出演。而在鈴木忠志離開東京,前往富山縣利賀村成立了鈴木利賀劇團之後,《特洛伊女人》在1982年改版上演,並在首屆“利賀國際戲劇節”中演出。該劇以“嵌套”的敘述結構,將古希臘同名悲劇的時代背景移植到了戰後的日本。全劇以一位老婦向眾神回憶家族命運為開端,緩緩道出古希臘悲劇《特洛伊女人》中的故事。在當晚的舞臺上,衣衫襤褸的“歌隊”從舞臺的四面八方緩緩走入,他們體態佝僂,踏著沉重的步伐走上舞臺。由齊藤真紀飾演的老婦隨歌隊登場,進入古希臘神像的區域,在回憶中進入“特洛伊的幻想”。齊藤真紀在劇中同時飾演了特洛伊王后赫枯巴和其女卡珊德拉,以日本能劇的表演形式完成了對西方故事的“東方式”詮釋。舞臺上的布景簡約卻莊嚴,曾經輝煌的宮殿在屠城之後變為斷壁殘垣,王后赫枯巴正為失去的親人哀慟不已,希臘軍隊卻並沒有善罷甘休,不僅讓王室公主波呂克賽娜獻祭于戰死沙場的將領墳前,還俘虜了特洛伊大將赫克托耳之子。在勝利者的圍觀中,痛不欲生的祖母、母親、姐妹帶著對親人和家國的無盡哀思,懷揣著唯一可攜帶的一抔國土,踏上了未知的命運之途。
在歐裏庇得斯的《特洛伊女人》中,全劇並無明顯的戲劇動作與衝突,只有婦女們在殘破的家園當中傾訴對於國家滅亡的悲痛,以及對於未來的恐懼,並且隨著時間的進展承受一次又一次的悲運的打擊。鈴木忠志導演也表示:“在眾多的古希臘悲劇中,這是少見的戲劇性較弱的作品。其中最關鍵的戲劇性事件是特洛伊城的淪陷,這是整個故事的發生背景,劇中人物唯一的戲劇動作就是對境遇的持續哀嘆。這就是為什麼一些人會認為這雖然是一部戲劇作品,卻毫無‘戲劇性’。但是作為一個戲劇人,我卻認為沒有什麼能比被迫等待和想像一個可悲無常又無法改變的命運更具有戲劇性的了。很多二戰後的日本民眾也有著同樣的心境,正是這些想法促使我選擇了《特洛伊女人》這個文本。我想知道如果在舞臺上把場景置換成戰後廢墟上的日本倖存者,是否能再現《特洛伊女人》中的人物心情。”在當晚的演出中,整部劇處理成了一位老婦的回憶與幻想,古希臘的特洛伊城與戰敗後的東京作為敘述背景相互交迭,儘管時空相隔,但戰後滿目瘡痍的痛心景象卻是相同的。鈴木忠志導演借由這種詮釋方式,以古希臘的戰爭悲劇來探討戰爭這一主題的當下意義,令現場觀眾近距離觀賞了日本傳統藝能的同時,更隨老婦人一起走進了蕭瑟悲涼的特洛伊城,直面戰爭的殘酷,從而引發對現實社會與生活的思考。
據悉,該劇將持續上演至6月24日,鈴木忠志導演的《酒神狄俄尼索斯》也將於6月27日至29日接棒上演,助力2017國家大劇院國際戲劇季,並在“東方魅力”板塊中繼續為觀眾呈現東西方戲劇的碰撞與交融。